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摸金校尉的由來
一夜苦修調息,我整個人的精神都好了很多,不僅傷勢好了,就連氣息也比以前強了很多,隱隱有衝到地武境高階的跡象,這確實有些快了,就連一早來找我的王可心都暗暗稱奇,說我是千年難遇的奇才,只有我自己知道這是那神秘功法和九皇撼天的功勞!
草草的吃過早飯,我和王可心漫步向王家的後花園走去,這裡是我見過少有的幾處美景。走進花園的大門,只見眼前一片新綠,不一會,就聽見小鳥在「嘰嘰喳喳」地叫著,好像在歡迎我們來參觀它們的家園似的。再看看這些花草,有竹子、桂花、菊花等植物。竹子在大門的左邊,我順著竹子的桿往上看,竹子足有五層樓高,竹葉上歇息著許多小鳥,因為竹葉十分茂盛,可以為鳥兒們遮陽避雨。在大門的右邊有一棵桂花,走上前去,微風一吹,桂花香氣迎面飄來,令人神清氣爽。
向前走,四周都圍著綠油油的福建茶,左右有紫色的七彩扶桑和帶刺的海棠。最左邊有紅菊花和一列*花,菊花葉上有細細的毛,紅菊花中間有層黃色的花芯。菊花的旁邊有一棵杜鵑,杜鵑的葉子上有層軟刺,手摸上去感覺痒痒的。再往前走,就到了花園中心,花園中心是一個池塘,裡面有一座假山,山上長出幾棵富貴竹,山周圍還有可愛的小魚在溫暖的陽光下,自由自在地游著。
在假山旁邊是一架薔薇,柔條披掛的枝葉上,綴滿了圓潤的花,芬芳呈媚氣。臉盤小小,重疊的瓣,粉中透紅,紅里泛白,有的微微調些紫,說不好這是什麼顏色,或許這就是薔薇色。三五朵一簇,沉甸甸,熱鬧在枝頭。本來銹跡斑斑的鐵柵欄,因為這一架薔薇,有了一種莊重古樸的美。
我們在假山旁的亭子坐定,呼吸著新鮮的空氣,似乎要忘記世間凡事一般,置身於一個世外桃源之中,我和可心手指相扣,彼此感覺著彼此手心的溫度漸漸有了一絲絲情意涌動!就在我想坐些什麼的時候.一個極為不和諧的聲音響了起來。
"哎呦,老弟,我說什麼情況,王家怎麼會替你出頭,原來你把王家最美麗的花給拱了!"
是吳自華,他這種聲音,是那種公鴨桑又比公鴨桑略微渾厚的聲音,讓人只要聽一回便在也別想忘記。
我無語的朝聲音傳來的方向看去,只見吳自華正一瘸一拐的向我這邊走來,樣子到很是滑稽,待他來到近前,對我又是一頓埋怨,說我不愛護傷殘人士,對他的心靈造成了創傷。叫我補償他心靈損失費和醫藥費用。
我知道他在打趣我,有些無奈道:「吳哥你這樣子到真是威武霸氣,遠看我以為你是小呂布,近看才知道你是吳自華吳大爺,你這身份還用在乎錢不錢的,別鬧了!」
「嘿嘿,兄弟,這神島也沒你想象那麼好,不過看你這麼愛說實話,錢就免了吧,等哪天我帶你去挖幾個坑賺點外快!」
聞言我愣了一會才反應過來他指的是什麼?原來是盜墓,我更是無語的道:「我說吳大公子,你可是堂堂神島的大公子,去干那些挖墳掘墓的事情真的好嗎?你就不要你這張老臉了,你父親能同意?」
「兄弟,你別說了,說多了都是眼淚,神島雖然不差錢,可是我不得自己靠自己賺錢嗎?出來這麼多年只有挖墓才能讓我找到樂趣,你知道嗎?這個盜墓是很有講究的,說著他便要給我講一些關於盜墓的事情,我連忙打斷他道:「停吳兄,我可不想去做盜墓的勾當,你自己享受這份快樂吧!」
聽我這麼說,他臉色一沉道:「宇俠,你這是瞧不起我們盜墓的是不?你看看我這摸金符,知道這是什麼做的嗎?這是用萬年穿山甲的爪子做成的,萬年穿山甲你知道嗎?這東西連神武之上的人看了都要躲的遠遠的!」說完他趾高氣昂的看著我,囂張的不得了,不過他說這個到是真值得我去關注,萬年的穿山甲連神武之上的人看著都要躲的遠遠的,這貨不會告訴我他幹掉了一隻吧,我打死也不會相信這些。
見我用懷疑的眼神看他,他嘿嘿的笑了起來,要多猥瑣就有多猥瑣,然後還故作神秘的用胳膊拐了下我的肩膀,樣子很是滑稽的道:「這東西就是我在一次盜墓中得來了,相傳這是三國中的第一任摸金校衛所持有。摸金校尉是怎麼來的呢?這還要從三國時候說起:
在三國爭霸初期,曹操的勢力範圍仍然很小。有些時候,打下的城池往往還沒來得曹操 及休整,就已經換了新的主人。地盤「朝秦暮楚」已不是什麼新鮮事。誰都不知道自己能在佔領的地盤上盤踞多久。於是,打下的城池經常被洗劫一空。在這種情況下,軍隊很難實現休養生息的目的。
軍閥混戰使曹操的大軍無法長時間休整,也使流離失所的農民看到春種卻等不到秋收。這好比剛剛做好的一鍋飯,轉眼間卻變成了別人的盤中餐。於是,在短時間內籌到軍餉成了諸侯們四處殺伐攻戰的先決條件。
為了解決自己的糧餉問題,曹操把目光放在了盜墓這個古老的行當上。眾所周知,西漢中期,經歷文景之治的太平盛世之後,社會生產力得到充分發揮,經濟的繁榮使得當時厚葬成風。這也就為曹操偷墳掘墓,盜取金銀財寶以充軍餉提供了條件。「發丘中郎將」和「摸金校尉」這類專司盜墓的官職在曹操的軍隊里便應運而生。
按常理來說,這不是一個光彩的行當,但所謂「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胸懷天下的曹孟德,只要軍隊能吃上飯、打勝仗,哪裡還在乎背上罵名。
魯迅曾經說,「曹操設了『摸金校尉』之類的職員,專門盜墓」。更為確切的記錄是,當時袁紹手下的名士、列為「建安七子」之一的陳琳,在為袁紹攻伐曹操前發布的檄文中說:「特置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所過隳突,無骸不露。」這篇文字成為古今檄文的名篇。據說正犯頭風病的曹操看后,驚出了一身冷汗,頭立刻就不疼了。
根據陳琳的這篇檄文,曹操盜的應該是位於永城芒碭山的漢梁孝王墓群。
三國時代曹操的兵卒,應該是第一批走進漢梁王墓葬的盜墓者。漢梁王墓葬群的每一座墓都用大量上千公斤重的塞石封死了墓道,所以普通的盜墓賊就算找到墓葬的準確方位,也很難進入墓室。為了取得墓葬里的寶物,曹操動用了龐大的軍事力量。但即便如此,進入墓室也不是件易事,士兵們要一錘錘地鑿,一點點地清理。陳琳在檄文中具體描繪了曹操親自指揮將士盜掘梁孝王陵墓的情景。文中說:「(曹)操帥將吏士,親臨發掘,破棺裸屍,掠取金寶。至令聖朝流涕,士民傷懷。」《水經註疏》中說:「操引兵入碭,發梁孝王冢,破棺,收金寶數萬斤。」
曹操的部下進入墓室后看到了什麼,現已很難想象。據史料記載,曹操用從墓葬里盜得的寶物,養活了手下的軍隊3年。西漢盛行厚葬之風,但凡家境殷實的,少不得帶些財寶到另一個世界,何況坐擁三百里江山、富可敵國的梁孝王等八代九王?
據傳陳琳在袁紹失敗后,歸附曹操集團。曹操曾經對陳琳在此文中揭露他祖上的行為表示不滿,對盜掘陵墓的批評卻似乎持默認態度。所謂「發丘中郎將」和「摸金校尉」的設置,或許確有其事。由此看來,曹操盜墓是個不爭的事實。
從上世紀80年代末開始,我國的考古工作者對漢梁孝王墓群進行保護性發掘,在這個三國時代就被盜過的墓群中,仍發掘出了金縷玉衣、大型玉璧等珍貴文物2萬餘件,許多文物價值連城。可以想象,這個巨大的寶藏,對當時缺衣少食的曹操軍隊來說,是一個多麼大的誘惑。
盜墓盜得多了,曹操就悟出了厚葬容易招來盜墓者這個道理。於是,曹操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提倡「薄葬」的統治者。公元218年,他頒布了一道《終令》,提出死後不要厚葬,要將自己埋葬在貧瘠的土地上,依照地面原有的高度作為壙基,陵上不封土,不植樹。金玉、珠寶、銅器等物,一概不要隨葬。
要知道,當時曹操雖未稱帝,但權力與地位不亞於帝王,為什麼他不但提倡「薄葬」,而且身體力行呢?推想原因有二:
其一,他一生主張節儉。據說,他對家人和官吏要求極嚴。他的兒子曹植的妻子因為身穿綾羅,被他按家規下詔「自縊」。宮廷中的帷帳屏風,破舊之後縫補一下再用,不可換新的。
其二,為了防止盜墓。大概是因為自己早年曾干過盜墓的勾當,也曾親眼目睹了許多墳墓被盜后屍骨縱橫,什物狼藉的場面,他不願重蹈覆轍,所以一再要求「薄葬」。這個說法比較可信,他的兒子曹培就曾分析過諸侯墓被盜的原因:「喪亂以來,漢氏諸陵無不發掘,至乃燒取玉匣金縷,骸骨並盡,是焚如之刑,豈不重痛哉!禍由乎厚葬封樹。」郭太后也說:「自喪亂以來,墳墓無不發掘,皆由厚葬也。」
在力主和實踐「薄葬」的同時,他還採取了「疑冢」的措施。傳說,在安葬他的那一天,鄴城所有的城門全部打開,72具棺木從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同時從城門抬出。從此,曹操之墓的千古之謎隨之懸設。這72座疑冢,哪座是真的呢?千百年來,盜墓者不計其數,但誰也沒發掘出真正的曹操墓。
面對「曹墓不知何處去」的感嘆,人們對曹操的奸詐多疑有了更深的認識。但是從另一角度看,曹操一生節儉,帶頭「薄葬」,是有積極意義的。在那戰亂頻仍、社會動蕩的時代,身居高位的他,用隱秘的辦法處理後事,也是迫不得已。這樣做,既保護了自己,也使盜墓者無從下手,這也不失為一個明智之舉。一千多年過去了,曹操的真正陵寢仍未現蹤跡,也許永遠是個謎中之謎。
之後,有盜墓者以摸金校尉之風水方法盜墓,皆稱為「摸金校尉」。
我聽著吳自華的話,對他的見識到還真是有些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