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反間之計
劉福通花費一年的時間厲兵秣馬養精蓄銳,如今麾下精兵十五萬戰將千員該是有所作為的時候了。而當下元庭**,各地擁兵大閥不服政令也使大宋有了得以喘息之機。
公元1356年二月初,大宋小明王以上將張大奎為大將,楊永懷為副將。統領馬步軍五萬取徐州,一路郡縣聞風而降從者雲集。未至徐州,大奎麾下紅巾軍已增至八萬人。
到達徐州城下已是夜幕低垂,大奎命大隊人馬在城南三十里安營。此時徐州城門緊閉,城上戒備森嚴。中軍帳中大奎與副將楊永懷愁眉不展,徐州城堅壁厚又有重兵把守,如何能取?
正在這時,門外傳訊兵卒在帳外道「啟稟張將軍,巡夜兵士抓住一名姦細。」大奎道:「這審訊的事俺不熟,還是你來吧。」楊永懷一點頭道:「帶進來。」過不多時兩名士卒押解一個百姓模樣的人進了大帳。楊永懷問道:「你是幹什麼的?」百姓道:「我叫馮六,是這附近的百姓,原本想進城。看到城門關了就向家走,沒想到被軍爺抓了。」
楊永懷道:「看你模樣也不像姦細,這些兵卒也太不省事了。」頓了頓楊永懷道:「天也不早了,這樣吧,今晚便由我做東也算是賠個不是。等吃完晚飯再著人把你送回去。」馮六忙躬身道:「怎敢勞煩將軍啊,不妨事的。我這就回去了。」楊永懷道:「哎,既來之則安之。」言罷吩咐人就在營帳里擺了桌椅上酒上菜。
席間楊永懷道:「來,老鄉。我先干為敬。」說罷舉杯仰頭喝下杯中酒。馮六支支吾吾並不喝酒,只說不會。楊永懷也不管他只顧喝自己的,大奎坐在主位上看的一愣一愣的,不知道楊永懷葫蘆里賣的什麼葯。過了一會,楊永懷道:「我去解個手,老鄉自便不用客氣。」說完出了營帳,過不多時回來了,坐回座位繼續喝。
又喝了兩杯,楊永懷道:「這杯太小換大碗,來人啊,取大碗來。」過不多時有一個校尉抱了一壇酒和幾隻大碗進來,竟是賈三。
賈三進來一看:「哎呦,我說。什麼日子啊這麼多菜?」楊永懷罵道:「想吃喝便坐下,那裡那麼啰嗦。」賈三一聽忙搶了座位,給每人分了大碗后。先給自己倒了一碗嘗了一口「哇,這燒刀子好大勁啊。」說罷舉起筷子就要吃,楊永懷罵道:「你小子瞎了狗眼?我們的酒還沒滿上啊。」賈三忙舉手致歉,站起身給每個人都倒了一碗,然後便自顧自的吃喝起來。
楊永懷對馮六道:「來老鄉,咱們對干三碗。」馮六一聽忙道:「小人不會飲酒啊」賈三一聽伸手接下腰刀拍在桌上對百姓道:「我從小脾氣就不好,如今十來天沒殺人了。你若識相就把酒喝了,不然嘿嘿。」賈三一臉兇相,本來眼睛就不大,這一笑更顯得陰森可怖。
馮六哪敢怠慢,端起酒碗咕咚咚喝光,賈三又倒百姓又喝再倒還喝。如此三碗下去,馮六晃了晃就趴在了桌上。
楊永懷獨自夾了口菜吃在口裡,細嚼慢咽后冷聲道:「搜。」賈三伸出手探進馮六懷裡摸了半天道:「沒有。」楊永懷又道:「扒光了仔細搜。」賈三立刻動作起來,最後在馮六的褻衣內發現一個夾層,並從裡面掏出一封書信。楊永懷接過來一看竟是一封密信,信封口燙著火漆蓋著印信。楊永懷把信倒過來,在信的另一頭小心的拆開信封掏出信箋就著燭火細細觀看。
信上道:「巴谷爾將軍台鑒,紅巾亂匪聚眾十萬犯我徐州。如今已兵臨城下,徐州現有甲兵五萬恐難抵擋,望將軍火速救援為盼。」落款是徐州守備古力特。
看完信件楊永懷原封裝回,封好信封。叫賈三將信件放回馮六褻衣夾層,再給他穿好衣服。大奎坐在哪裡也不好開口問,楊永懷道:「給他找個營帳休息,告知崗哨。今晚只放暗哨,明哨原地睡覺。」賈三領命,扛起這所謂的百姓出門去了。大奎忙問怎麼回事,楊永懷道:「徐州守備向宿州求援,信中說徐州只有甲兵五萬。」
大奎問道:「我們該怎麼辦?」楊永懷道:「既然徐州求援,我們不妨將計就計半路截殺宿州援兵。然後順勢去取宿州。」大奎忙道:「元帥叫我們取徐州啊。」楊永懷一笑道:「兵法曰『攻城為下』,如果我們在此耽擱於元帥大計相左。不如先取宿州,有了立足之地再圖徐州。」大奎道:「臨出門元帥說叫俺聽你的,你說怎樣就怎樣吧。」說著端起酒碗便要喝,楊永懷伸手一攔道:「酒里有蒙汗藥。」大奎一愣:「你們不是也喝了?」楊永懷笑道:」我們提前用了解藥。「說罷兩人相視而笑……。
夜半三更,馮六睜開了眼。營帳中幾名軍卒正在蒙頭鼾睡,馮六伸手在懷裡細細摸索放下心來。輕手輕腳站起身走出營帳,出門一看四野無人便趁此機會一路出了大營,路上雖遇到兩隻巡邏隊伍都被他巧妙地躲開。
第二日午時,通往徐州的官道上由南至北浩浩蕩蕩開來一支兵馬,只見軍旗招展兵甲鏗鏘。領兵大將巴谷爾騎在馬上悠閑自得,他並不著急。宿州已有副將把守,此次自己帶了三萬兵馬去救徐州,到時兩面夾擊定當將紅巾匪寇一舉殲滅。巴谷爾想到這裡不由心情大好,兩側山林鬱鬱蔥蔥,陣陣鳥語泌人心肺。
巴谷爾正帶隊行進,遠處一騎獨身一人騎馬攔在大路正中。遠遠看去這人一身火紅,連馬也是紅的。待離得近了,巴谷爾策馬前進了幾步喝問道:「前方何人攔路,快快閃開。」
這人正是大奎,大奎厲喝道:「此路我開,此樹我栽,如要路過,留下錢財。」巴谷爾一聽差點笑噴了,旁邊一個將佐回手一招,幾十個弓弩手搶到身邊開弓搭箭只等號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