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少年之烽火歲月> 第738章 涇渭分明

第738章 涇渭分明

  ()好奇心很重的兩位首長很想到du li旅來參觀一下,看看一個從從窮地方走出來的部隊為什麼能弄出這麼一個規模來。 

  首長要視察,當然要全力接待,李勇和王成德在第二天頭上就把張國華軍長和譚冠三政委接到了du li旅的駐地。 

  等一到了du li旅的地盤,兩位軍首長的目光就更加驚訝了,都是帶兵打仗多年的老資格,眼睛里揉不得沙子,du li旅的jing神面貌和武器裝備讓人耳目一新,特別是那一排排停在營房附近的汽車,更是讓張軍長和譚政委心裡一顫一顫的。 

  汽車可是好東西呀,有了這些鐵傢伙,部隊的機動速度就會有一個質的飛躍,就比如說十八軍,如果有了這麼多的汽車,就不會產生戰士們累拐了腳還追不上敵人的問題了。 

  兩位來參觀的首長心裡一片火熱,可隨之而來的也是一大堆的疑問,一萬幾千人的部隊,比十八軍的一個主力師人都多,全部採用摩托化行軍,需要的汽車可不是一個小數字,再說了,光有汽車也不行,還要有大量的油料和維修的配件,不會一野為了方便他們執行任務而把全野戰軍的汽車都給配屬過來?不可能啊。 

  也不怪兩位首長有疑問,看到怪胎一樣的du li旅,沒有疑問才是新鮮事,好象知道了張軍長和譚政委在想什麼,李勇給兩位首長介紹,du li旅所有的武器裝備,包括汽車等等,絕大多數都是自己在戰鬥中繳獲的,沒有靠上級配發,再說了,上級也不可能給配發這樣的裝備。 

  張國華軍長和譚冠三政委對李勇的介紹深信不疑。作為軍一級別的高級指揮員,他們知道西北野戰軍當時所處的環境,在數倍於敵人的包圍下,在土地貧瘠的大西北,能生存下來就是一個很了不起的大勝利,那裡還能有什麼汽車可以配發,簡單的說,野戰軍沒有那個能力。 

  都知道能提高部隊機動速度的裝備是個好東西,但拿到手裡的才是能人,否則。想也沒有用,道理不複雜,只有打勝仗才能從敵人手裡繳獲好東西,從人家的裝備上就能看出來,du li旅的仗沒少打。而且基本上都是勝仗。 

  到這時候張國華軍長和譚冠三政委對李勇和王成德有點刮目相看的感覺了,別看du li旅的兩位主官年紀小。卻硬是要得。 

  沒說的。看到兩位領導高興就繼續帶著參觀,可這一路看下來兩位首長的臉se越來越驚訝,到後來張開的嘴都有點合不上了。 

  一個營一個營的參觀,每到一個營,營長和教導員都要帶著部隊出來迎接,平均年齡只有二十七八歲的營長和教導員在解放軍的部隊里稀鬆平常。就比如說在二野,這個年齡段當上營長和教導員的大有人在,可是每一個步兵營的人員都超過一千人就不是用平常二字可以評論了。 

  張國華軍長心裡悄悄嘀咕,他娘的。一個營一千多人,快趕上老子以前一個團的規模了,還有重機槍和迫擊炮的數量也多的讓人心裡發顫。 

  這還不算完,步兵的裝備只是首長看過的開胃小菜,等看到重榴彈炮營和坦克營的時候,張國華軍長和譚政委簡直就是無語了,一向以沉穩出名的譚冠三政委也忍不住用疑問的語氣問道:「這也是你們的坦克營和炮營?」 

  李勇嘿嘿一笑,頗有點小得意的彙報:「報告首長,正是我們旅的坦克營和重榴彈炮營,也是我們旅最重要的火力打擊單位。」 

  坦克營的營長蔣鐵雄和炮兵營的營長高翔都給兩位軍首長介紹了一下自己營的情況,等情況一介紹完,兩位來視察的領導石化了。 

  這還叫營嗎?就這些武器裝備和人員滿可以夠得上一個團的規模了,一個旅級別的部隊裝備有炮兵團和坦克團,du li旅不是一般的牛啊。 

  張國華軍長長出了一口氣說道:「我總算是有點知道你們為什麼沒有抓到俘虜了,用這樣的火力一頓很揍,想活都難,算這幫藏軍倒霉。」 

  張軍長很年輕,只有三十幾歲,正是干工作很有衝勁的年紀,du li旅戰士們的jing神面貌讓他越看越喜歡,心裡一喜歡就有了包容的意思,所以就為他們為什麼沒有抓到俘虜找了個借口。 

  李勇暗自鬆了一口氣,軍長話語里的意思很直白,這是在給他們打掩護,有了這樣的借口,俘虜的事情是徹底畫上了句號。 

  在du li旅轉了一大圈,在摸了摸旅里家底的同時也算是首長在檢查下一級單位,張國華軍長和譚冠三政委回到了十八軍軍部以後,譚政委笑呵呵的問道: 

  「怎麼,是喜歡上這支部隊了?你這個當軍長的都主動為他們打起了掩護,一個俘虜都沒有?可不是象他們說的那麼簡單。」 

  張國華軍長哈哈大笑:「沒錯,就是喜歡上了,政委同志,沒有俘虜不俘虜的告一段落,咱們是不是應該召開一個擴大會議,研究下一階段的工作部署。」 

  譚政委點了點:「能看的出來,他們是一支很能打仗的隊伍,鑒於他們營一級別的部隊規模過大,我的意思是,下午的工作會議讓du li旅的營長和教導員全部參加,你的意見如何?」 

  十八軍的擴大會議是招集團以上的指揮員一起研究工作,如果按照這樣的規定來開會,du li旅能參加的也只不過是旅長和政委兩人而已,雖然參謀長也夠資格,但總得留下一個在家裡主持工作。 

  譚政委和張國華軍長要召開一個團以上指揮員參加的擴大會議,鑒於du li旅的營一級別部隊編製過大,也是為了顯示對剛來的部隊尊重,營長和教導員也被特許參加,可這決定一下就又有問題出現了。 

  du li旅和別的部隊不一樣,根本就沒有團一級別的編製,而是在旅下面直接設置了十個營,是整整十個營,每個營來兩人就是正好二十人,這樣一來,來開會的du li旅指揮員就顯得人員異常的多,多到讓十八軍的指揮員都有些側目而視。 

  十八軍是二野的主力作戰部隊,除了一些軍部直屬隊以外,編製為三個師九個主力團,來開會的師團長以及政委有二十多人,人是不少了,但是他們打眼一看,和他們一樣來開會的du li旅的人馬也不比他們少多少,也足足來了二十多口子,而且全部都是二十幾歲的小年輕(du li旅的營一級指揮員只有蔣鐵雄和孫全厚過了三十歲)。 

  來參加軍首長主持的工作會議,在du li旅的營一級別的指揮員來說還是頭一回,是新鮮事,加上都只有二十幾歲的年紀,大家都很興奮,就早早的跑了過來。 

  兩支部隊的規模都很大,雖然住在一個城市裡,但營團之間與軍部的距離可不算近,所以du li旅的營長和教導員們都是乘坐交通工具來的。 

  du li旅指揮員們的交通工具制式都一樣,都是四輪驅動的吉普車,這樣一來,十幾輛的小吉普車一輛接一輛的停在了十八軍的軍部門外,把軍部門外的空地佔了滿滿當當的一大片。 

  雖然說都是解放軍的部隊,但du li旅總歸是後來人,是新從一野調撥過來的,在十八軍的指揮員眼裡,他們是新面孔,也是生面孔。 

  衣服的款式都一樣,帽子上的紅星也一樣,但有細心人發現,這幫子來開會的du li旅的牛人們每個人腳下穿的都是皮鞋,是那種國民黨王牌軍隊才能裝備上的高腰的戰鬥靴,而且還沒有一個人打綁腿。 

  打綁腿是部隊的老習慣,也是傳統,可是這個傳統在du li旅眾人身上卻被顛覆了。 

  解放戰爭進入到五零年,全國絕大多數地區都已經解放,各大野戰軍的條件都得到了相當程度的改善,汽車也不再是什麼稀罕物件,可要說是營級別的指揮員就能弄到一輛還做不到,別說營級別的指揮員,十八軍的團一級的幹部還有不少是騎馬趕過來的。 

  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du li旅的人並沒有顯擺的心思,可是在不經意間流露出來的一些習慣就讓那些老資格有點不高興了,幾個十八軍的指揮員在一起互相嘀咕: 

  「他娘的,du li旅這幫傢伙也太牛了,不就是一個小營長嗎,走幾步路有什麼不行?還個個都開著車來開會,咱們軍長是不是有點太慣著他們了,營長和教導員也和咱們在一起開會,這讓老子回去怎麼去和我手下的那幫小子解釋?」 

  小聲議論的話語里多少有點嫉妒的意味,嘀咕歸嘀咕,可沒有人敢於質疑軍長和政委的決定,du li旅的各級指揮員在李勇到來之後,跟在李勇和王成德的後面,和十八軍的人一起亂烘烘的走進了特意準備的大會議室。 

  各級來開會的指揮員,加上軍部的人員,大會議室坐的滿滿當當,粗略估計了一下,足足能有五十幾人。 

  五十幾個開會的人員,各自坐在一側,每一側都有二十幾個,有點河水不犯井水的意思,涇渭分明。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