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紅色戰神
一個多月過去了,原來的奉天兵工廠的員工也逐漸適應了新的工廠設備。整個工廠開始逐漸度過了磨合期。生產開始步入了正軌。而此時整個東北的氣氛也變得逐漸平緩下來。日本軍隊控制了遼寧以後,因為張作相和馬占山等人的堅決抵抗,沒能如歷史一樣佔領整個東三省,而是只佔領來了吉林的小部分地區,此時的日軍見到速戰速決的計劃沒能完全成功,在石原莞爾的建議下,還是找來了愛新覺羅溥儀,控制他成立了偽滿洲國。
不過張學良的不抵抗命令也在東北人民的心裡留下了深深地裂痕,部分東北軍宣稱要脫離張學良的領導,自己成立東北抗日自衛軍。不過這些都和江濤沒有什麼關係了。
江濤最近一直在想著發展機械化部隊,可是機械化部隊的發展離不開燃料,最為重要的就是石油,不然即使是江濤能兌換出所有的石化設備,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可是江濤的腦海里在東北有印象的油田就是松原油田和大慶油田了,但是大慶油田最淺的油層也有1000米深,是存在一定的開採難度的。目前自己的手上可是沒有足夠的工業點來兌換高級的鑽探和開採設備。而且以日本人對於石油的饑渴程度,一旦知道松原和大慶有了油田,一定會不顧一切的增兵東北前來搶到,到時候自己可就是為日本人做了嫁衣了。
看來短時間內,天然石油是沒有辦法了,看來只能有「煤化油」技術先頂上了,雖然說這樣做對於煤炭是比較浪費的,但是這也是目前唯一能夠獲取石油的手段了。反正只要等到裝備上來了,既可以安心開採油田了。想好了注意,江濤就把解決煤化油這個任務丟給了陳海生,讓他組織人進行攻關研究,畢竟陳海生當了這麼多年的廠長,在組織能力上肯定比自己要強多了。
至於江濤自己嘛,他也給自己下達了一個目標,考慮到當前的東北軍主要實在進行防守作戰而非主動出擊(有部分東北軍跟張學良進關了,還有部分投降了日本人,東北軍現在部隊人數剩下不多了)。所以一款用於陣地防守防守的支援野戰火炮成為了江濤的研究目標。江濤之前開發的92式步兵炮,雖然移動便捷,但是火力方面實在是有些不足,只能算做是營級的火力支援,對於正面戰場來說,能算的上市重火力的至少也要是師級的支援火力。所以這款野戰火炮的口徑一定要夠大,至少也要105毫米才行。江濤主要考慮的就是德國的lefh18型105毫米榴彈炮和蘇制的m-30式122毫米榴彈炮。
德國的le.fh18105毫米榴彈炮可以說是二戰中最為成功的一款火炮了。這款火炮是105毫米le.fh16的替代者,曲射彈道不斷可以進行遠距離曲射壓制射擊,而且還能靈活調整火炮彈道,在近距離具有反坦克炮的直射彈道特性,能進行有效的直瞄射擊,深受德軍官兵的喜愛。1939年9月,二戰爆發時,已經有2500門105毫米le.fh18榴彈炮在德軍中服役,後面的1940年—1945年間,德國總共生產了20000門105毫米le.fh18榴彈炮。105毫米le.fh18榴彈炮有許多變型和改進型號,也有出口國外,中國抗日戰爭期間,***政府曾經引進過這種火炮。在第三次長沙會戰里炮兵指揮官王若卿指揮著裝備了這款火炮的部隊給予日軍炮兵部隊強有力的壓制,是的***的步兵可以不用冒著炮火與日軍作戰,最終在中國軍隊前堵、側擊和追擊下,日軍慘敗,中國軍隊取得重大勝利。珍珠港事變以來日本的南方軍,在百日之內,就橫掃盟國在亞洲所有據點和要塞。中國在三次長沙會戰中獲得大勝,是同盟國在這一時期亞洲戰區中唯一的勝利!甚至德軍後期還直接把這款火炮裝在2號坦克的底盤基礎上做了稍稍的修改,就成為了黃蜂突擊車。
而另一個考慮對象就是號稱「紅色戰神」的m-30式122毫米榴彈炮。這款火炮與德國的le.fh18105毫米榴彈炮相比,在火力上要加強了許多,作為代價這款火炮的重量要遠高於105毫米榴彈炮,這個問題對於江濤來說是可以容忍的,因為這一批火炮主要用於陣地防禦,移動的距離不會太遠,所以重量問題也就無足輕重了。
選定好了大致的模板,江濤要做的就是對於這款炮的細節部分進行改造了。首先為了改良這款炮的運動能力,兼顧著東北車輛缺乏,多要棟騾馬來運輸的特點,江濤將原本的充氣橡膠胎,改為了海綿填充橡膠胎,這種輪胎不易被彈片、槍彈擊中而喪失作用,故其壽命較長,但牽引速度較充氣輪胎低,但是因為主要運輸採用的還是騾馬拉運,這點的速度影響並沒有用汽車拖運來的明顯,基本可以忽略。
考慮到東北的環境因素,把原來配備的專用的夏用駐鋤也給取消了。為了減少後座力,增加了擴展延伸、帶有一定角度的車輪,能夠抵銷一部分後座力。
此外還,考慮到日本有可能會派飛機重點關注這些大口徑的重炮,江濤又想要設計了一種高射武器。因為日本的飛機是出了名的裝甲薄弱,所以高射武器的口徑也用不上太大,再加上目前兵工廠的技術薄弱無法生產定高或者是近炸引信,所以江濤只好選擇用數量取勝,研究小口徑的高射機槍。
雖說是小口徑,但是這也是針對高射炮而言,要知道1925年的時候博福斯公司受瑞典海軍的委託開發一種20毫米(0.79英寸)口徑的全自動艦載高炮,但後來軍方發現小口徑高炮的威力有限,所以被要求重新開發更大口徑的高射炮。所以江濤選用了後世大部分高射機槍常用的12.7毫米口徑,對於偷工減料的日本飛機來說,這個口徑已經足夠了。
這款高射機槍採用導氣式工作原理,利用子彈中的發射葯於擊發后所產生的高壓氣體經過槍管上的導孔來推動連結槍機的結構。槍機偏移式閉鎖,擊發這種閉鎖方式可靠性高、剛度好、結構簡單、便於生產,勤務性也比較好。但由於槍機單面受力以及開、閉鎖時的碰撞,對連發射擊精度會有一定的影響,但是對於江濤來說,他的目的是以量取勝,對於這個精確度確實沒有太多的要求
機構為擊錘平移式,擊錘式擊發動量大,震動大,性能穩定對於高射機槍來說能夠提供更大的動能,相對於擊針式的機構可以讓子彈的射程更遠,供彈機構採用雙程輸彈,單程供彈。考慮到後勤生產,採用不可散式彈鏈,這一類彈鏈可以重複使用,成本較低並且可以在裝好的彈鏈打光時迅速以手工將零散槍彈裝入彈鏈繼續射擊。
把設計理念想好的差不多了之後,江濤就去找了文軍,畢竟現在沒有機床設備,唯一能做的就是畫圖了,可是圖上是顯示不出武器的性能的,所以當務之急是想辦法弄到一批生產設備。而自己當初的那批設備可是都藏得好好地,現在也是時候偷偷回去把他們取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