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玄幻奇幻>大蒸之世> 第十七章 明君帝辛

第十七章 明君帝辛

  殷人始祖乃是帝嚳的妻子簡狄吞下玄鳥之卵後生下的契。


  契這個男娃長大之後,成為了一位相當厲害的通天巫覡。他因為幫助大禹治水有功,就被舜帝分封到了商地為閼(音惡,壅塞的意思)伯,賜姓子氏。從閼伯這個封號就可以看出,他的分封確實和治水大有關係。


  然後商部落出了一堆名字裡面有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的首領,到了商湯上台的時候,他率領臣服於他的邦國在鳴條之野打敗了夏桀從而建立了商朝,所以這場立國戰爭被稱之為鳴條之戰。


  由於殷商之君全都是大覡(音喜,意男性巫師。),在湯武革命之後就出現了一個「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後禮,先罰而後賞。」的天邑大商。


  在此之後,商王朝又出了一堆名字裡面有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的國王,在距今八百多年前傳到了一位叫做帝乙的國王手中。


  帝乙的兒子們之中有三個同母兄弟,就是微子啟,中衍和受德。受德這個老幺年紀比兩位哥哥小了很多。


  後來帝乙想讓長子微子啟當太子。這個時候太史就跳出來說,他們三位的母親在生微子啟和中衍的時候不是帝乙的正妻,她當了正妻之後才生的受德。所以從禮法上來說,受德才是嫡長子,應當立他為太子。


  帝乙認為他說得對,於是老幺就成了太子,最後繼位成了帝辛。


  徐小史很肯定地告訴公子起,商朝末代之主帝辛乃是一位大大的……明君仁主!

  說到這裡這位有良心的年輕歷史學家不由得鬚髮皆張,慷慨激昂了起來。


  雖然帝辛在牧野之戰中被夏朝餘孽周人擊敗而身死國滅,但是這並非是他的過錯,而是敵人太狡猾太不講道義。


  首先,牧野之戰前的商王朝沒有一點滅亡的末世氣象,反而可稱得上是政治清明。帝辛既沒有沉溺於醇酒婦人之中,也沒有把朝堂搞得烏煙瘴氣,更沒有大殺忠臣苛待下民。至於什麼酒池肉林,炮烙虺盆,剖腹判子,斷骨驗髓什麼的更是胡說八道,純粹是造謠污衊。


  帝辛不但是位明君,而他皇后妲己端莊賢淑,根本就半點狐媚子的影子。這完全都是篡逆者的污衊之詞。


  其次,那個奸詐無恥卑鄙邪惡的小人,嗯,其實就是周武王發和他的狗頭軍師呂尚(氏呂,姓姜,字飛熊。),是採用不名譽的偷襲。


  事實上,在牧野之戰發生之前,帝辛正親自率領十萬大軍,戰鬥在和東夷、淮夷和虎夷的第一線上。到了正月(殷人以陰曆十二月為正月),大商最為隆重的祭祀就在這個時候舉行。所以,帝辛回王都主持祭祀,並沒有帶著大軍隨行。面對著周軍的突然襲擊,倉促之間他也只能徵發奴隸。


  要知道,這些奴隸大部分都是他剛通過戰爭方式擄掠來的夷人,哪裡會為商王朝賣命。也就是說,號稱七十萬的商朝「大軍」只是數量眾多的烏合之眾,當然打不過周軍的五萬雄師。


  最後,最讓人不可容忍的是,周武王發竟然違反了「不列不戰」的戰場規則。沒等帝辛倉促組織起來的奴隸大軍列陣完畢就率軍掩殺,通過一場混戰生擒了這位仁君。


  商周之交時代的戰爭還帶著儀式性戰爭的特點,有很多具有「騎士精神」的戰場規則,比如什麼不列不戰,半渡不擊,晦日(每個月的最後一天)不戰,喪期不伐,不殺黃口(十五歲以下的兒童),不獲二毛(六十歲以上的老者)等等等等。


  徐小史最後總結道:「嗚呼,一代明君,就此隕落。」


  然後他就開始上私貨了:「諸姬明有宗法綱紀,實則骨肉相殘,正因為周人自相殘殺乃有如此禮崩樂壞之亂世。」


  「公子須當謹記,周人貪婪狡詐不可信也,殷徐兩國才是真正的盟友!」


  徐國是伯益之子若木建立的。伯益又稱大費,乃是黃帝的第五代孫,東夷嬴姓的始祖。除了徐氏彭氏之外,現在的趙國和秦國的祖先也是他。


  若木是伯益次子,還是一位強大的僉澤虞官。他和殷人始祖閼伯契一樣,也是因為幫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封在了徐地。


  徐國曾歷經夏商周三朝,算是當年淮泗之地首屈一指的東夷大國。他們不但是殷商王朝最大的方國,還是殷人鐵杆的盟友。因為在整個殷商王朝時期,他們有著共同的敵人,就是淮河流域的各個東夷部落。


  在商朝滅亡之後,徐國不但幫助帝辛的兒子武庚發動了「三監之亂」,其後和周朝諸姬一直征戰不休。當時周公旦之子伯禽所創立的魯國因為懼怕徐國的進攻,連國都的東門都不敢打開。


  徐駒王一度打到了黃河邊上,這就是「先君駒王西討濟於河「。到了徐王偃的時候,他差點打進了洛陽,不過最後還是被周穆王擊敗,徐國這才開始臣服於周人。


  這也是徐國最為風光的極盛之時,他們當時有三十二個屬國,佔據了整個江淮地區。


  可惜在兩百多年前,徐國被吳王闔閭(公子光)所滅。不過徐國嫡脈在當地根深蒂固,仍然還是大夫這樣的貴族。


  現任的徐氏族長便是少妃益陽夫人的父親,公子起的外祖父徐辟字伯開,他在楚國出仕,卻把女兒嫁給了宋王偃當側妃。


  如果換了兩三天前的公子起聽了徐小史這樣的良青歷滿帶著激情的私貨之後,必定是熱血沸騰,恨不得立即帶兵消滅諸姬這樣的侵略者,讓我殷商正統大宋混一天下……


  不過當了二十多年地精之後,他已經算是個閱歷豐富的成年人,不是那麼好忽悠的少年郎。


  公子起雖然很多細節記不清了,但是關於眼下的大局還是知道一點。因此他覺得徐小史這位小史未免太過憤青了一點。


  名義上的諸姬共主周王延正龜縮在洛陽,堂堂周天子朝不保夕連下面官員的薪俸都發布出來,哪天一不小心就被宋國盟友也是出自東夷的贏姓秦國給滅了。


  現在諸姬當中像點樣子的也只有三晉之中的韓國和魏國,只是這兩家混得還不如三晉之一的贏姓趙國強呢。


  北地姬姓燕國剛被齊國暴打一頓,差點亡國,現在只能當齊國的僕從小弟。


  另外什麼姬姓魯國姬姓衛國之流都是苟延殘喘之輩,自己父王前幾年還輕鬆地滅了另一家諸姬滕國。


  目前正入侵我大宋的齊國早就不是姜姓呂氏當國了,披著齊國馬甲的是帝舜的後裔媯(音歸,本為河名)姓田氏。


  再加上南邊還有一家自認為蠻夷的羋姓熊氏楚國。


  周之諸姬在這大爭之世可謂是風雨飄搖,眼瞅著遲早要完哪。


  公子起看了看痛訴國史之後非常激動的徐子雅,決定不打擊對方的積極性,擺出一副嚴肅的表情點頭道:「子雅甫所言甚是,戴起受教了。」


  徐小史對公子起的反應非常滿意,他喝了口侍女送上來的蜜水潤了潤嗓子之後,把情感模式從慷慨激昂調整到了苦大仇深,開始為公子起講解起造成殷商滅亡的元兇巨惡。


  這位十惡不赦之徒就是周文王昌。


  那個陰險的老傢伙一早就露出反意,被英明的帝辛發現之後,有著仁愛之心的君王希望周昌能迷途知返,所以並沒有殺他,只是把他囚禁在羑(音優)里讓其深刻反省。


  可是這個大逆不道的反賊賊心不死,竟然坐牢的時候還在發展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