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季漢再起> 第八十五章 劉岱盡忠 曹操得利

第八十五章 劉岱盡忠 曹操得利

  初平三年秋,大漢各地出現大旱、再加上蝗蟲肆虐,糧食大量減產,近百萬青州災民峰起,在黃巾將領的引導下,進入兗州。攻陷任城,殺死任城相鄭遂,轉攻東平郡。


  兗州刺史劉岱召集各郡征討黃巾軍,濟北相鮑信勸到:「黃巾賊過百萬,兵勢正盛,兗州百姓聽后無不驚恐。士卒更無鬥志,不可力敵。應避其鋒芒。我看賊眾老少相隨,大軍又無輜重,全靠以抄略為用。不如固守城池,險地,以逸待勞。讓他們想戰又沒人同他們交戰,想攻又攻不下。時間久了必然離散。然後以精銳兵力,乘勢攻其要害,一戰而定。」


  劉岱怒道:「你這是懦夫的行為。百萬黃巾,不過是一群未經訓練的賤民,在我眼裡如同草芥。一旦任其橫行,兗州將被其摧毀殆盡。百姓將會在痛苦中哀嚎。我等為官只知自保,有何面目見兗州父老百姓。如你等怕死,可盡自守城池,等我自去征剿黃巾,到時,看你們還有何話說。」說完憤然而去,拒絕了鮑信的建議,獨自率軍前去征剿。


  不聽良言,自視甚高,最終付出生命的代價,害死的不光自己,還有跟隨自己的幾萬大軍。黃巾雖弱,但多如蟻蛾,殺之不絕,斬之不盡。劉岱所率區區兩萬餘人,在百萬黃巾大軍中如同大海里一隻隨風飄蕩的小舟。最終陷於重圍,全軍覆滅,劉岱也被亂軍殺死。


  劉岱一死,黃巾軍氣勢高漲,鮑信與州吏萬潛等商議,認為圍剿黃巾軍非曹操莫屬。為表誠意,鮑信親至東郡迎請曹操領兗州刺史之職。曹操聽說鮑信來請,出城門十里相迎,接至府上,大排筵席,絕口不提兗州刺史半字。就是鮑信提起也被曹操打斷。


  鮑信忍無可忍,起身拜道:「如今兗州正遭黃巾肆虐,百姓哀嚎,能救兗州者,非曹公莫屬,兗州上下恭請曹公擔任兗州刺史,還請曹公不要推辭。」


  曹操慌忙起身扶起鮑信,嘆道:「兗州刺史本是朝庭公職,豈能私相授受。非曹某不就,實在是能力有限,德望不高啊!」


  鮑信明白曹操的意思,如果沒有朝庭的詔書賜任、州中官員相請是不會去的。只得返回州吏相商,一面奏請皇上,一面再次聯名相請。


  董桌接到兗州州吏書信,與大臣商議。眾大臣道:「黃巾蟻賊,兗州非曹操不能平息。」


  董桌沉吟半晌,上奏皇上,賜曹操為兗州刺史,從速剿滅黃巾,還百姓一個太平。」


  曹操接旨后,迅速率軍攻擊黃巾,採取一擊即走的策略,絕不與黃巾糾纏。在壽張東攻擊黃巾時,鮑信不幸力戰而死。曹操聞迅痛哭,尋找鮑信屍體不得。於是,找來巧匠,用木頭雕刻鮑信的身體,穿上鮑信平時穿的衣服,隆重安葬。又將鮑信的兒子鮑勛接回自家府中贍養。


  兗州人見曹操重情、重義,個個稱讚,更是對黃巾產生一種仇視,自發堅壁所有物資,組織壯勇隨曹操參戰。


  一時之間,參與征剿、圍攻黃巾者,達幾十萬人。


  曹操得百姓之助,將黃巾軍追至濟北時,黃巾軍因糧盡而不得不降。


  曹操收受黃巾軍男女老少百餘萬人,其中壯勇近三十餘萬人。


  曹操對其對進行挑選,得到精銳壯卒約8萬,號稱『青州兵』。剩餘的黃巾余部,全部屯田兗州。


  自此,兗州人口幾百萬人,曹操擁兵達十幾萬,一時聲勢大漲。袁紹聽到消息也為之心驚,嫉妒不已。兗州人更是人人敬畏。


  曹操順勢自領兗州牧,無一人反對,各路賢才勇士紛紛來投。


  這當中就有,潁川潁陰人,姓荀,名彧,字文若,荀緄之子;以前曾跟隨過袁紹,后見袁紹謀而不決,難成大器,離開袁紹回家隱居。聽到曹操之名,特來投奔。


  曹操問道:「董桌凶威天下,我該怎麼做才好?」


  荀彧說:「董桌凶名外露,以暴治政,必以暴結束,不能長久。將軍首領州事,平山東之難,百姓無不心悅誠服。然後廣納賢才,多聽忠言,深耕固本。以兗州為基,倚河、濟之險,以觀天下之變,再從容應對。」


  曹操大喜,道:「你這是我的子房啊!」於是任命他為行軍司馬。


  曹操又問:「聽說兗州有一賢士,東郡東阿人,姓程,名昱,字仲德。無緣得見,不知此人現在何處。」


  荀彧回道:「劉岱曾徵辟此人,此人不從,后隱居山中讀書,主公可去書信相請。」


  曹操當即書信一封去請程昱,程昱應邀來見。


  曹操見程昱果有大才,大喜,封程昱為壽張令。又徵辟名士二人為從事:一個是山陽昌邑人,姓滿,名寵,字伯寧;一位是陳留平邱人,姓毛,名玠,字孝先。毛玠又薦一人,任城人,姓呂,名虔,字子恪。曹操也聘為從事。


  荀彧又薦穎川人,姓郭,名嘉,字奉孝。曹操召見郭嘉談論天下大事,郭嘉尾尾相道,切中實弊,讓曹操驚嘆:「能助我成大事必是你了!」


  郭嘉感激地回道:「你就是我想找的真正的主公啊!」曹操委郭嘉為軍事祭酒。


  這期間李典訓軍,從劉岱歸附軍中,了解到軍中有一人,泰山巨平人,姓於,名禁,字文則,勇猛有謀略,覺得是個人材,推薦給曹操。


  曹操見其弓馬熟嫻,武藝出眾,任命為點軍司馬。至此,曹操廣收賢能,勇士投奔,兗州日漸穩定。


  再說董桌挾獻帝督百官遷都長安,移洛陽百萬百姓填充三輔及弘農,自率軍阻擊盟軍,后因糧草困難,棄洛陽守弘農、河東。盟軍得到洛陽后軍心渙散,后糧草供應不及發生衝突各自解散。董桌以得勝之師返回長安,眾百官出城相迎。董桌自覺得意。日漸驕淫,請獻帝封自己為太師,位在諸侯王上。出入朝庭僭擬車服,乘青蓋車,百官迎路拜見。


  不久,董覺得自己的功勞可與姜太公比擬,想號稱『尚父』。招來蔡邕相詢。蔡邕道:「昔武王受天命,拜太公為師,輔佐周室,討伐無道。所以天下人才尊稱太公為『尚父』。現在董公你雖然功勞很高,但還須平定關東,迎皇上歸洛陽,那時才能討論尊您為『尚父』的事情。


  董桌見蔡邕說得有理,就再也沒有提起『尚父』之事。


  不久,關中發生地震,董桌又問蔡邕。蔡邕說:「地動陰盛,是有大臣超越了祖制而引起的。您乘青蓋車出行,也是逾越了祖制,遠近都有許多人議論您啊!」


  董桌一個粗人如何董得這許多,以為真是自己越製造成,從此出行更改為金華皂蓋。這金華皂蓋車,爪畫兩幡,人稱「竿摩車」。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這董桌也不例外。手握重權之後,董桌封自己的弟弟左將軍董渂為鄠侯,兄長的兒子董璜為侍中、領中軍校尉,共掌管兵事。宗族子孫,不分老幼,男的都封侯,女的封為邑君。


  同時又擔心長安城不安全,就在長安東南郿縣築塢城另居,此塢城高、厚各七丈,號稱(萬歲塢),塢內屯積大量穀物、金銀。自稱:{事成。雄據天下,不成,守此足以養老}。


  這長安與郿縣相離幾百里,董桌或半月一回,或一月一回,往來長安。每一次朝庭公卿全部候送橫門外。董卓就在路旁設帳,與公卿聚飲。


  一日,董卓回塢,百官相送,董卓留眾官聚飲,正好碰到北地招安的降卒數百人到。董卓當即命令在酒桌前,或斷其手足,或鑿其眼睛,或割其耳,或以大鍋燉煮。哀號之聲震天,百官戰傈失筷,董卓飲食談笑自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