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萬眾矚目中的首映
原本的眾人質疑變成了最後的萬眾矚目。
一個嚴謹的新派導演技巧,再遇上一個看起來很不錯的故事,最後會發酵出一個什麼樣的作品來?
沒有人能夠回答這個問題,甚至連那些力挺蘇青的修士們都在觀望。
成王敗寇,什麼紀錄片,什麼無聲的反擊,都不如最後的成果來的更具有說服力。
蘇青相當於是在這部成片之前,先交出了一種理論,誠然這種理論讓人動心,甚至有著《仙逆》的成功,但是前者終歸太過於討巧,商業片永遠沒有辦法給觀眾老老實實的講故事,故弄玄虛,爆米花式的爆炸鏡頭,甚至是目眩神迷的剪輯節奏,都不足以成為一種理論的支撐。
但是蘇青的新片顯然不是這樣的,《歲月灰燼》的內核,不在蘇青超越眾多導演的認知,也不在杜其月性格鮮明的攝像風格,而在於故事本身,這種導演方式,能夠把故事將成什麼樣子,沒有人知道。
蘇青也知道,熱度已經足夠了,最後在和宗門話事者商量之後,決定將上映時間提前。
倘若是未拍攝《仙逆》之前的蘇青,甚至是今日的蘇青,要提出這樣修改上映時間的要求,仙影坊多半會無視,但是有著道門祖庭之一的乾元仙宗出面,整個事情甚至順暢了許多。
面對這樣的反應,蘇青也是感慨良多,即便是前世也是這樣,電影公司背後的資本力量,才是推動電影公司披荊斬棘的最大后坐力。
閑話略談,就在各大論壇上面,諸多修士還在討論這部紀錄片的時候,趁著熱度未散,蘇青直接拋出了仙影首映的時間。
一周之後,不見不散!
……
當初蘇青的《仙逆》上映的時候,只有首映的日期,卻根本沒有所謂的首映禮,沒辦法,當初的蘇青一頭扎進仙影這個行業,根本沒有人認同,也是在那一天,蘇青和歐陽玉買了兩張仙影票,在仙宗的仙影坊內,看完了自己仙影的首映。
如今早已經今非昔比,不管是蘇青新晉導演的身份,還是對於新派仙影理論的開山鼻祖,甚至是背後乾元仙宗的資金支持。
《歲月灰燼》的首映式顯得異常隆重,南域仙影坊坊主親自前來,甚至因為新派仙影理論的緣故,不少看好這種理論的仙影宿老也前來觀看蘇青的首映式,當然也包括張之安在內的不少一流、二流導演,這些人群的關係錯綜複雜,但是至少在今日,皆是因為蘇青這個人為紐帶,將他們串聯,當然還有諸多南域頂尖勢力的長老,至少也是結丹期的修士,更甚有元嬰老怪前來,當然這些人,多多少少是看著乾元仙宗的面子,蘇青的導演天分再驚艷,此刻尚且未到入他們眼的程度。
值得一提的是,流雲書院的代表,正是閉關許久的穆綰竹。
蘇青如今已經有了肉身結丹的境界,雙眸也被氣血淬鍊,恍若誕生了神光,雖然不曾修鍊什麼恐怖的瞳術,此刻法力匯聚雙眸,卻隱約有種看透穆綰竹面容上迷霧的感覺,甚至有那麼一瞬間,蘇青恍若看到一張絕美的容顏。
眾人熙熙攘攘而來,少頃時間皆在乾元仙宗的仙影坊落座,前世今生終歸有著些許的差別,至少在仙域大世界以前的歷史中,尚未有首映之前接受記者採訪的環節,但是在蘇青的提前要求下,曾經天機閣駐乾元仙宗特派執事,這一世第一個採訪到蘇青的記者安夢霖,帶著一大票來自天機閣的記者,在眾多頂尖勢力代表,諸多仙影行業的同行面前,對於整個劇組進行了直播採訪。
沒錯,前世的新聞發布會。
說要老老實實的講故事,蘇青多少還是玩弄了一些技巧,畢竟是傾注了自己心血的仙影,蘇青也想要盡善盡美。
有手段為什麼不用?
當然,安夢霖和她的道友們提出來的問題,都是蘇青實現和安夢霖商量好的。
一問一答的形勢,反而將蘇青這部仙影的更多亮點展現了出來。
即便是那些身為觀眾的仙影界同行,也沒有覺得無趣,反而眼前一亮,似乎覺得,以往的首映式,和如今蘇青的首映式比較起來,似乎檔次上真的差了一些,有了這些所謂天機閣執事的採訪之後,儼然將這個首映式的規格硬生生往上提了一些。
剪短的採訪過後,蘇青也客串了一把主持人,將採訪的主題稍作總結,便宣布了仙影的首映開始。
前期醞釀了那麼多,正戲終歸還是看仙影。
嫁衣再美,美不過新娘。
整個仙影坊徹底黑了下去,蘇青和歐陽玉坐在第一排,少女甚至不需要側身,就能夠用餘光看到身旁蘇青那明亮的雙眸。
似乎從認識這個人開始,蘇青這兩個字就一直在創造奇迹,掀起了南域,甚至是整個仙域大世界的矚目,即便是前段時間的所謂麥軻爾樂師,也不過是這個人的化身而已。
你到底還能創造多少的奇迹?
歐陽玉心中忽然的閃念,繼而注意力便被亮起來的光屏吸引過去。
正片開始了。
一片漫漫的黃沙,即便是透著屏幕,都能夠感受到撲面而來的風沙肆虐。
不少仙影導演看到這個畫面的時候,都是眼神一挑。
在場絕大多數人都曾經看過蘇青的上一部作品《仙逆》,超清晰的畫面,絢麗的光影,都是蘇青上一部能夠成功的原因,甚至傳聞蘇青為了視覺效果,專門特意定製的攝像法器,本來以為《歲月灰燼》這部仙影,也是沿襲這種畫面風格,卻沒有想到,畫面出乎眾人的預料,反而覺得有些落後?
如果是一個前世的電影迷站在這裡的話,他看到這樣的畫面,一定會冒出一個詞語來——膠片質感。
最早的電影,是使用膠片拍攝的,先是無聲電影,攝像機只能夠做到記錄畫面,沒辦法記錄聲音,這就是黑白默片時代;之後電影開始有色彩,有聲音,有蒙太奇意識,後來我們看到的很多所謂經典老電影,很多都是在這個時候,用膠片攝像機拍攝下來的;再後來,才是數字攝像機,追求畫面的精密,追求視覺的極限,然後便是提升幀數,以及3D視覺。
電影意識的發展,伴隨著的,是科技,或者是說電影工具的變革。
但這不是說黑白片、膠片質感就是落伍的,就是不好的東西。
陸川的《南京》依舊是黑白片,今年最新的金馬獲獎電影《八月》也是黑白片;昆汀用寬膠片拍攝了一部《八惡人》,也是近幾年的事情。
永遠沒有最好的電影風格,電影理念,電影手法;只有最適合的。
隨著風沙逐漸揚起來,不少仙影的導演第一時間感受到,這種奇怪的看起來有些老舊的畫面質感,卻異常的契合這部仙影的風格。
「佛典有雲,旗未動,風也未吹,是人的心自己在動。」
十九個大字,恍若要淹沒在昏黃的夕陽下粼粼的波光里,也順便牽引出了一幕幕的愛恨情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