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大涼漢騎> 第九十八章 再補一張

第九十八章 再補一張

  春風吹度,萬物復甦。


  天氣已經轉暖,空中瀰漫著香草氣息,帶來濃濃霧靄。


  在金城至廣武郡的官道上,一千餘人馬浩浩蕩蕩地蜿蜒前行,在極遠處就能聽到鏗鏘的腳步聲和衣甲兵器摩擦碰撞的的響動。


  由於張駿對軍紀陣列要求極為嚴格,所以即便軍卒們已經被露水打濕了衣服,仍然要全副武裝的趕路。在張駿看來,行軍也是練兵的重要方式,特別是長途跋涉,很能鍛煉一支隊伍的毅力和韌勁。


  想當初虹軍走了兩萬五千里,最後剩下的全都是精銳之師,不但堅韌不拔,而且能戰至最後一人。在如今這個戰損三成便會全軍崩潰的時代,鍛煉軍卒的整體毅力是十分重要的。他雖然不敢指望自己的兵能有什麼崇高信仰支撐,但在軍功賞賜的利益驅動下,能達到後世虹軍的半成便足矣橫行天下。


  終於,沉悶的前行伴隨著一聲聲低沉的號角漸漸停下,無數身背令旗的傳令小校縱馬從前到後來回賓士。片刻后,各個隊主就吩咐下來:所有人就地休息,將主愛護將士,讓大家烘乾了衣服再走。


  廣武城在金城以西百二十裡外,這點距離按照如今的行軍速度,大概日落黃昏時就可以抵達。


  論起古代行軍的速度,一日可行多少里並沒有固定的數據。通常而言,步兵一日可行一舍(三十里),馬兵可行一百里。但這個量化值並沒有什麼實際意義,行軍不是運動員在操場上跑圈,軍卒們可都是要穿著盔甲、拿著兵器、背著糧食趕路的,即便配備了輜重車隊,還要考慮到地形、氣候等等其他因素。


  魏晉時期的行軍速度,根據《三國志》與《晉書》中相關記載,有一個例子可以作為佐證,給出參考。孟達在新城起事,司馬懿從南陽(即宛)出征,新城與南陽相距一千二百里(相當於現在的四百五十公里),司馬懿僅用八天時間就兵臨城下,平均每天行軍五十六公里(司馬懿的部隊是步兵)。由此可見,在強行軍或者道路順暢的情況下,步卒並非只能日行一舍。


  另據《荀子》一書中記載,戰國時魏國的「武卒」是按一定條件選拔的,其中就有一條身負武器、甲以及三日軍糧,半天必須能走「百里」(相當於現代的三十公里)。


  實際上,古代軍伍一般採取的是馬步兵編製,數萬的步兵肯定保有著幾千的先鋒騎兵。秦時白起在華陽之戰時,曾率軍八天行軍八百里,平均每天一百里,雖然沒有史料證明秦軍都是騎兵,但也無法證明秦軍都是步兵。漢武帝元狩二年,霍去病將萬騎出隴西,「轉戰六日,過焉支山千有餘里,合短兵,鏖皋蘭下,殺折蘭王,斬盧侯王,銳悍者誅,全甲獲丑,執渾邪王子及相國、都尉,捷首虜八千九百六十級,收休屠祭天金人」。此戰霍去病六日內轉戰千餘里,平均每日行程應該在一百六十里以上。


  總而言之,糾結行軍速度的數值並不現實,張駿心裡只知道日行一舍的規矩,但現在明顯也比日行一舍要快得多。因為涼州並不缺馬,騾子更是數量眾多。所以從金城出發時可以算是有一半人都騎著馬,再加上輜重大車還能搭乘一部分士卒,所以速度明顯快上很多。


  眼見天色還早,張駿勒住韁繩,停了下來。身後一眾親衛們也紛紛駐足,有人去拴馬,有人則服侍將主卸甲。


  「呼······」待鐵甲被取下,張駿長吁了一口氣,讓胸腔灌滿新鮮的空氣。這時,已經被汗水和露水淋透的胡碩也走了過來,他早就將盔甲扔給了小卒,自己光著膀子,從輜重營那裡取來一張胡床擺在主公身後。


  張駿笑了笑,溫聲道:「你這憨貨,去給軍師和各個軍佐也搬胡床來!」


  胡碩咧嘴一笑,抱拳道:「諾!」然後就招呼幾個軍卒去輜重隊了。


  這時候宋沛、韓虎、索三戒、江宛也先後趕了過來,只是張駿的眼神一直盯著江宛看個不停。已經濕透了的麻衣緊緊地裹在江宛身上,雖然曲線並不明顯,但因為知道內情,所以張駿鬼使神差地盯著她不放。


  江宛也察覺到張駿有些火熱的目光,依舊蠟黃的臉蛋上閃過一絲惱意。好在大嗓門的索三戒嚷嚷道:「這個鬼天氣,穿著衣裳冷,脫了熱,全身都濕漉漉的······」


  韓虎也抱怨道:「這鬼天氣,晚上若是吹起冷風,弟兄們怕是要遭不住的······」


  一向儒雅的宋沛扯開前胸的衫口,進言道:「主公,不若就地休整,明日再到廣武郡不遲。」


  張駿搖了搖頭,馬鞭一下又一下地輕輕敲打著另一隻手,用不容置疑的口吻道:「耽誤不得,半個時辰后全軍開拔,今日就在廣武郡城過夜!」


  幾人見主公主意已定,便不再多言。


  江宛站得略遠,因為現在大家全都衣衫不整,一群老爺們兒聚在一起,根本就沒有避諱,連他的表兄宋沛都把她的存在忽視了。更別提拎著好幾把胡床一路跑來的胡碩,身上的腱子肉不停地抖動,配合著汗水在微弱的陽光下閃閃發亮······


  胡床是一種攜帶型坐具,東漢末由西域傳入內地,造型簡潔,使用方便、可張可合。張開時可以作坐具,合起時可以提掛,有點類似於今天的馬扎。《風俗通》云:「靈帝好胡床,董卓權胡兵之應也。」顯然胡床最初僅限於皇室和貴族使用。東晉十六國,胡床因其攜帶方便的優點,被廣泛應用于軍事領域。例如指揮戰爭、觀望敵情、行軍休息等等方面,都離不開它。


  張駿示意諸位坐下,開口道:「即將到達廣武郡城,對於如何處理豪族瓜分內附遺民之事,要拿出一個具體的章程。」


  胡碩搶先開口,他將自己油亮的胸脯拍的咚咚作響,道:「主公,還有甚章程好說,您只需派俺殺將進去,保准那群鼠輩乖乖就範!」


  「不可!」韓虎反對道:「主公威名遠佈於匈奴,那是抵禦外辱。對自家子民殺戮,便是不仁。你這廝難道要陷主公於不義?」


  「俺啥時候說要陷害主公?」胡碩雖然官職低於韓虎,但根本就不怕他,嚷道:「你這廝休要胡言,難道是想吃俺的拳頭不成?」


  韓虎被當面頂撞,也怒道:「膽敢以下犯上,不怕軍法么?」


  誰知胡碩倒也光棍,直言道:「怕又怎地,就是打了俺板子,俺也不懼!」


  張駿在第一天招納胡碩時,就知道這廝難管教,當下呵斥道:「休要胡言,還不退下!」


  胡碩低著腦袋站到一邊,他還是很怕張駿的,別看這主公年紀不大,但賞罰分明,而且絕不徇私,他是沒膽子在張駿面前放肆。


  宋沛清了清嗓子,進言道:「澤清倒是有一計······」


  「哦?」張駿笑道:「吾之子房,快說快說!」


  宋沛道:「主公如此泰然,料想也胸有成法。」


  張駿點頭道:「卻是有個念頭······」


  「哈哈哈。」索三戒打趣道:「主公和澤清兄何不效仿先賢,各自寫在手中,看是否想到了一處?」


  「妙!」張駿也來了興緻,當即便命人送來筆墨,和宋沛各執以筆,在掌中寫下一字。


  片刻后,兩人亮出掌心,眾人湊上來看罷,均贊道:「果然是所見相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