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攪明> 第四十八章李元是誰?

第四十八章李元是誰?

  金秋九月,一陣寒風由北而下,處於南方的金陵城也感到了一陣寒意。街頭沒了光著膀子的遊人,百姓也是都穿上了漢白短衫。


  皇宮,朝堂之上。朱元璋高高在坐,百官恭敬站立兩旁,已然在上朝,只是官員具低垂頭顱過於安靜了。


  「……北伐軍只馮勝西路軍一路奪得意料之外的勝利,其餘兩路都失利,不知諸位大人可是有拿出主意來善後?」說著,朱元璋把一雙如鷹般犀利的眼睛掃向了處於前列的胡惟庸。


  北伐一事是朱元璋自己促成,要明面說起失利的事也是非常丟面兒的。但是為了之後所要交代的重要事情做鋪墊,壓一壓這些文臣頗有些張揚的勢力,這面子丟一回也罷。


  如朱元璋所料文人眾臣們確實為難了。北伐近一年金陵國庫的糧錢抽調一空,雖然說時至秋日收穫的時候也都到了,但也不能坐吃山空,今年吃完望明年不是?也不能確定這皇爺來年是不是會為泄憤再次開動北伐,他一向都是只看結果而不管底下官員累死累活的,完不成任務就受罰,這也不是一次兩次了。


  洪武初年,朝堂之上都還是些從朱元璋起家時就跟隨的文武老臣,從吳王至大明皇帝,這幾十年的時間早就把他的脾性給摸清楚了。見其臉色雖怒,但眼神清明,知道沒有什麼大事一些老臣也都眼觀鼻鼻對口的靜立在一旁。


  相比於其餘朝臣的平靜,此時站立百官前列的丞相胡惟庸心中卻久久不能平靜。有意無意的,朱元璋銳利的目光已經向他瞟過幾次,知道前些時候劉彬一案自己太過出頭,已經引起皇帝的忌憚,今日便是要敲打一下自己。


  雖然可能會吃掛落,但胡惟庸是莫名鬆了一口氣。這有處罰就好,他可不認為這威名赫赫的開國皇帝會是個聾子瞎子,沒有一絲波動的沉默才是最可怕的。


  心中有了一些主意,胡惟庸便出列回道:「全軍將士出塞為國作戰,立功多少與所得撫恤自然是會一一對比補上,不寒敢戰將士之心。現下又是收穫季節,待各地賦稅繳上便可填補。」


  有人出來拿了主意,朱元璋也就順勢點了點頭說:「塞外苦寒,又已近冬不利大軍作戰,所以軍隊很快便會回師,既然如此,這一切瑣事便由胡愛卿去勞心操辦了。


  說完了煩憂,我們就來說一說喜事。雖然北伐軍因徐達中路軍輕敵冒進失敗,而造成此次北伐功績平平,但所做結果也確實是重創了邊境處北元勢力,讓其龜縮和林不敢輕易叩邊。而這其中又有北平保衛戰中四子朱棣與李元等人的堅持守城,鼓舞了北地邊軍抗敵之心。這功當賞,不知諸位以為如何?」


  雖然平白攬了一個包袱在身上,未免有些鬱悶,但是該到奉承受寵的時候胡惟庸也是不為人之後的:「北平城能守住,四皇子自然功不可沒。自古英雄出少年,自此一役可見殿下卓越軍事。」


  「朱棣當賞,而這李元自然也不能落下。其獻出火藥秘方,所以才能以少量兵力守住北平,讓城中百姓免於災禍。加上他在後方製作蜜臘供應李文忠大軍後勤所需,又是大功一件。朕北伐當前見過他一面,當也是一勃勃少年,甚為喜愛。所以打算賞其男爵,加認義子。」


  說完了話,朱元璋便是觀看官員神態。聽見他出人意料的話,百官嘩然。


  畢竟朱元璋立國起大肆封賞過群臣之後,近幾年再沒聽過有人能夠公開封爵的,更何況還是一個並無根基的平民小子,在北伐之前根本沒有聽過他的一絲名聲。見著座上皇帝堅決的神色,百官都不禁有些懷疑是不是他流落在外的私生子。


  雖然也不知這李元是誰,但是胡惟庸卻是沒有說出什麼反對的理由。自一開始朱元璋便是利用北伐失利牽扯劉彬的案子封住了他的嘴,方才他又是大肆讚揚當賞,自然是不好改口的,所以並未出列。


  胡惟庸不反對,沒有帶頭人他身後大半個朝堂的官員沒搞清楚事情之前也是不敢貿然出列。而那些言官御史也是出奇的安靜,雖然他們的工作就是沒事找事,但不代表他們就傻。見朱元璋臉色明顯不對,誰也不會為這事去蹙他眉頭,還是待看看形式再說。


  官員們所想的都一樣,北伐軍回師的時間還早著,有的是時候弄清這李元到底是何方神聖,待弄清形式商議好策略之後再做最後決定。沒人支持沒人贊成,朝堂之上出奇的安靜。


  封李元一個男爵,再之後賞其閑散小官讓他安度一生,也是報答了王媽於自己的大恩。見沒人反對,朱元璋也不再牽扯直接跳轉到了另一個話題:「有功自然有過,那北平城中立下重罪的劉彬已押至金陵,不知眾位愛卿覺得如何處置他是好?」


  說實話對於劉彬這一個惹禍精,捅的簍子一次比一次大,胡惟庸還真是不想保他。但之前在朝堂上為其說過好話,也算是把他綁在了淮右文官的戰車上,在朱元璋心中已經留下了印象,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


  之前有收到過劉彬秘密傳來的信紙,讓他盡量拖住判決時間。縱然心中萬般不情願,但胡惟庸還是再次出列稟報道:「如此大事也不能聽信一面之詞,要想他雖為布政使之職,也不敢私自授殺卿犯,棄北平城而不守。其中必有隱情,還請陛下差人至北平查證之後再為判決,也好還天下一個公正。」


  雖然有心反駁證據確鑿還要什麼公證,但是自胡惟庸跪下后一摞串的官員附議,在朱元璋心中暗暗警惕之時,錦衣衛拿來的密報也不能公開做證據,心中縱然萬般憤恨也只能暫且答應了下來。


  這也算是一個交換,朱元璋要求他們為自己的封賞而點頭,自己則是為劉彬公正判決而讓步。條件就已擺在了這裡,反正這案子確鑿的證據也沒有什麼好查的,無非就是一些補充而已。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