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天星天擇> 42 華夏的神龍擺尾

42 華夏的神龍擺尾

  郭威知道這番僧已經沒臉再討要自己的黃金杵,然而此時若將其收回藏庫,不免顯得自己家寒酸小氣。


  「和你下棋這位年輕人,叫成奎遠,人皆贊之,說他有天星降世之才。」郭威微笑道,「他用三歲孩童都知道的法則,卻吃死了大師你這國手,你們說,這黃金杵應當歸誰呀?」


  東洋僧人本來聽說了郭樞密家中有這寶貝,又知他善弈,故而求此賭賽要賺走這金剛杵。此時知道事情已經沒戲了,也只好合十施禮道:「小僧以為,金剛杵該當賜給這小公子。」


  郭威點了點頭,招呼人將寶物捧了過來。


  承遠細細看去,那寶杵黃燦燦的表面隱隱有些黑銹,中間兩尊佛雕一個表情溫和,另一表情忿怒,風格式樣和自己以前見過的金剛杵並不一樣。他知道此時的西藏還少有這種玩意,因此這把寶杵八成是古印度的寶物,難怪那和尚要垂涎。


  郭威不但親自出現,而且還有郭榮,父子倆不但一同面見自己,郭威還給了自己一個棋盤上抖騷的機會,外加一份驚天的豪禮。承遠此時當然就可以板上釘釘的確認:樞密使對自己絕對沒有惡意。


  這種情況下他雖然覺得收下如此寶貝內心慚愧,但略表謙詞后還是坦然收下了,否則也顯得自己不識趣,太小家子氣。


  「成小公子,待小僧回到日本,定會與關白講解此事,讓他們改推中土對弈的收官計算之法。」


  成奎遠恭恭敬敬的還了一禮:「大師謙虛了,假若你見到源博雅殿下(平安時代的皇族,圍棋高手和雅樂大師,乾祐元年大概三十來歲),一定讓他找找藤原氏宗親里有沒有個名叫佐為的,告訴他做人不要太小家子氣,開開心心的做人就好……」


  「歐虧,小僧記得了。」那僧人聽了個丈二和尚,不過還是答應了這聲,那個「ok」倒是更標準了點。


  於是趙匡胤奉命帶那東瀛僧人去花園賞花,郭府二進堂間里也就只剩下郭氏父子和承遠三人。


  郭威坐在屋子中央一把交椅上,郭榮執子禮隨侍在側,並沒有落座。


  承遠當然就更不敢坐下了,剛剛在棋盤手談之時眾人如此隨便,甚至主人家把自己的座位給了承遠,然而對弈結束后,屋子裡卻恢復了一種莊重的氣氛,這種氣氛讓性格略有些浮佻的承遠不自禁的肅穆了起來,他深深地做了個揖:


  「晚生成奎遠,此時,正式拜過郭樞密使,郭監衛將軍。」


  「抬起頭來吧。」


  郭威自己也稍稍揚起了頭,他的氣勢顯然重重的壓過了眼前這位所謂的「奎星」,或許這也是有意為之吧。


  身旁的郭榮則一聲不吭,顯然他在這場會面中只會旁聽,而絕不會插父親的嘴……


  「成奎遠,我聽你們鄧州劉帥說過,你並非中土人士,生於數萬裡外化外之地,然否?」


  這個問題如何回答承遠想了無數次了,他此時微微嘆道:「那裡既非西域,又非東土,不是天宮,亦非地獄,實為更加遙不可及之處。」


  郭威繼而問:「哦?那是個何樣的地方?」


  「在那個世界里,天下並非一家之天下,人人得過古稀之年,多數人每日只四五個時辰的勞作,即可豐衣足食。」


  「哈哈……」郭威忍不住笑了兩聲,「這樣的地方,哪是什麼化外之地?那豈非是世外樂土了?」


  承遠一臉的嚴肅,看來極為誠懇:「世上沒有永久的樂土,我所來之處也絕不例外!在那個地方,也有無數人日日憂心,只怕沒等哪一天,就突然崩塌殆去。」


  郭威的表情微微有些不悅。繞來繞去了半天,不但沒有問出對方真正的來歷,甚至按照承遠話里意思,此人究竟是人是鬼,是仙是魔都沒有徹底搞懂。


  「我前日讀過你省試的策論,」郭威將左手伸出,對兒子示意,郭榮趕緊將一個方匣子恭恭敬敬的呈了上來。


  郭威打開匣子,承遠一眼就認出了那幾張紙。想起幾日前曹正憤怒時對自己揮劍,心中一下子又有點緊張了

  郭威白了他一眼:「這幾篇文章,為多少人增添了多少變故,你可知曉?」


  承遠點點頭,又想起了當初王溥對他的告誡:「今日出此大言,他日命歸之時,再要思量可就晚了」,又想起王溥贈他的那首牡丹詩,忍不住閉目而嘆:


  「晚生雖感悔不當初,然此文確乃真心之言。」


  「哼!你說朝廷要想平北患,不單要光復幽雲,」郭威忽然停頓下來,扭頭看了眼身邊的郭榮,果然看到兒子雙眼一亮。郭威知道,銳意北曲,或者說先北后南,向來是郭榮感興趣的話題。


  郭威繼續:「你說不單要光復失地,還說早晚要請朝廷置於河北,朝廷若棄河洛中國,而適戍邊之地,那豈非以燕冀地而偏安自處?」


  承遠緩緩——但很用力地搖了搖頭:


  「絕非如此!」


  承遠想起了歷史的後續發展,那絕不是江湖術士短期或模稜兩可的預言,而是千年歲月積澱而成的歷史長河:遼金元明清,這絕非那唐末梁唐晉漢周的數十年之五代,而是多個數百年王氣組成的千年之五代……


  「你策論中說:「通京口以輸河朔,顧南北以養中國」,嗯……三條運河,河洛、河北、東南以全鼎足之勢,這樣撐起一個華夏,那才有「東嶽封禪之資」,郭威閉著眼睛,想象著如此一個真正的大一統,然而他又張開了眼,一臉嘲弄的說:「然則你一個自遠方的來客,真的清楚河朔是個什麼地方么?」


  承遠心中當然很清楚,也知道郭威想用什麼話來駁斥他:


  「成奎遠,」郭威續道,「前些天,北疆急報:北虜焦土焚城而棄定州!定州已經成為了孫方簡這個土匪的地盤!唐末以來,黃河大範圍的決口有近二十次了!年初,河北、徐州餓死百姓,近千!還有前些年滑州決口,倒灌集聚於巨野澤,人稱水泊梁山……」


  承遠忽然張開雙手,微笑著閉上雙目,他緊接著又伸出一根手指,以食指凌空在划動……郭威只見眼前的小子劃出了一條條看似優美的曲線……


  此時在承遠腦中的,則是數千年演變的黃河下游故道!那是他無論上學時還是畢業后最感興趣的議題。


  「這是古漢道……這是北宋北流圖……」他一邊畫一邊在口中小聲地喃喃自語。


  在乾祐元年這個天底下,只有這個叫作承遠的人擁有這唯一的能力:他能畫出數千年黃河改道趨勢之圖!

  承遠一邊在虛空中比劃,一邊想著:

  「即使我死了……」承遠心想,「即使我真的要死,只要事先能慢慢回憶、考據,從而把這張圖完整的畫下來,交給眼前那位年輕的小將軍——這位英明的世宗皇帝,或是剛剛那位做了天子的點檢,讓他們相信我。那麼十一世紀大宋朝多少中國人的性命將被挽救……」


  一邊想,他又回憶起了當初刑場上和劉晏僧的那些對話。想起了那些飢餓中掙扎的人們……


  此時不知不覺的,承遠眼眶微有濕潤了……


  「如果我把這些圖留給後世,中華大地的官員、百姓們就不必再傻傻的去到處死堵,他們可以根據這些圖而分析淤積的分佈,甚至設法讓人民避開這些該死的大水肆虐。」


  對面的郭榮眼見自己面前之人已處於接近痴狂的狀態,然而不知為什麼,他並沒有產生嘲笑或鄙視的情感,而是同樣心潮起伏的看著他,何以產生如此的感受,他卻想不通……


  郭威也不知怎麼了,同樣沒有打斷對面處於狂亂中的年輕人。


  承遠長長舒了一口氣,他睜開眼,注視著眼前的郭威:


  「郭樞密,今年年初,黃河在原武縣決口了,晚生所說,是否如實?」承遠回憶起了史書上乾祐元年的記載。


  郭威心中猛地一震,原武決口乃是加急傳遞至樞密院的消息,自己也是早上才剛剛打開火漆,此人如何會知曉?


  「七十年,」承遠道,「我們有約莫七十年的時間,可以趁黃河大改道之間暫且的平靜,定鼎天下,安定河朔!」


  從天福九年(944年)滑州大黃泛,一直到天禧三年(1019年)再次滑州大決口,正好七十年左右,之後的北宋將長期為黃河北流所苦。


  承遠知道,只要中原王朝能夠抓住機遇,實現那些長遠而又必要的設想,那麼北虜、女真、蒙元們便未必有那麼可怕。


  「七十年!」承遠再次重複了一遍……


  作者按:如果有興趣,可以找找如下幾張圖,出自《中國歷史地理概述》


  1先秦至東漢黃河下游變遷圖;2北宋黃河變遷圖;3金元時期黃河向南改道泛道圖;還有最重要的4歷代黃河下遊河道變遷形勢圖。見到黃河下游數千年的歷史變遷后,你定會在腦中蹦出一個詞:神龍擺尾。


  第一卷結尾感言(這段約900字,並非故事相關,應予扣除)

  承遠和郭樞密一家終於勝利接頭了!朋友們,假如你竟然堅持讀到了這裡,那麼請接受我本人,以及書中粉墨登場的承遠、曹正、郭氏父子、王溥們一個深深鞠躬。謝謝你們!

  頭一回寫小說的我曾經想過,如何在隻言片語中把一個時代中的「魔幻現實」之處描述一番。


  也許最好的方法,就是將同一時期的兩個略有可比性之事擺出來進行對照:


  殺人、吃人的人,會被朝廷招安加官進爵;


  因飢餓而屠牛的人,反而會在王法下人頭落地。


  這就是歷史的荒謬,然而卻又無比的現實。因為,這不但是某個特定時期的特色,其實相同邏輯下的事例永遠都在不斷重演。


  我想,每一個人對於歷史的看法都是不同的,人的主觀性製造了重重的迷霧,但同樣的,主觀性也構成了世界的多姿多彩,史書中的記述都是由無數的主觀構成的,然而無數的主觀色彩又會像油畫中的每一筆般組成一個龐大的客觀。歷史學家的主觀性體現在論文中,然而那總是遮遮掩掩的。也許,假如逼歷史學家們一人寫一本小說,那麼他們的主觀色彩和可愛之處將會更加躍然紙上。


  每個人對歷史故事寫法的觀點,也是不同的。


  實際上,我第一次寫本文時,原本只構思了一個關於「陪都」的話題,然後突發奇想的想寫出來看看效果如何。然而當雨夜廷議、吃人的省耗、郭威這三個章節完成之時,我忽然感受到一種極大的愉悅感,這三個章節也許效果並沒有多好,然而卻是我寫得最過癮的三個章節。


  於是,這才有了廷議前面,以及之後的故事。應該說,雖然文筆稚嫩,但本人對歷史小說的基本初心也深深刻在了這三個章節中。


  通過依託於5、6、7這三個章節,我希望自己盡量誠懇的向所有讀者提出自己對於歷史小說的看法,同時也以此向自己最敬佩的那位歷史小說家致敬。(當然我絕不是說「567節類似於他」或者「我在仿他」,我自知自己的水平連仿他都不配。)

  最後想說的是,究竟是什麼東西能夠支撐一個人進行寫作呢?答案是:有人看,有人期待,哪怕人數並不多。


  每一位陪伴著我跟讀至此的朋友們,謝謝你們!

  還有非天之翼、tif、夜行於晝、童家二少、殤之夜、theknights、euifu,寶生月毛槍鳥1942、yoyoyo233、拔劍驚四境及其他經常鼓勵我,給我推薦票的朋友們,我知道你們的每一張票,都充滿了鼓勵我繼續寫作的心意,謝謝你們!

  還有為我打賞10000的那位全知全能貓先生,你有過更加長期而艱苦卓絕的創作經歷,也是值得我尊敬的前輩,謝謝您。


  我以上面這幾個零零散散的段落,作為第一卷的結束語,同時,我也以此對歷史組編輯老師的推薦致以誠懇的謝意……


  第二卷的故事我們明日繼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