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大涼漢騎> 第一百八十八章 作死吐谷渾

第一百八十八章 作死吐谷渾

  晉興郡之宴賓主盡歡,第二天一大早,征虜軍又要踏上返鄉的路途。這次出征不足一月,但對所有人來說期間的經歷卻永生難忘。


  許多人是第一次踏上隴西的土地,許多人是第一次斬下匈奴人的頭顱以報世仇,許多人是第一次見證涼軍縱橫塞北、所向披靡。


  這麼多的第一次,都是一個人帶領他們取得的,那就是大都督張駿。也正因為如此,張駿的威望在征虜軍內,甚至在整個大河沿線都達到了一個頂點。至於姑臧和更遠的酒泉、張掖等郡,消息要相對滯后一些,但關於征虜軍的種種故事已經在流傳了。


  比如說少將軍精通天火術法,可以請來祝融氏降下天火克敵;比如說龍驤軍各個是駕著仙獸的神將下凡,虎捷軍各個是身高八尺、腰圍也是八尺的巨漢,控鶴軍則是可以呼風喚雨、讓箭矢飛出更遠的巫師。以上種種雖是無稽之談,但在草民之間還是很有市場的。


  中軍大帳內,張駿正在給自己的叔父寫信。昨夜裡宴會結束,來自姑臧的信使就到了,主要傳達兩件事情:一是關於洮水以西的建制問題,二是張茂竟然決定親自到前線來,繼續東征。


  關於第一件事,竇濤已經提出了十分成熟的想法,只要在枹罕、臨洮和狄道設郡,就可以將整個洮水以西之地牢牢抓在手裡。張駿不擔心姑臧方面會為此有什麼爭執,因為歷史發展就是如此,唯一要考慮的,便是各級官吏的調配和利益瓜分。在這方面,張茂是極富經驗的政治家,絕不會有問題。


  至於第二件事,張駿便有些頭痛。因為自己這個穿越者的蝴蝶效應,擴大了東征的戰果,讓心心念念東征奪取隴西的叔父產生了戰略誤判,覺得只要投入中軍和更多軍事力量,便可以將整個隴西納入涼州的版圖。但張駿明白,根據涼州此時的綜合力量,和匈奴漢國打一場局域性質的戰爭是可以的,但如果和漢國的舉國之力相抗衡,還不太可能。


  所以目前的首要任務是把剛收復的地方消化掉,同時還要抵抗匈奴人的反撲,至於繼續東征,根本就是無稽之談。到時候不但打不過,很可能已經到手的土地還要丟掉。


  但張駿不能如此直白的和自己叔父講這些理由,侄子如此輕易地便取得了成功,難道叔父還不如你這少年郎么?他必須考慮張茂的感受,說話是一門藝術,決不能然叔父感到尷尬,而是要讓他自己認識到問題的關鍵,知難而退。


  冥思苦想了半晌,張駿終於提起筆,在奏疏上寫道:「大將軍鈞鑒,職部平東將軍駿呈稟······」


  他理解張茂急於東征的苦衷,當一個人身體每況愈下的時候,就會更加迫切地想要完成自己的願望。哪怕只有一點希望,都不會輕易放棄。所以張駿在奏疏里沒有寫出自己的態度,而是用擺事實的方法,讓張茂看到前線的客觀情況。


  首先是兵力對比,秦州漢軍雖然在榆中受到重創,但總兵力還有一萬餘人,如果擴大戰事,還可以再臨時徵調數萬兵卒。再者,匈奴漢國的中軍精銳也在蠢蠢欲動,相信反撲並不會耽擱太久,也不會給涼州站穩腳跟的時間。如果匈奴中軍出動,再加上各郡的郡兵,總兵力能達到三四十萬。這種規模的戰役,涼州是否負擔得起?


  出動三十萬人主動出擊和調集三十萬人等敵軍來攻在成本上的差距是十分巨大的,涼軍已經多年沒有動員如此多的軍隊出境作戰了,基本都是防守,所以從軍將到士卒,都缺少心理準備和經驗。


  其次,外敵和豪族一直都在蠢蠢欲動,張氏一但下令中軍精銳離開姑臧,你就失去了震懾地方的威懾力量。同時,中軍只能勝,不能敗。一旦失敗,造成的影響涼州根本無擔不起。歷史上劉曜親征來犯,張茂未戰先降,寧願稱臣納貢接受屈辱也要避免戰爭,就正是出自於避免失敗的風險。


  只要中軍在,張氏在涼州的統治就穩如泰山,可一旦中軍失敗或者遭受巨大損失,那張氏轉瞬之間就會岌岌可危。


  張駿相信,自己把問題說清楚了,叔父會作出理智的判斷。


  就在他剛把奏疏寫好,要換人加急送出時,侍衛進來稟報,說陳氏商會的陳周氏在外求見。於是張駿就將奏疏放在了案頭,道:「讓她進來吧。」


  片刻之後,風韻猶存的美婦人陳周氏款款走進,在數步之外屈身一禮,道:「卑職見過大都督。」


  「請坐。」張駿伸出手示意,陳周氏又施一禮,才跪坐在張駿的對面。


  「何事?」


  「兩件事,一好一壞,大都督想聽哪一個?」陳周氏微笑道。


  「哈哈哈!」張駿笑了一聲,這本是後世才比較流行的話,沒想到被這個一千多年前的婦人說了出來,當下心情就好了一些,答道:「那就先聽好消息。」


  「諾。」陳周氏道:「卑職的屬下一直在追蹤劫持郡主的天師道賊人,總算髮現了他們的老巢。」


  「哦?」張駿心中一動,天師道可以算是這個時代的造反專業戶,對統治者而言乃是實打實的邪······教······恐······怖······組······織,如果知道了老巢進而剿滅,那可極大減弱他們造反的能力。


  「老巢在何處?」


  「在蜀地······」


  「成國境內?」


  「是······」


  「嘶·······」張駿眉頭一周,發覺事情並不簡單,道:「詳細說說。」


  陳周氏道:「目前大都督的細作已經基本遍布天下各大都會和郡治所,咱們的人一直跟著幾個故意放掉的天師道徒,發現他們一路南下,本以為會回到江南老巢,卻不料他們直奔巴蜀,最後停在了成國都成都。」(關於成都一名的來歷,據《太平寰宇記》記載,是借用西周建都的歷史經過,取周王遷岐「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而得名蜀都。蜀語「成都」二字的讀音就是蜀都。「『成』者『畢也』『終也』」,成都的含義「就是蜀國『終了的都邑』,或者說『最後的都邑』。建於公元前256年)

  「是否和李氏有關?」張駿敏銳地察覺到問題的嚴重性,成國的李氏政權就是在天師道的支持下建立起來的,具有濃厚的邪······教背景,如果是他們想要搞事情,那就絕不是恐怖······襲擊那麼簡單了。


  「大都督所言不錯,咱們的人發現,那些天師道賊人常出入李氏王公,和許多達官貴族也有來往。」陳周氏稟報道。


  「暫且密切監視,不要打草驚蛇。」既然有可能是成國在背後搗鬼,那就不能輕舉妄動。


  「諾!」陳周氏領命。


  「呵呵!」張駿自嘲一笑,說道:「這消息可算不上好,本都督倒是更期待壞消息了。」


  陳周氏忽然起身跪伏於地,請罪道:「大都督,卑職無能,早先販賣於仇池的商隊在歸途中被劫!」


  「什麼?」張駿驚訝道:「不是已經調配了五百龍驤右營輕騎護送,怎麼會被劫,將士們怎樣?」


  陳周氏低頭道:「將士們無礙,對方一次出動了三千多人馬,一下子就把咱們的商隊圍住了,管事的以為是錢財打點的不夠,所以就沒讓將士們動手,而是帶人前去談判,誰知就此被扣住要挾······」


  她把頭埋得更低,道:「人數懸殊,咱們的人沒有無畏抵抗。」


  張駿的臉傷寒若冰霜,一下一陰沉下來。他不是為了負責護送的將士投降而憤怒,而是沒想到連吐谷渾都敢如此大膽,竟敢公然劫掠涼州的商隊,特別是這商隊還打著他張氏的大旗!


  「是哪一部做的?」他咬著牙問道。


  陳周氏答道:「查清楚了,是湟水部。」


  「好!」張駿拍案而起,怒道:「區區鮮卑遺種,不知天高地厚!」他立刻喚來侍衛吩咐:「傳令三軍改道,本都督要去親自會一會吐谷渾王!」


  吐谷(y)渾,亦稱吐渾,是中國古代西北民族及其所建國名。他們本為遼東鮮卑慕容部的一支,藏民稱之為阿柴。自西晉至唐朝,大都活躍在祁連山脈和黃河上游谷地。


  張駿稱其為鮮卑遺種,倒不是自己發明的蔑稱,而是涉及到一個典故。


  在晉時,「吐谷渾」是一個人的名字,他是慕容廆的庶長兄(也就是小老婆生的大兒子),其父慕容涉把部落里的一千七百家分給他做奴隸。等到慕容涉去世后,慕容廆嗣位,因兄弟間不和而引發了兩個部落之間馬斗(類似於鬥雞)。


  當時慕容廆生氣道:「父親當初分建有別,你我兄弟已成兩家,奈何不相遠離,何必要進行馬斗!」吐谷渾回答道:「馬是牲畜罷了,爭鬥乃其常性,何怒於人?乖別甚易,當去汝於萬里之外矣。」於是遂行。


  後來,慕容廆悔之······鮮卑謂兄為阿干,廆追思之,作「阿干之歌」,歲暮窮思,常歌之。


  所以,正是吐谷渾的離家出走,才有了後來吐谷渾部落,這也是張駿稱其為「鮮卑遺種」的原由。


  等到了西晉末的時候,首領吐谷渾最終率部西遷到枹罕。後來經過多年擴展,統治了今青海、甘南和四川西北地區的羌、氐部落,建立國家。


  此時的吐谷渾遠遠沒有歷史上隋唐前期那般強大,因建國不久,也是處於四處稱臣納貢的狀態,基本就是有大腿就抱。因為和涼州接壤,所以吐谷渾王對張氏也表現的很恭順,即便偶有摩擦,但大體上仍然尊奉大涼。


  張駿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吐谷渾聽說了涼軍正在和漢國交戰,就以為自己無暇他顧才如此試探,但他們竟敢公然劫掠掛著張氏大旗的商隊,那就說明到了該敲打一番的時候了。


  很快,龍驤、虎捷、控鶴三軍的主要將佐以及參軍陳珍、匠作監令索三戒都匯聚到了大帳之內,就連晉興郡守竇濤也聞訊趕來。


  張駿讓陳周氏再次把情況簡要說明一番,自然引起了將領們的怒火。


  胡碩乾脆嚷嚷著道:「主公,不勞煩您大駕,且讓俺率一千步卒,取那吐谷渾王的狗頭回來下酒!」


  吐谷渾雖不強,但控弦之士也有數萬,絕不是一千步卒能夠教訓得了的。張駿擺手讓他歸位站好,指著一張展開了的地圖道:「吐谷渾之湟水部離晉興不願,這次本都督將率龍驤軍前往質問吐谷渾王,其餘各部依然按計劃返回廣武修整。」


  這一下虎捷軍和控鶴軍的將領們都不幹了,紛紛出言請戰,韓虎也道:「主公,吐谷渾如此做法,一旦開戰,只龍驤軍恐力有不及······」


  「哼!」王猛和周同皆是冷哼一聲,不悅道:「主公此去又非攻城拔寨,帶著步卒拖累時日作甚?只俺們龍驤軍將士足以!」


  張駿也道:「吐谷渾境內道路難行,步卒恐難以跋涉。此次出征只為質問吐谷渾之不臣,本督以為他們不敢與大涼為敵。爾等勿要多慮。」


  竇濤道:「大都督,此湟水部乃是羌人與鮮卑雜居,倒不一定是出於吐谷渾王的受意,如今同漢國的戰事未靖,不宜大動干戈。此行倘若使吐谷渾王低頭,便不要過於羞辱。」


  張駿點頭道:「使君持重之宴,駿謹記。」


  他對眾將士道:「吐谷渾王若是恭順,咱們只當是出遊罷了;但若是想試試大涼的輕重,那也無須客氣,便踏平其宮帳!」


  這話聽起來帶勁多了,龍驤軍將士轟然領命,沒想到臨到回家還有軍功主動送上門來。至於虎捷、控鶴二軍諸將,可是一臉的羨慕。


  大涼對匈奴漢國要小心謹慎,對吐谷渾卻沒有多少懼意,反而該害怕的是對方。


  ps:繼續求打賞,求票票。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