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季漢再起> 第七十六章 丁原之死 董桌呈威

第七十六章 丁原之死 董桌呈威

  夜二更十分,呂布提刀進入丁原帳中。丁原正在帳中看書,看到呂布進來,招呼道:「我兒何事?」


  呂布咬咬牙道:「堂堂大丈夫,如何做你兒子。我自跟隨於你,不光沒有升職,分得多少錢財,更是連軍司馬的職位也給你除了,做一憋屈的主薄,讓人笑話。你不仁,休怪我不義。」說完上前一刀砍下丁原首級。提著丁原的首級在大寨中大聲道:「丁原不仁,為一已之私利,妄動刀兵,遺禍百姓,已被我殺了,董太尉禮賢下士,賞罰分明,我已決定投奔他去。眾位願意跟隨我的,留在此地,不願意者自去。


  話音剛落,軍中大寨一片騷亂,有的人驚恐地望著呂布手中丁原的首級,一會兒就有人偷偷離去,接著越走越多,最後,留下的人有一半左右。


  等到天明,呂布手提丁原首級,帶著剩下的軍兵去見李肅。李肅將呂布引見給了董桌。


  董桌聽了大喜,出寨相迎,當即封呂布為騎都尉、中郎將、都亭侯。其餘司馬、都統、什長等,官升一級,置酒相慶,士卒人人賜酒。


  席間,董桌道:桌今天得到將軍,如同旱苗碰甘雨呀!」呂布見董桌如此豪爽,重信。當即道:「公若不棄,願拜為義父。」董桌更喜,賜給呂布金甲錦袍。酒宴至晚才散。從此董桌威勢更大,自領太尉兼車騎將軍,封自己的弟弟董渂為左將軍,雲侯。軍中謀士賈羽勸董桌趁此良機,早立新君。董桌點頭稱是。


  一天,董桌在省中設宴,遍請文武百官,由呂布帶領金甲衛士,於四周巡查,警衛。


  席間,董桌重提策立新君之事,道:「皇帝在喪,天子日夜歡樂,無人子之心。威儀也不像人君。今廢帝為弘農王,立陳留王為帝,不服者斬。」


  群臣驚慌失措不敢應對。司隸校尉袁紹挺身而出道:「當今皇上繼位沒有多長時間,並無失德;你想廢嫡立庶,難道真的想造反嗎?」


  董卓大怒:「天下事的我說了算!現在我想廢帝立新,誰敢不從!可試一試我的寶劍是否鋒利?」


  袁紹拔劍在手道:「你的劍鋒利,難道我的劍不鋒利嗎!」兩個人在筵上對敵。


  郎中令李儒,尚書盧植上前勸道:「事情沒有確定,不可妄殺。」


  袁紹手提寶劍,辭別百官,出城直奔冀州而去。


  董卓對太傅袁隗怒道:「你的侄兒十分無禮,我看在你的面子上,且寬恕他。廢立之事怎樣?」


  袁隗說:「太尉說『是』就可以了。」


  董卓道:「敢阻大議者,以軍法從事!」


  群臣恐懼,齊聲道:「一切尊命。」


  事後,董卓找到侍中周毖、校尉伍瓊問道:「袁紹此去怎樣?」


  周毖說:「袁紹忿忿而去,若逼得急了,勢必有變。袁氏樹恩四世,門生故吏遍布天下。如果招收豪傑聚眾成軍,翼州,青州就不是您的了。不如赦免了他,拜為一郡守,必沒有禍患。」


  伍瓊說:「袁紹好謀無斷,不足為慮;不如封他為一郡之守,以收民心。」


  董卓聽了,即日差人拜紹為渤海太守。


  過了幾天,在朝會上,董桌撥劍在手,對群臣道:「天子暗弱,不足以君天下,今有策文一道,公布如眾。」說完令郎中令李儒宣讀。


  李儒拿出策表當朝念道:「孝靈皇帝,早棄臣民;皇帝承嗣,海內側望。而帝天資輕佻,威儀不恪,居喪慢惰。否德既彰,有忝大位。皇太后教無母儀,統政荒亂。永樂太后暴崩,公論惑焉。三綱之道,天地之紀,毋乃有闕?陳留王協,聖德偉懋,規矩肅然;居喪哀戚,言不以邪;休身美譽,天下所聞:且為先帝之意,宜承洪業,為萬世統。茲廢皇帝為弘農王,皇太后還政。請奉陳留王為皇帝,應天順人,以慰生靈之望。」


  李儒讀完。董桌令左右將皇帝辯扶下殿,摘下璽綬,北面長跪,稱臣聽命。又令太後去服候敕,母子二人相擁痛哭。悲悲切切十分凄慘。


  階下大臣不忍相看,敢怒不敢言。


  董桌又令請扶陳留王上殿,百官朝賀,改元初平。然後再議何太后迫害董太后,違反了婦姑之禮,無孝順之節,移往永安宮居住,群臣不得進見。


  隨後董桌自封為相國,入朝不趨,劍履上殿。加封自己母親為池陽君。


  群臣無人敢說。董桌自認為功高,日漸驕傲。


  一次見到皇甫嵩,想起以前在皇甫嵩手下做事,對他十分嚴厲,於是指著皇甫嵩道:「義真如今是否服我?」


  皇甫嵩回道:「我沒有想到你能做到丞相位置啊!」


  董桌說:「鴻鵠有遠大志向,燕雀卻沒有目標。」


  皇甫嵩說:「以前我和您都是鴻鵠,不過現在你是變成了鳳凰了。」


  董桌笑道:「現在是否害怕?」


  皇甫嵩說:「如果您以德來輔助朝庭,是值得慶賀的事情,又有什麼害怕呢?如果您以嚴刑酷罰來執掌朝政,天下的人都恐懼,又怎麼只是我一個人害怕呢?」


  董桌聽后默然不語,行事收斂了不少。


  董卓指使司徒黃琬、司空楊彪上書,重新審理陳蕃、竇武及諸黨人的案子,恢復了陳蕃,竇武等爵位,任用其子孫為官。


  為拉攏人心,施放善意,任命清流黨周宓為吏部尚書,伍瓊為侍中、何顒為長史,荀爽為大司農。聽從周宓的建議,以尚書韓馥為冀州刺史,侍中劉岱為兗州刺史,陳留孔由為豫州刺史,潁川張咨為南陽太守。


  郎中令李儒對董桌說:「洛陽城外駐守大量軍隊,日久必生事端,應及早調往它處駐守才行。」


  董桌聽從他的意見,將駐守在洛陽的軍隊分成幾部,華雄、樊稠、胡珍部調往虎牢關駐守,郭汜駐守平津,李催、張濟、徐榮調往廣成關。洛陽只留下自己的弟弟董渂任左將軍,統帶所帶來的西涼軍,侄子董潢任北軍中軍校尉。


  董桌時常入宮找獻帝商議國事,獻帝偶爾便賜一些酒食,董桌來者不拒,有時主動要求在宮中吃酒,開懷痛飲,醉后夜宿宮中。


  一次董桌醉后,見一女子,年約十七八歲,長得十分美貌,董桌招其過去,女子不從,旁邊有宮女說道:「此女是靈帝之女,請不要冒犯。」


  董桌大怒道:「我為漢家立此奇功,縱是賜一女也不為過。」說完上前將女子拖上自己的懷抱,一把將裙衫撕碎,雙手不停按捏,漸漸雙眼迷朦,一股慾火升騰而起,一把抱起來,大步走向床,仍在床上。一名宮上前勸說,被董桌一拳打昏在地,隨即扯掉自身的衣物,也不理對方的哀告,撲了上去。半晌才翻身沉沉睡去。


  宮中女子無人敢勸,都遠遠地避開,此女羞憤難當,扯起破碎的衣衫,跳井自盡。


  消息傳到宮外,朝臣憤怒不已,越騎校尉伍孚,決心刺殺董卓,上朝時在朝服內披小鎧甲,藏一把短刀。


  董卓入朝時,伍孚迎面走去,拔刀直刺董卓。董卓大驚,兩手抓住伍孚的手臂,呂布跑來,擊倒伍孚。


  董卓怒問道:「誰指使你反我的?」


  伍孚瞪目大喝道:「你不是我的君主,我也不是你的臣子,有何反之說?你罪惡盈天,人人願意,刺殺你。我恨不能車裂你,以謝天下!」


  董卓大怒,「命令推出去剮他、誅滅三族。」伍孚至死罵不絕口。


  董桌知道逼死靈帝之女,實在做得有點太過。為緩和朝中大臣的憤怒,任用王允代替楊彪為司空兼尚書令。


  袁紹在渤海,得知董卓**弄權,差人送密書來見王允。書上大意說:董賊欺天廢主,是人都不能忍受;而您還任其隨意跋扈,不加勸阻。您諾有心掃清王室姦邪,就應有所作為。如諾不聽,又怎是效忠報國的忠臣呢?我現在在渤海訓練士兵,如有驅使,隨時候命。」


  王允得到袁紹的書信,無計可施。


  一日,在侍班閣子內見舊臣都在,王允道:「今日老夫生日,晚間能請眾位到寒舍小酌嗎。」


  眾官答應道:「必來祝壽。」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