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二更
「我跟她說過無數次斷舍離后家裡會很舒服,自己也感覺很爽,沒用的。」女兒看樣子對媽媽已經放棄勸告了。
她跟寧有光說,「之前我也嘗試回家過了幾天,還監督她管理家裡的那堆垃圾,幫她理出要扔的東西,但是她在我在的時候,都裝好說要丟掉,等我走後又塞到家裡的邊邊角角還有單車房,我真的崩潰了。」
媽媽低下頭,佝僂著背,看樣子女兒說的都是真實的情況。
寧有光沒繼續在這對母女家的物品上延伸了,而是問母親,「您和丈夫的關係怎麼樣?」
她這話一問出口,低著頭的母親就僵住了。
女兒也變了臉色。
整理不好的房子,其背後一定橫亘著處理不好的家庭關係問題。
整理不好的房子現狀,可以將處理不好的家庭關係問題原封不動地反映出來。
看到母女這瞬間變的臉色,寧有光知道,她可以就此繼續問下去了。
「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散漫無序的居住空間,物品雜亂無章,是這家人憤怒的積攢,死氣沉沉的居住空間,物品堆積如山,是這家人死心的累積。」
寧有光說完看向依然低著頭的媽媽,「請問您的丈夫是不是平時跟您互動比較少?」
媽媽沒說話,但單薄的肩膀開始聳動。
明顯,她的情緒變化很大,把她的話都聽進去了。
一旁的女兒臉上的表情則是從憤怒變成了煩躁。
她說,「我爸和我媽在家基本都不說話的,他們兩人分開住了好多年了。」
女兒的話落,媽媽哀戚的哭聲從她的口中溢出,她閉著眼靠在椅子上,渾濁的淚水從眼睛里流淌。
看到她這副傷心的樣子,女兒也咬緊嘴唇,眼底流露出痛苦。
寧有光靜靜地等著媽媽釋放著自己的情緒。
好半晌,她哭完了,才滿臉痛苦絕望的看著女兒說,「我可以斷舍離掉家裡的東西,可我能不能斷舍離掉你爸?」
母親眼底瘋狂的憤怒和絕望讓女兒震驚了。
她結巴道,「斷舍離掉……我爸?你是想要跟我爸離婚嗎?我從來沒有聽過你們吵架啊,你們不是一直冷冰冰的嗎?」
[就是一直這樣才問題大呢。]
寧有光在一旁忍不住嘆氣。
「那是因為我已經絕望了啊!」母親聲嘶力竭的吼。
女兒被嚇住了。
寧有光拿出紙巾溫柔的放到母親手裡,「可以跟我說說你和丈夫的相處情況嗎?」
母親擦了擦臉上的眼淚,但這眼淚就像擦不完,一直流淌著。
她邊哭邊跟寧有光說,「自從我生完孩子,在家當全職太太后,孩子她爸就不管家裡的一切了,早上,他看過的書和報紙以及吃完早餐后餐具就原封不動的放在餐桌上走了,晚上下班回家吃飯,要我把菜和飯給他裝的好好的擺在他面前,哪怕他回來晚了,一個人吃飯,飯碗都不會順水放在水槽里,衣服鞋子什麼都要我準備好,有時候東西找不到了還罵人,飯菜不合口味了就批評我做的不好,尤其是早上,動不動就發脾氣,吩咐這吩咐那的,就好像我是伺候他的僕人一樣,我跟他說希望他能幫幫忙理解一下,有時候一個人的東西稍微順手收一下,他卻永遠不改,還說這些都是小事,讓我不要煩他,我有時候嘮叨兩句,他就會反罵回來,除了吵架,沒有任何改變,後面我就不想說他了,他想怎麼樣就怎麼樣吧,只要不罵人就行。」
母親嘴上說的只要老公不罵人就行,但從女兒闡述的他們家裡的情況,作為妻子,她其實對丈夫有很大的不滿。
不管是從前的嘮叨,還是現在的忍讓,這對夫妻之間的問題並沒有得到解決。
妻子只是沒辦法了,放棄了尋找解決問題,但也同時讓他們夫妻之間的關係變成了憤怒與死心。
「你愛人知道他這些行為會給你們夫妻關係帶來很大的影響嗎?」
「他哪裡會想這些?」妻子苦笑著說,「他只知道他在單位壓力很大,只知道讓我不要煩他,可是我呢?我在家每天就不累嗎,我就不辛苦嗎,有沒有人可以體諒我?」
「你們這種模式已經過了多久啊?」寧有光又問。
「從寶上小學就開始了。」母親一臉悲傷痛苦的說,「一開始我也覺得家裡這些很讓人煩躁,我最煩就是孩子他爸的態度,可再怎麼氣惱有用嗎?」
在嘮叨老公使得夫妻矛盾升級后,她就把這些不滿轉化成了憤怒,而化解憤怒的方式,就是買東西。
購買沒用的東西,並把它們的包裝材料雜亂無章地在家裡堆成小山。
她這些年死心了,也覺得自己無論說什麼,做什麼都沒用了。
也不覺得改變現狀會有什麼用,所以也就懶得動了。
於是,家中的物品就被放置不理,一直堆在那裡。
「是不是覺得做什麼都沒有用,就不想動了?」母親的心理想法,寧有光看的很清楚。
「對。」母親看了眼已經沉默的女兒,面無表情的說。
寧有光溫柔看著這位已經被生活折磨的毫無生氣的母親說,「我們斷舍離的對象並不僅僅指的是斷舍離身邊的物品,這背後還展示出每個人對生活做減法的態度,這也與瑜伽士所提倡的斬斷慾念,遠離執念的[斷行、舍行、離行]行動哲學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她說,「這種減法思維,我們不光可以應用到處理舊事雜物上,還可以用到人情世故上,因此當我們誠實的面對自己和物品的關係,明白哪些東西是自己需要的,哪些東西是不需要,並作出取捨后,第二步,我們就要堅決的斷開與那些讓我們不愉快的人之間的鏈接,同時將精力放在生命之重上,但最重要的是做出改變,斷舍離更像是對自身的一種審視,剔除那些陳積的,過時的認知和信息,讓自己變的更好,更通透,讓自己活出自在來。」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