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遺書
看著李箏暫時安靜的睡著了,向北辰從未有過的萬箭穿心的感覺,他默默的問李箏:箏箏,到底要怎樣,才能減輕你的痛苦,你告訴我,不論讓我做什麽,我都願意。
當天晚上,陳林又過來了,他手上拿著一封信,交給了向北辰,說:“這是警方在李瀟的房間找到的,是交給李箏的。”
向北辰拿過,很薄很薄的一封信,不過即使很薄,李箏再次醒來的時候,交給她,多少也會緩解一些她的傷心。
不過向北辰有些不理解,如果李瀟是被他殺的,怎麽會提前留下一封信?
陳林接下來的話解開了他的疑惑,陳林說:“向總,這封信為了破案,警方已經看過了,根據這封信,這個案子初步的結果已經出來了……”
陳林將現場的情況全都告訴了向北辰,向北辰聽完之後也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終究是一場孽緣!
李箏再次醒來的時候,已經過了一個晚上了,這次醒來之後,對於睡著之前的記憶是很清楚的,並且全身的細胞都在感受著疼痛,沒有人明白,這是怎樣一種徹骨的痛。
姐姐,和她相依為命的姐姐,真的就這樣走了?
她還是立馬起床,不顧一切要去找姐姐,不管怎麽樣,她都要見到姐姐。
向北辰當然還是攔住她,不過這回的李箏比昨天好多了,雖然整個人籠罩在悲傷之中,但是到底沒有像昨天那樣大範圍的發作。
李箏告訴他:“向北辰,你再攔著我,我恨你一輩子。”
生要見人,死要見屍,如果向北辰再繼續這樣攔著她的話,她不會原諒,並且她會用盡一切辦法來反抗。
這時候,向北辰拿出來昨天陳林交給他的信,遞給李瀟,說:“現在案子還沒破,李瀟的屍體被警方看著,因此你去了也是見不到的,但是你姐姐生前有遺物留下來,這是給你的。”
顫顫巍巍的從他從裏接過來,上麵寫著:妹妹李箏親啟!
這是姐姐的字,姐姐雖然沒有讀過什麽書,但是字寫的非常好看,而且不像女人寫的字,因為她的字特別的大氣,有力。
當初還曾笑說以後大學畢業了,要師從一位大師,好好的練習書法,但是結果是,她初中剛畢業,就進入社會了,隻為了減輕家裏的負擔。
想到這,她的眼淚又是撲簌撲簌的流下來,打在了信封上,瞬間暈開,濕了一片。
向北辰自然是看到了,握住她的手,說:“先看看內容吧,也許李瀟有什麽未完成的心願,等著你來幫她完成呢!”
聽了這話之後,李箏才沒有猶豫的打開了信封,信上的內容躍入眼簾。
我親愛的妹妹李箏:
見字如麵,當你看到這封信的時候,我想我已經不在這個人世了,原本我不想留給你這封信的,這個世界我從來都沒有眷戀過,走的時候也想清清靜靜的,並不想留下個什麽,太過矯情。
但是思來想去,還是給你留下一封,因為實在是有太多的事情需要交代。
一直以來,我可能對你表現的不算友善,可能在你心裏,認為我是討厭你的,但是你是我的妹妹,是我拚命想要保護的人,是在這個冰冷的人世間唯一給過我溫暖的人,我又怎麽可能真的討厭你?
我承認,對你我很複雜,我將你培養成了我想要的樣子,可是我卻因為你越來越自卑,所以我隻能在言語上對你不善,來彌補我脆弱的內心。
在孩子沒了之後,我就已經滋生了想要離世的想法,所以我表現的並不悲傷,因為我知道我很快就會和我的孩子見麵,一開始我是想著就算自盡也要選在向家別墅,所以我趕走了你們,我如果死在這裏,向耀北逃不過輿論,就算是死,我也不要讓他好過。
但是你們走了之後,我意外得知你和向北辰其實已經在一起了,照片上的你們真的很甜蜜,也很般配,我聰明的妹妹,你應該早就知道了我對向北辰的心思吧,所以你在我麵前極力的隱瞞,就是不想讓我知道了難受吧?
我的內心其實也有著這樣的猜測,因為如果不是愛著你,向北辰不會做這麽多,我也以為自己會承受不了這樣的消息,但是當真的知道了之後,我發現自己是如此的坦然,甚至內心裏是為你們高興的。
因此我改變了我的計劃,我不要一個人死,向耀北將我的生活變成這個樣子,我為什麽要他好好的活著?而且我也知道,向耀北和向北辰一直在明爭暗鬥,希望我帶走向耀北,他從此沒有了競爭對手。
箏箏,我想告訴你,一定要小心向鑫這個人,她的心思和手段都是你比不上的,以後姐姐不在你身邊了,你要自己保護好自己。
我這輩子做了太多的錯事,雖然有很多是身不由己的,但是終歸還是錯了,這也釀成了我悲劇的人生,唯有死亡可以讓我解脫。
你不要為我難過,如果你真的希望我在泉下安息的話,就放開所有的思想束縛,大大方方的和向北辰在一起,這樣也不枉我做的這些。
我在九泉之下,看著你幸福,也看著他幸福,才是我最大的幸福。
最後,原諒我的自私,我實在是太累了,媽媽就交給你一個人了,如果有下輩子,我願意還做你的姐姐,但是希望我們不要再是貧苦人家的姐妹了,要做一對快樂無憂的姐妹。
你的姐姐,李瀟絕筆!
信的內容說多不多,說少不少,看完之後,像是有千萬斤石頭壓在自己身上一樣。
淚水早已模糊了眼睛,但是卻哭不出來聲音了。
單手緊緊的抓住被子,被子已經被擰成了麻花狀,她的聲音,隱忍又沙啞:“姐姐,我可憐的姐姐,上天為什麽對你這麽不公平?如果可以,你能不能回來?哪怕是要我的命,去換你的命,我也願意,我隻要你回來,我隻要你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