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 密宗和九黎後裔的交情
無上黃金瞳 - 第388章 密宗和九黎後裔的交情
「九黎部落?」這個名字凌少南當然聽說過,而且是如雷貫耳。【】
九黎在遠古時代並不是作為一個單薄的民族個體存在,而是一個民族集合的部落聯盟,居住在黃河下游一帶,以現在的蘇魯豫皖幾省交界的地方為根據地,位於當時幾大部落的最東面,所以又稱東夷。相傳,上古傳說三皇五帝中的天皇伏羲、地皇女媧、人皇神農都是出自九黎部落。
四千六百多年前,九黎共有九個部落,每個部落有九個氏族,以蚩尤為首,共八十一個兄弟,都是酋長,蚩尤是大酋長。
據考證,在蚩尤(這個名字不知道是誰給他取的,翻譯成現代漢語可不是什麼好話。蚩,無知、愚蠢、醜陋的意思;尤,特別、格外。連在一起就是非常愚蠢,而且特別丑!)生活的那個年代,九黎部落的文明已經相當發達,率先使用了青銅器(當時,軒轅黃帝的部落還在用石器),於是,蚩尤就生出了爭奪中原霸主的野心。
西進之初,九黎部落仗著兵革之利、部眾悍勇佔據了絕對上風,把炎帝部落打得抱頭鼠竄。
往北跑了一段距離后,看看蚩尤沒有追過來,炎帝心中又動起了心思,他想起了當初黃帝部落沿著黃河東進來到自己的地盤時,自己並沒有難為他,還幫助他在新的地盤紮下了根,現在自己落難了,去投靠他也不錯,說不定還能借黃帝部落之手幫自己報仇。
打定了這個主意之後,炎帝部落繼續北上,就在現在的冀省北部跟黃帝部落匯合,雙方兵合一處將打一家,正式宣布合併了。
再說蚩尤,佔了炎帝部落的地盤之後信心爆棚,覺得自己不能懈怠,還得將黃帝部落一塊吞併才能算是大功告成,因此也么怎麼休整,很快就帶著人繼續往北殺去。
剛好,黃帝此時也覺得自己勢力大漲,如果能將九黎部落打敗,自己的威望將會更高,徹底坐穩炎、黃兩大部落老大的位子。於是,他也信心滿滿地帶人南下,並且很快就跟九黎部落撞到了一起,打了起來。
這一打,黃帝發現壞了,打不過!九黎部落不但武器比自己好,而且單兵素質也比自己這一方強得多,尤其是蚩尤和他那些兄弟,簡直個個都是猛男,自己一方這麼多人居然沒一個能打得過他們的!尤其是蚩尤這傢伙,打仗的時候腦袋上還總是扣著半個牛頭,讓人一看就嚇了個手軟腳軟,哪裡還打得過他?(這也是蚩尤在傳說中牛首人身的來源,實際上哪有什麼牛首人身,那不成妖怪了?當時的人還比較蒙昧,不過以訛傳訛罷了。)
於是,在接下來的戰爭中炎黃部落是連戰連敗,從哪兒來又被打回哪兒去了。而九黎部落則是一路高歌猛進,直接打到了黃帝部落的家門口!
俗話說,樂極生悲,蚩尤可能是最早詮釋這個辭彙的人了。就在他想要一鼓作氣將黃帝部落這個最後的敵人也幹掉的時候,一個不好的消息送到了他面前:這裡的戰場離他們的根據地太遠,後勤壓力太大,糧食接濟不上,他們要斷糧了!
這下子,蚩尤傻了眼,讓他打仗行,這些問題可就不是他擅長的了。更倒霉的是,這事還偏偏讓黃帝知道了!
於是,在一個大霧天,黃帝驅兵把九黎部落的軍營圍了起來,一戰功成,將蚩尤給宰了!
此戰後,九黎部落群龍無首,自然失去了跟黃帝部落爭雄的資格。而黃帝則在封戰死的蚩尤為「兵主」(戰爭之神)后,順勢將九黎部落收編了一部分,然後討伐諸侯,成就了五帝之首的偉業。
(雖然這麼說對老祖宗有點不敬,但在下竊以為蚩尤跟項羽其實是同一類人物,而且遭遇極其相似:同樣的出身高貴——蚩尤是三皇後人,項羽是故楚大將軍項燕之後;同樣的百戰百勝,只輸了最後一場仗,然後就丟掉了性命;都可以稱為英雄!同樣,他們的敵人黃帝和劉邦也差不多,都是梟雄一類的人物!)
至於不願意歸順黃帝的九黎部落族人,日後的境遇就凄慘多了,幾乎一直受到中原政權的打壓。春秋時,齊桓公稱霸時提出的口號是「尊王攘夷」,而這個「夷」就是指東夷,也就是九黎部落了。
後來,夾在齊國和吳國之間的東夷被人步步打壓,終於扛不住了,一部分人被消滅或同化之後,剩下的都跑到了地廣人稀的楚國境內(也就是現在的兩湖地帶),跟苗蠻部落的後人合併在了一起。
再後來,隨著中原人口越來越多,需要的地盤越來越大,九黎部落和苗蠻部落殘部的生存空間被進一步壓縮,只能一步步地往偏遠地方退,先是退到湘省,然後再往西南,直到退到窮山惡水、人跡罕至的滇、桂、黔三省交界處的深山老林里才算紮下了腳跟,並逐漸演變成了現在的苗族。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苗族跟漢族本就是血肉同胞,同為中華三祖(黃帝、炎帝、蚩尤)的後人。只不過,他們的祖先在幾千年前那場有史記載最早的一次爭霸天下的戰爭結束后,沒有向當時的戰勝者投降,所以才有了今天的境遇。
…………
「對,就是九黎部落!當然,這是上古傳下來的稱呼,現在人們都稱他們為『苗族』。不過,上師既然聽過這個名字,就應該知道他們是戰神後裔吧?」活佛點了點頭,繼續問道。
「嗯,這個我也知道。」
「那就好。」沒等凌少南相問,班禪活佛就開口為他解釋道:「幾千年來,九黎後裔一直堅持戰神傳下來的一些東西,並且根據不同時期的生活環境,又對修鍊的功法不斷地加以改進。比如說,現在提起苗族,中原武林中人都知道他們最拿手的有兩項東西,一是毒,二是蠱,但卻很少有人知道,他們真正賴以傳承的並不是這兩樣,而是對精神力的運用!」
「對精神力的運用?」凌少南不禁大訝,這些東西他還真不知道。
「是的!要說對精神力的積累,我們密宗也算是不錯,但要說到應用,那萬萬是不及苗族的!」
聽班禪活佛說到這裡,凌少南心中暗自撇了撇嘴,還算不錯?你們密宗的活佛可是有很多都能夠轉世的,雖然不是每一個都可以,但傳承了好幾代的也有二十多個!這還只是不錯?恐怕你們密宗認第二,天底下就沒人敢認第一!當然,這些話他是不會說出來的,班禪活佛也沒發現他的異常,又繼續講了下去。
「不過,上師你也知道我們密宗的教義,不喜與人爭鬥,所以,雖然精神力積累得多,但在運用方法上卻是乏善可陳。但苗族不一樣,他們在繼承戰神血脈的同時,將戰神勇武好鬥的習性也一併傳承了下來,其中就包括一門運用精神力殺敵的法門。經過幾千年的發展,這個法門已經被他們研究到了極致,並運用到了很多方面,比如說下蠱,就是對精神力的一種應用。」
聽班禪活佛這麼一解釋,凌少南不禁恍然大悟,不過他還有一個不明白的地方,當即問了出來:「原來如此。不過,按照活佛所說,這些應該是苗族的不傳之秘才對,為何……」
「為何我會知道對吧?」沒等凌少南說完,活佛就打斷了他:「這牽扯到我們密宗和九黎後裔的一樁秘辛,不過你不是外人,告訴你也沒什麼。
明末清初之時,天下動亂,張獻忠率軍於川蜀抗擊清軍,及至其死後,清軍也是屢攻川蜀而不克,乃至損兵折將。後來,清軍中就有人出主意,說派一部分人與張獻忠的大西軍正面抗衡,吸引大西軍的注意力,大部隊卻轉道從黔省入川,奇襲大西軍腹地,兩面夾擊之下一舉而克。
這樣一來就有了一個問題,黔省多山,清軍又不熟悉地形,急切間找不到入川之路。於是,當時的清軍將領就找到了九黎後裔,以夷滅其族為威脅,要求九黎後裔派人做他們的前鋒,協助攻擊大西軍。
當時的九黎族長自然是不願意的,在他看來,自己雖然不為漢人所容,但也是堂堂正正的戰神後裔,又豈能為虎作倀,聯合異族欺壓自己的同胞?但是,以當時九黎後裔的實力,又無法正面回絕清軍的要求,否則等待他們的必然是身死族滅的下場!
在這種兩難境地下,九黎族長一面與清軍虛與委蛇,一面派人找到了密宗,希望密宗能夠和他們聯手,一起消滅那股清軍。
上師你也知道,我密宗一向固守藏地,對於中原政權並不在意,也不願意輕易摻和到這件事情中去,所以,當時的**和班禪兩位活佛在商議許久之後,拒絕了九黎後裔的要求,暗中卻把密宗修鍊精神力的功法抄錄了一部分給他們送了過去。
就是靠著這一部分功法,九黎後裔的實力短時間內突飛猛進,在為清軍帶路的時候坑了他們一把,將那一支清軍全部葬送在了川黔交界的莽莽大山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