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章 蒙古包
無上黃金瞳 - 第458章 蒙古包
對於朝鮮,在抗美援朝時期,華夏幾乎是傾盡國家所有去支援它,結束之後為了維持這個政權,又源源不斷的提供各種援助,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現在。 據國外媒體報道,華夏每年援助朝鮮五十萬噸糧食,一百萬噸石油和兩百五十萬噸焦炭。
抗美援越,按照「要多少,給多少」的原則,華夏對越南傾盡全力援助,從槍支彈藥、糧食、卡車、藥品到通信器材,援助金額高達兩百億美元,甚至還派出了十萬大軍參戰。幫他們無償打仗、修路、搞後勤、當壯丁,用中國人的鮮血換來了他們的勝利。
但結果呢?越南猴子掉過頭來就用華夏人送去的槍炮作武器,用華夏人援助的大米作支槍的架子和掩體,來射殺中國的軍人!
(當然,從另一個層面上來講,凌少南似乎應該感謝越南人的忘恩負義,因為他們若不那樣做的話,於新華和杜少彥的父母就不會戰死沙場,於衛國老兩口也未必會弄一個孤兒院出來,那樣的話,也許當初他就在雪地里凍死了,而不會在於衛國老兩口的撫養下長大成人。)
對阿爾巴尼亞,六年之內,華夏給了他們九十億元人民幣,根據當時貨幣含金量、購買力測算,相當於現在的上千億。結果,花費寶貴的外匯資源建立起來的工廠被他們搞得負債纍纍,工廠大部停產,設備完全廢棄,援助的堡壘被他們用來養雞,援助的卡車被他們扔得漫山遍野,銹跡斑斑!
還有對坦尚尼亞,華夏不顧自己鐵路運力有限,為他們修了一條長達一千八百公里長的鐵路,一千八百公里長的鐵軌要華夏人自己運到非洲,數萬人的工程隊伍要自己報銷一切吃住費用,炸山開道,鋪路架橋,所有原材料和建築成本都由華夏人為他們支付。
修這條鐵路的造價已經超過了當時國家承受的極限,不得已工程花費了十年時間,耗資超過二十億,這種投資用在國內,同等長度的鐵路別說一條,五條也拿下來了!
每當想到這些事情的時候,凌少南就不由得扼腕嘆息,他無意去評價當時國家領導人的是非功過,但怎麼著也要從蒙古把以前扔到這裡的東西都拿回來,這個要求不算過分吧?
…………
首都烏蘭巴托對蒙古人來說充滿了魔力,他們如果靠畜牧無法生存的話就到烏蘭巴托來求生。而那些無法舉家遷移到城市裡的牧民,他們平時的收入八成歸蒙古自然公園委員會,家裡也沒有足夠的牲畜可以維持生活,於是他們支起蒙古包,等待著前來旅行的遊客。
被那家「烏蘭巴托最大的商場」傷透了心之後,凌少南一行人乾脆叫了一隊計程車,也來到了一片蒙古包區域,並掏了一千美元,租用了幾十個大蒙古包。
「呵呵,這可要比住酒店好多了,要我說我們乾脆把酒店退掉,這段時間就住在這裡好了!」呼吸了一口新鮮的空氣,凌少南的心情漸漸地好了起來,笑著對周圍的人說道。他們之前訂的那家酒店情況確實很不盡如人意,跟蒙古包的區別大概也就在於一個是磚頭水泥壘起來的,另一個不是而已。
「好的,我這就讓人去把我們的行禮取過來!」許岩聳了聳肩膀,指揮著幾個工作人員沿著來路又回去了。其實在剛來到蒙古的時候,那個對烏蘭巴托情況比較熟悉的工作人員林棟也曾經這樣建議過,只是許岩覺得讓考察團住蒙古包有些不夠正式,所以就給拒絕了,如今既然凌少南開口,他自然不會再有反對意見。
其實嚴格來說,蒙古包並不是帳篷,它有它自己的特點:房頂由連接的木柵和木杆支撐,再填充毛氈席子當絕緣材料,房頂由兩個支柱撐起來,起居間平均約二十多平米,大門一般朝南,可以曬到太陽。一套蒙古包約有一噸重,要用大車,靠幾頭牛或三四隻駱駝拉才能搬得動。遊客們可以參與牧民的日常生活,和他們一起架設蒙古包。
這樣的一間蒙古包,租用一天的價格也不過是五美元而已,凌少南他們這大幾十號人一擁而入,倒是喜壞了被租用的那些蒙古人,再加上吃喝什麼的東西,幾十號人一天一千美元就足夠了,不能不說很便宜,至少比他們原來定的那家所謂「五星級酒店」要划算得多。
「蒙古的經濟結構很單一,可用能源近一個世紀以來主要依賴進口。同時蒙古的水資源也極其缺乏,普通民眾生活用水條件非常差,而另一方面,又沒有很好的城市排水系統,每當河流泛濫時,城市裡就會垃圾堆積,衛生條件極其惡劣。」坐在最大的一頂蒙古包里,已經將資料初步整理出來的達莉婭向凌少南說道。
凌少南點了點頭:「從剛才經過的地方,就能夠看到那些木板房之類的東西,可見這地方老百姓的生活確實不怎麼樣。」
蒙古是有一些有錢人,否則烏蘭巴托的街頭上也不會有那麼多價格不菲,華夏國內也不是很常見的勞斯萊斯和賓士,但是與此同時,蒙古的貧富懸殊也正在以驚人的速度擴大著,現在蒙古的經濟命脈基本掌握在少數寡頭手中。
在烏蘭巴托北郊的巴音伯勒克有一條著名的別墅街,那裡的別墅各式各樣、五顏六色,全是歐式的,非常漂亮。那些有錢而有閑的蒙古人自己畫圖設計別墅,整個片區五六千棟別墅幾乎沒有重樣的。
在綿延幾十公里的別墅街,東西兩邊是山,山上有森林,藍天白雲之下,各種顏色的屋頂交相輝映,就像進入了童話世界,而能夠在這裡的普通蒙古人,跟那些在城市貧民窟或者草原蒙古包莉掙扎著的窮人相比,過的已經是天堂般的生活了。
據林棟講,即便在蒙古這樣草原遼闊的國家,爭奪草場的事件也經常發生。有時候,游牧民們不得不一次又一次的把他們的牲畜放牧到保護區里去。
「當有客人遠道而來時,這裡的牧民很願意花時間來接待,因為草原上的生活對他們來說是枯燥乏味的。」林棟接著向幾個人介紹道:「他們平時主要的娛樂方式就是聽廣播,大多數游牧民都有可以接收國外電台的收音機,他們也喜歡聽前來旅行的客人們講一些外面的新聞。」
凌少南等人所住蒙古包的主人是一家年齡較大的蒙古人,主人很高興地收到了他額外贈給的一張一百美元的大鈔,老頭兒全家盛裝出席歡迎的儀式,用點著了的煙草在手邊傳遞,根據林棟的解釋,過去這是迎客的一種儀式,但是今天恐怕只有年長的人才知道這種儀式了,這表示客人是帶著友好的願望來的。
然後老頭兒一家人就開始哼唱了起來,聽起來很有悠揚婉轉的感覺,而且從凌少南的感覺來看,在這種高緯度地區,感覺天空好像都壓得很低,長久生活在這種環境當中,心情自然就是比較壓抑的,因此在遼闊的草原上放羊,很是需要有事兒沒事兒多吼上兩嗓子,久而久之不僅養出了一個馬背上的民族,也養出了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
另外還有一點讓凌少南感到很詫異,老頭兒一家子居然都會說英語,而且交談起來沒有絲毫的障礙,口語水平非常過關!
凌少南跟他們聊了一會,這才知道如今蒙古國最喜歡的就是來自歐美的遊客們。那些人出手闊綽,人也不壞,比那些粗野的俄國佬要好多了,而且也不像是華夏內地來的商人們,只知道從他們的身上盤剝剩餘價值,因此他們都在認真地學習英語,大力發展旅遊業。
老頭兒說,他的一個兒子跟著聯合國食物權項目的特派員在做事,收入算是相當不錯的,只不過工作的地方距離首都比較遠一些,很長時間才能回來一趟,這麼大的蒙古包閑置不用,乾脆就作為旅遊產業向遊客們出租了,收益也比較令人滿意。
實際上,自從十年前開始,蒙古完成了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徹底轉化,大多數本土企業都沒能生存下來。老頭兒的兒子跟著聯合國糧食權項目的特派員,主要工作就是到蒙古的大小城鎮收集資料,報告那裡人們的飢餓狀況。
現在他們正在離首都兩百多公里,靠近蒙俄邊界的色楞格省做調研,那裡是生產奶粉的地方,但周圍牧民的利益卻難以保障,因為大部分的牛奶都是來自附近的西伯利亞,那裡的奶牛更健康,牛奶產量也更高。而本國企業缺乏競爭力,產品價格比西伯利亞奶粉高了一半兒,因此這裡的工人所能賺來的僅僅是一口飯錢,談不到什麼可持續發展。
因為蒙古包是四處移動的,所以蒙古這邊兒的制度也跟俄羅斯差不多,只要不是在城市中心地帶建設固定住宅,你不把蒙古包設在公路上就不會有人來找你的麻煩。
但是很多人都在取巧,將蒙古包設在距離公路不遠的地方,這樣可以吸引更多的過路遊客,或者是那些需要休息的卡車司機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