第九十七章 《品三國》求訂閱
(新年上架第一章,求訂閱,求首訂!)
「阿靜,你說,是這樣嗎?」梁音寧回過頭來,對林靜眨了眨眼。
林靜沒有理會梁音寧那狡黠的目光,因為弟弟林言的一句「很難懂」提醒了她,她有些奇怪的朝弟弟林言問道:「你喜歡的那個女孩子,她為什麼要去讀《三國志》?」
對於一個才讀中三的學生來說,全古文的《三國志》難度無疑是大了一點。
當然,林靜這樣的穿越者例外。
「她讀了姐你寫的《明朝那些事兒》……」林言說這話時雙耳通紅。
原來林言喜歡的那個女孩,因為讀《明朝那些事兒》受到啟發,想要模仿這部書的寫法,寫一部《三國那些事兒》。
林靜不得不贊一句:其志可嘉!
如果林靜她不是穿越者,如果她不是腦子裡裝著四卷《明朝》,她都不會去寫《明朝》。而現在,一個中三的學生,竟然有勇氣去寫三國,暫且不論最終寫出來的是什麼樣子,這種精神就已經足以讓人肅然起敬。
對於許多事情,困難是一回事,有沒有勇氣嘗試著去做又是另一回事,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就是這個道理。
「阿言,這個女孩值得去追啊。」林靜微笑著說道。
「啊,這,那,我,她……」林言沒想到姐姐會這麼直接的將他想要做的事說出來,一時之間腦子有些混亂了起來。
梁音寧看到林言一副高興得糊塗的樣子,一巴掌就拍在他後腦勺上,說:「你這個笨蛋,御旨已經在手,還不快快請求支援?」
「哦,是的,音寧姐。」林言臉上略帶一絲靦腆,轉而向姐姐問道,「姐,你能幫我嗎?這《三國志》實在是太難了。我這兩天什麼都沒做,一直在讀,但連五頁都還沒讀完,而且讀完了的五頁,也都還是稀里糊塗的。」
對於姐姐的能力,特別是讀書和賺錢的能力,林言從來都沒有懷疑過。
《那些年,我幫弟弟追女孩》?
林靜看著弟弟臉上的期盼和希冀,思緒不由得飛到了天際去。
就在梁音寧以為林靜不同意,林言要失望之際,林靜終於是將思緒拉了回來,說:「好,就讓我們一起去遨遊三國。」
因為中國的歷史悠長,語言方式的不斷變遷,文章有古今之別,特別是在白話文普及之後,就古文而言,即使是作為古文基礎的諸子百家、二十四史,現在的人沒有一定的古文功底,連理解都難,更不用說讀懂、欣賞。
這也導致了就算是喜歡它們的人,即使社會上關於古文註釋的著作很多,但讀起來依然是很吃力,不讀上好幾遍,都難以深悟其精髓,難悟其妙。
一方面是年輕人對傳統文化的神往,另一方面卻是面對傳統文化這塊大蛋糕無法吞下去。
有人說,中國傳統文化是一座金山,但我們的青少年缺乏開採的能力。
就像是林言和他喜歡的那個女孩子,讀《三國志》一樣。
對於林言喜歡的那個女孩子,為什麼選擇寫三國,林靜能夠猜到一點。
三國的歷史,因為《三國演義》的原因,幾乎個個中國人都知道一點。
「三英戰呂布」、「溫酒斬華雄」、「趙雲單騎救主」、「張飛威震長坂橋」、「草船借箭」、「空城計」、「諸葛亮七擒孟獲」……
一段段耳熟能詳的故事,一段段膾炙人口的歷史,而他們,曹**、劉備、孫權、諸葛亮、關羽、張飛、周瑜、黃忠、趙雲……
就好像清初的毛宗崗,在評點《三國演義》時將明朝的楊慎寫的一首詞——《臨江仙》作為楔子,放在了《三國演義》的卷首所寫的那樣: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雖然或許這個一點相對於歷史的形象並不是那麼正確。
但相對於其它的小說名著,論中國人的熟悉程度,三國無疑是佔了比較多的便宜的。
只是演義畢竟是演義,小說始終是小說,無論它寫得有多麼的出彩動人,都無法掩蓋它的虛構成分。
而為了讓喜歡歷史,喜歡三國歷史,而又因為古文望而卻步的人,於是易中天先生寫出了《品三國》。
用誰都懂的語言講他們不知道的事!
這是《百家講壇》的宗旨之一,也是易中天先生品讀三國的宗旨。
易中天先生通過分析、總結和歸納,然後用幽默風趣的語言,表述出來。
《品三國》將三國的歷史講得非常有趣,而且這種有趣還不是娛樂化的有趣,而是是在不失信、不失真、不傷害歷史的基礎上的有趣。這種有趣讓人人都喜歡聽、聽得懂並記得住,所以《品三國》是趣味姓並沒有妨礙它本身的學術姓。
也許有人會說,一個文化產品能夠火爆,是因為它的智力水平、美學高度剛好契合大眾的審美的平庸,並定下一個把很多人喜歡和很少人喜歡作為評論一個作品的標準。
但世界上的每一件事都是這樣的,有人贊同就有人反對。
先不說什麼大俗或者大雅的事,就只不過《品三國》讓很多人,突然認識到,原來中國的歷史是如此之有趣的!
從而很多人從《品三國》開始,去學習歷史,研究歷史,從歷史中找到能夠啟迪自己的東西。
引領潮流,單憑這一點,就已經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了。
易中天先生也因此而被冠之與「學術超男」的尊稱。
《品三國》與《明朝那些事兒》都寫得非常的有趣,《品三國》比起《明朝那些事兒》,在語言風格上幽默得來更加的優美。內容上,《明朝那些事兒》是寫歷史的年代記,而《品三國》是分析、總結和歸納歷史。
兩者的定位不同,所以《明朝》是歷史通俗讀物,《品三國》則是學術姓的著作。
或許有不少人不贊同《品三國》的觀點,但它確實是學術著作無疑,對於林靜這個已經在修讀歷史的學生來說,《品三國》能讓她走得更遠。
對亞視要求的節目文稿,《品三國》這個都能在《百家講壇》上開講的著作,當然不會有什麼不適合。
對林言,《品三國》可以讓他輕而易舉的就了解到三國的歷史,還可能因此而追到他喜歡的女孩。
可謂是一舉三得!(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