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統一密碼(下)
俾斯麥跟威廉親王當然明白這裡面的難度,因為德意志想要統一,必須要有一個國家作為主導,然後擊敗對方。這個普魯士的對手也就是奧地利,奧地利是普魯士最大的對手,如果不擊敗奧地利,是無法能讓普魯士獲得統一德意志的主導權。
可是同樣,光是擊敗奧地利還是不行的,畢竟一旦一個國家統一了,那必然要集中權力。過去德意志地區是由一個個的獨立的邦國組成,這些邦國其實也是各自為政。雖然在經濟方面有一定合作,可是在政治軍事等等方面,並沒有有效的統一。各國有著不同的法律,有著獨立的軍隊。雖然成立了所謂德意志邦聯,可是邦聯不是聯邦,邦聯更類似於一個出於某種目的的同盟,並非是強有力的集合。
這個統一之後,權力利益如何分配,這個也是一個問題。別以為德意志是一個民族,那也就可以很容易統一。這個德意志雖然是同一個民族,可是一旦涉及到了權力之爭,利益之爭,各大諸侯同樣不會選擇割捨自己的權力。
「還有,如果想要統一,你們國內那些自由派的議員多半不會同意武力統一。因為自由派的議員背後多半是商人,一旦戰爭爆發,對於商業的損害是最大的,他們不會支持武力統一,他們多半會支持溫和的統一方式,這樣不會影響到商業利益,甚至反而有促進。」
「可是這個過程,必然會很慢,甚至也許……也許永遠不成。退一萬步來說,也許總有一天會成功。可是……「
徐慶還沒有說完,俾斯麥主動搶答說:「可是外國人不會允許的,法國不會坐視不理,到時候一旦有了統一的趨勢,他們必然會出兵干涉!」
「沒錯,俾斯麥,你說對了。哪怕你們內部想要溫和的統一,外國人不會坐視不理。法國人不是傻子,不可能讓你們這麼輕易統一的,到時候文的武的,政治的經濟的軍事的一起上,你們所謂的和平統一,那也就是一個笑話!」徐慶說。
俾斯麥跟威廉親王也是陷入了深沉的沉思,他們當然知道徐慶說的有道理,先不說這種通過經濟整合的方法時間非常漫長,說不定永遠不可能成功。當然,整個國際局面更是不容許他們採用和平統一的方式,只有通過武力了。如果不能夠以最快速度的統一,那法國人一定會趁機干涉,到時候政治經濟軍事三管齊下,足以讓這個德意志永遠無法整合。
「老師,你的意思是,想要統一必須要有足夠的集權?只有集中權力,打壓那些自由派,才能夠讓國家發展軍備,不受到那些自由派的議員影響。只有用武力,才能夠擊敗奧地利,讓普魯士成為德意志統一的主導。」
「甚至,只有足夠的武力,才能夠對內威懾各大邦國,讓他們不敢反抗。對外同樣也要有實力,有足夠的實力對抗外國的干涉,保證我們可以維護我們的統一政權。」
威廉親王看到了俾斯麥居然如此觸類旁通,思維如此快速,這樣讓威廉親王這才對於徐慶剛剛收下的這個小小的容克鄉紳有了興趣。在此之前威廉親王並不認識俾斯麥這個小小的容克鄉紳,他只是出於給徐慶面子,這才允許他一起進來招待。
可是現在,威廉親王居然發現這個俾斯麥居然是一個人才,居然如此容易的觸類旁通,思維敏捷,很快就能夠想到問題的關鍵。
「是一個人才,看來這個徐慶公使也不是隨便收學生的,並且這個學生還是一個非常優秀的人才了。我可不能錯過了!」威廉親王看著俾斯麥,心裡想道。
俾斯麥跟威廉親王也都抓住了德意志將來統一的關鍵點,那也就是必須要集中權力,集中權力發展軍隊,才能夠武力統一,對內威懾各大諸侯國,對外可以保證對抗法國等等國家的干涉入侵,維護統一的政權體系。
不過俾斯麥依然問道:「老師,可是光有武力同樣不行,我們必須要有機會,因為我們光有武力,可是我們並不能夠直接的去出動武力統一。畢竟一旦我們沒有合適借口出兵統一,這樣各大邦國可不是什麼為了統一可以付出一切的人。他們為了維護自己的權力,肯定不會輕易放棄,他們多半會聯合對抗。甚至在歐洲各國的貴族婚姻關係,很容易引起外國人干涉的。一旦外國人干涉,那我們的統一也是功敗垂成了。」
俾斯麥所言確實也是很有道理的,德意志地區目前的局勢固然跟中國先秦時期差不多,可是同樣也有不同。中國先秦時期是建立在沒有外敵,沒有外國干涉的情況下,可以毫無顧忌的出動武力統一。可是在歐洲不行,歐洲貴族之間聯姻複雜,各種姻親都會成為各國干涉的借口,這種例子在歐洲歷史上簡直是不用太多。
萬一各大國內邦國不同意,對外請求支援,這樣普魯士也會很尷尬啊!這個也就是不折不扣的利益糾紛,雖然德意志統一在長遠來看是必然的。
可是雖然所有人都認為統一也許是必然,可是具體如何統一,這個大各自還有這很多小算盤。普魯士希望以普魯士為主導的統一,可是奧地利卻希望奧地利作為主導。同樣,那些自由派的議員政客們,卻反而希望能夠和平統一。
至於各大邦國,雖然對於將來的統一也許是知道這個是一個大趨勢。可是在這個大趨勢之下,那些弱小的邦國也許還是希望能夠儘可能的為了自己爭取更多利益,爭取到更多的統一之後的特權。甚至遊客嗯能夠還會趁機訛詐,獲得更多好處。
所以雖然所有人都知道統一也許是大勢,可是問題在於各自都有著各自的小算盤,都不肯放棄自己已經獲得的利益,甚至想要趁著這次統一進行投機,獲得更多好處。這裡面的關係,真的是剪不斷理還亂,足以讓俾斯麥頭痛了。
不過這個難題,對於徐慶來說並不難,作為一個老外交官,再加上結合當年德國統一的歷史,那他如果還無法想到怎麼辦,那他可是一個棒槌!
徐慶主動問道:「俾斯麥,你說讓兩個國家結盟能有什麼理由呢?什麼原因之下,兩個國家才能團結在一起結盟?」
俾斯麥很快回答:「無非是共同的利益,或者是共同的敵人。想要讓兩個國家結盟,那必然是擁有共同的利益,或者是共同的敵人,這樣才是保證結盟的可能。如果沒有共同的利益,或者共同的敵人,那我也不知道這個盟約會怎麼誕生!」
徐慶點頭說:「那你們想想看,你們跟那些德意志邦國有著共同的利益嗎?或者說是共同的利益更大,這個共同的利益是否足夠大,讓他們放棄一些利益擁護統一呢?」
俾斯麥跟威廉親王同時搖頭,這個簡直是開玩笑吧?雖然這個德意志地區邦國都是知道未來統一是一個大趨勢,可是卻都思考著自己的小算盤,不肯這麼輕易的放棄權力去統一。所以所謂共同利益,那也許有一點,可是真的不太多。
「那你們為什麼不換一個思路呢?既然共同的利益沒有,那為什麼不能從共同的敵人那裡去尋找出路呢?畢竟當外部壓力大於內部矛盾的時候,那一個集體內部也都會放棄暫時的矛盾,去跟外部敵人去作戰。矛盾不是一層不變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那是隨時可能發生該變的。你們為什麼不去思考一下,去創造一個主要矛盾呢?」
俾斯麥跟威廉親王都頓時眼前一亮,這個想法好!既然共同利益的道路走不通,那為什麼不走共同敵人的道路呢?如果有了德意志共同的敵人,這樣整個德意志不得不「被迫」團結起來,一起對抗外敵。這個就像是中國抗日時期那樣,本來一盤散沙的中國,當日本人來了之後居然反而走向了團結。
至於德意志這裡反而可以利用這一點,故意創造一個敵人,沒有敵人創造敵人,逼迫德意志內部團結,然後一起共同面對一個敵人,為了將來統一創造政治上的基礎。
這個想法果然很好,讓俾斯麥跟威廉親王也是眼前發光,這樣的好處也是不小的。這樣的思路非常的新奇啊,沒有敵人那也就是主動創造敵人,這樣的做法真的是讓所有人也都大開眼界。這樣的策略非常的新鮮,這個創造敵人,其實無非也就是為了逼迫內部團結,這樣的思路過去也都沒有玩過啊!
「中國人真會玩啊!」威廉親王想。
俾斯麥跟威廉親王都是聰明人,自然知道這裡面應該怎麼辦。如果徐慶都說到了這個地步,他們依然不在的hi奧應該怎麼辦,那他們乾脆直接上吊好了,不要去思考如何統一德意志了。
不過,俾斯麥卻主動問:「老師,我想知道,你為什麼要如此提醒我們?好像我們德意志是否統一,跟你們中國好像沒有什麼關係吧?好像你們中國並沒有什麼好處或者壞處,那老師你為什麼如此熱衷於幫助我們德意志統一?」
威廉同樣看著徐慶,徐慶好像太過於積極了,太過於積極的去幫助德意志了。這個不符合常理,畢竟德意志是否統一,跟中國完全不搭噶啊!徐慶難道是國際主義分子,這個糊弄鬼吧?
徐慶直接說:「其實很簡單,我們也就是想要賺錢罷了。你們德意志想要統一,必須要積累足夠的資源,必須要有足夠的經濟實力。所謂大炮一響黃金萬兩,戰爭可是極度消耗財富資源的。至於你們普魯士,並沒有這麼多資源,並沒有太多消耗品可以足夠消耗。」
「而我們中國卻有著大量的人口,實不相瞞我們國內有一定的失業壓力。因為人口太多,而提供的就業崗位明顯不太夠。而百姓一旦失業,很容易造成各種問題。所以我希望能夠普魯士跟我恩採購各種消耗品,尤其是日常輕工業的消耗品。這些都是普魯士一個短板,甚至我們可以給你們各種物資原材料,這樣我想可以獲得不錯的銷路。」徐慶回答。
俾斯麥無語,不過徐慶這個理由雖然在意料之外,可是那也是在情理當中。徐慶這個理由也就是國內百姓失業,需要找到合適的銷路來銷售物資,不然百姓失業壓力會增加,社會會動蕩。
可是縱觀天下,能夠成為一個大買主的國家卻不多。英國自己有著龐大的工業和殖民地,不需要中國提供那些基礎原材料或者是普通材料。至於別的國家,意義不大,無法採購多少。而法國目前國內形勢不好,這個是歐洲很多上層都知道的,未來經濟肯定要出問題,甚至可能要引發革命。
至於唯一能夠潛在大買主的,也就是普魯士和德意志一家。普魯士雖然有工業,可是嚴重缺乏原材料和各種基礎材料。因為普魯士沒有殖民地,沒有足夠的殖民地,這樣他們原材料肯定很難弄到。
至於中國這邊正好是各種基礎材料滯銷,這樣不好是彌補了嗎?戰爭消耗的資源,可是驚人之巨大。尤其是將來普魯士一旦爆發了統一戰爭,國內的生產不但無法滿足,這樣反而會進一步削弱,這樣肯定是不合適的。
所以這個時候中國如果能出售給普魯士,這樣那也是一個重要的資源來源。普魯士獲得了資源,中國可以出售各種基礎物資,化解國內的壓力。這樣雙方各取所需,各自都有各自的好處。不用擔心什麼,這樣俾斯麥跟威廉親王也都認為這個借口倒也是合理。
反正普魯士統一德意志的決心是不會更改的,換了誰都是如此。至於中國,他們雙方各取所需也是可以理解,畢竟普魯士跟中國沒有直接利益糾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