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章 四面叵測
第二百二十四章 四面叵測
待得登上離那宮門不遠的三層閣樓,憑欄而立之際,淡風微微而來,略微卷著幾許不太適應的涼爽。
額頭的碎發,也被淡風吹得肆意搖曳,略生凌亂。
僅是片刻,王能不知從何處找來了一件披風,恭敬的朝鳳瑤遞來。
鳳瑤下意識垂眸,掃他一眼,隨即便回眸過來,清冷幽遠而道:「不必了。」
這話一落,目光,再度靜靜的凝在那宮門之處,兀自沉默。卻是片刻過後,便已是有一行人逐漸出得宮門,待得正要踏上馬車之際,宮門外,那滿身明皇的孩童突然駐足,小小的腦袋頓時朝宮門內望去,痴痴而又倔強的望著。
僅是片刻,那滿身玄衣的國師緩步行至幼帝身邊,不知說了什麼,隨即,幼帝緩緩回神,而後隨著國師的牽引一道登上了馬車。
一行人,迅速如車上馬,隨即,便開始迅速的揚長而去。
待得馬車徹底消失在道路盡頭,鳳瑤僵然幽遠的瞳孔才微微回神,面色起伏之間,一股莫名的幽遠與涼薄,越發在心底高漲開來。
「長公主,此處風大,還是先回鳳棲宮休息吧。」
正這時,王能那剛毅:「恭敬的嗓音緩緩揚來。
鳳瑤瞳孔微縮,並不言話,目光依舊幽幽的落在那宮城外的道路盡頭,低沉嘶啞而道:「王統領,你說,本宮如此執意的要讓國師將皇上帶回道行山上修行,可是錯了?」
她也明明發覺,自家幼帝雖對自己極有意見,但即便如此,自家那幼帝啊,卻是不願離宮的。
方才幼帝那稚嫩的身影靜靜的立在宮門外,靜靜的回頭朝宮門內望著,那般模樣與姿態,著實如離家的孩童一般,不舍而又矛盾,瘦弱而又單薄。
自家那幼帝啊,終歸是帝王,此番送去道行山上清修受苦,也不知從小便錦衣玉食的他,是否會適應,是否會越發怪她讓他受苦……
思緒翻騰搖曳,一時之間,情緒也莫名幽遠與低落。
待得片刻后,王能那剛毅恭敬的嗓音微微而起,「屬下斗膽而言,皇上之性,著實略微倔強,是以,此番長公主讓國師帶皇上入山清修,修養身心,磨礪意志與品性,屬下以為,長公主此舉並無不妥,甚至對皇上也極有好處。」
說著,稍稍抬眸,見鳳瑤並無反應,整個人依舊幽幽的朝宮門前那道路的盡頭望著,一言不發。
王能眉頭稍稍一蹙,暗自一嘆,則是片刻,他猶豫片刻,薄唇一啟,終歸是再度出聲,「待得皇上長大了,懂事了,自會明白長公主苦心。是以,長公主此際,不必太過擔憂,興許待得長公主下次見得皇上時,所有的誤會與矛盾,皆已蕩然無存了。」
是嗎?
鳳瑤神色微動,思緒翻轉,卻是仍未出聲。
這些日子,只要是有關幼帝之事,旁人皆會勸道是幼帝年幼,待得長大了便會明白她的苦心。
只可惜,她那幼帝,正因自家幼帝年幼,才該是天真無邪,對待親人更該親昵信任,倘若連此際都不信任了,甚至抵觸厭惡了,有些東西,已在他年幼的心底紮根了,如此,日益濃烈與生長,便是他長大了,許是,也不見得會真正體諒她了。
思緒至此,嘆然幽遠,然而即便如此,卻終歸還是無可奈何。
有些事,終歸還是要交給時間來證明才好,不止是她姑蘇鳳瑤的心意,還有,自家幼帝的脾性與善解人意。
倘若,自家幼帝能真正有明君之賢,便是他長大后也抵觸她,惡對她,但只要自家幼帝是個明君,勤政廉明,甚至親小人遠佞臣的話,她姑蘇鳳瑤便是受苦受委屈手謾罵受疏離,也是,值得了。
思緒幽遠綿長,起伏搖曳。
待得兀自沉默半晌后,鳳瑤終歸是唇瓣一啟,嘶啞而道:「但願吧,但願皇上能明白本宮苦心,但只要皇上能被國師教導得成為明君,便是日後皇上不理解本宮,本宮,也絕無怨言。」
這話一落,回頭朝王能望來,不待他言話,鳳瑤已漫不經心的道:「走吧。幾日未上朝了,今日無論如何,都該去勤政殿看看了。」
尾音一落,足下也不再耽擱,當即緩步朝前。
王能眉頭稍稍一蹙,神色略顯複雜,卻是片刻之際,他終歸是全數按捺下了心緒,緩緩轉身朝鳳瑤跟來。
一路下樓,也一路蜿蜒而前,縱是滿身隨意,頭髮披散,鳳瑤也不曾太過打理,僅是徑直朝那勤政殿而去。
待得抵達勤政殿時,殿外有宮奴眼見她緩步而來,紛紛驚了一下,隨即急忙扯聲而呼,「長公主駕到。」
瞬時之中,殿內本是略有議論聲的勤政殿,此際也乍然沉寂下來。
無聲無息之中,鳳瑤滿面清冷,緩步入殿,又或許是滿身隨意,不曾太過盛裝,是以待得緩步往前之際,身上,也落滿了從周遭揚來的詫異目光。
整個過程,鳳瑤一言不發,步伐平穩淡定,待坐定在主位上時,才見目光緩緩朝下而掃,分毫不顧群臣詫異起伏的目光,低沉而道:「本宮不過是兩日未上朝罷了,怎麼,而今諸位大臣如此盯著本宮,是不認識了?」
嘶啞的嗓音,低沉微挑,然而語氣中的威儀之意卻是分毫不掩。
這話一出,在場之人頓時垂眸,紛紛搖頭。
鳳瑤神色微動,也不願再與群臣多加計較,只道:「這兩日中,大旭上下,可有要事發生?」
她問得極為直白,清冷威儀。
待得嗓音落下,她目光便再度在群臣之中掃視,只見年老的劉太傅都已站定在百官之前,而那顏墨白與許儒亦,卻是雙雙缺席。
許儒亦重病在榻,此際也不知是否身子無恙,是以,許儒亦缺席朝堂,倒也說得過去,而顏墨白那廝……
思緒至此,鳳瑤眉頭稍稍一蹙。
正這時,劉太傅主動上前了一步,恭敬而道:「這兩日,大旭之中的確發生了兩件要事,只因,這兩日長公主大婚,是以微臣等人也不便將此事告知長公主,以免長公主煩心,沖擾大婚喜慶。但如今長公主既是歸得朝堂,此際,便也是將那兩件事彙報給長公主的時候了。」
這話,劉太傅說得極為認真,語氣之中,也夾雜著幾許不曾掩飾的複雜。
鳳瑤微微一怔,面色也稍稍一變,隨即並未耽擱,當即開口而問:「不知,這兩日之中,大旭究竟發生了何事?」
劉太傅眉頭稍稍一皺,緩緩垂眸下來,低沉而道:「前日之中,便有邊關信函送入京都,聲稱,前些日子邊關突然有民眾造飯,對邊關子民燒殺掠奪,危急關頭,三皇子贏易率軍突起,平定亂軍。如此軍功,三皇子本該晉陞為將,奈何三皇子不願受封,只願,想回宮一趟,探親。」
探親?
這話入耳,鳳瑤瞳孔驟然一縮。
她倒是未料到,那贏易竟有這等本事,不過是剛剛入關不足一月,竟能率軍平得叛亂,如此之人,無疑也是有勇有謀,也幸得那人遠在邊關,不在這大旭朝堂生事,若是不然,憑那贏易之力,自也有本事攪亂這大旭宮闈的池水。
只不過,此番贏易立了軍功,著實該賞,奈何自行提出回京探親,而這所謂的探親,又究竟是重在探望幼帝,還是探望……惠妃?
思緒至此,心底微微而沉,然而即便如此,鳳瑤卻不曾在面上表露半許。
她依舊是端然而坐,縱是不曾鳳袍加身,不曾鳳冠而戴,但滿身之中,也是清冷無方,威儀十足。
她目光幽遠的朝劉太傅望著,並未立即言話。
則是片刻,那立在一旁的國舅突然上前一步,大義凜然的道:「三皇子立下如此軍功,於我剛剛在大盛面前安定下來的大旭來說,無疑是極是有益。是以,三皇子保了大旭邊關安危,卻又不惜名利,不要官職,僅是想回京來探探親,如廉明之人,又滿身孝道,長公主既是得知了此事,便也該,成全三皇子赤子之心才是。」
鳳瑤神色微動,目光朝國舅望來,清冷低沉而道:「如此說來,國舅是贊同三皇子回京了?」
國舅毫不掩飾的點頭,挺直了身板,「微臣,自是贊同三皇子回京。難不成,三皇子立下如此軍功,且不要名利,將只願回來探探親,長公主對此都還有意見不成?」
鳳瑤瞳孔一縮,低沉而道:「本宮,自是有意見。」
短短几字,她說得極為緩慢,語氣之中,也透著幾許不曾掩飾的威儀與清冷。
這話一出,在場之人紛紛一愕,或是全然不曾料到鳳瑤會如此不近人情,是以一時之間,在場之人皆壯了膽子,愕然的朝鳳瑤望來。
僅是片刻,劉太傅無奈緩道:「三皇子在邊關平得戰亂有功,卻獨獨僅有這要求,長公主倘若不允,許是,有些不妥。」
劉太傅眉頭緊蹙,無奈而道。
這話入耳,鳳瑤面色也不變分毫,待兀自沉默片刻后,她薄唇一啟,繼續威儀而道:「所謂,國有國法,軍有軍規。三皇子既是入軍,自該遵循軍中紀律,便是平息叛亂有功,就論晉陞,也不過是從小小一卒晉陞一級罷了。如此軍功,比起救國救民之功,無疑是不足一提。而論我大旭四方邊關之地,退敵殺敵之將不下百人,又有誰,在三年五載之中回京探望過?既是邊關兒郎,便該有拼搏與捨棄的熱血,三皇子既是自行選擇入駐邊關,便也該如其餘將領一般,鎮守邊關才是。」
冗長的一席話,清冷十足,卻也威儀十足。
國舅眉頭一皺,當即反駁而道:「三皇子終歸是皇子,正統的皇家子嗣,那些邊關之將何能與三皇子相比。再者,三皇子不願晉陞,只願回京探親罷了,長公主好歹也是三皇子的皇姐,無論如何,都不該如此的不近人情才是。」
鳳瑤嗓音一挑,淡漠無溫的道:「國舅莫要忘了,三皇子入軍之事,是三皇子自行提出。本宮也曾給過他機會,讓他好生想好,一旦入軍,自有軍法約束,不可擅自隨意而為,也不可隨意回京,當初三皇弟,可是在本宮面前起誓,勢要為為大旭建功立業,而今,不過是稍稍平息邊關之民的反叛罷了,並無真正建功立業之勞,如此,便想居於這等功勞,肆意回京了?再者,三皇子為皇家子嗣,本宮的臣弟,更該以身作則,好生為國效力才是,不能獨自特殊,倘若本宮今日應了三皇子之求,如此,我大旭邊關那些百餘顯赫的將領,可是,也該回京或回鄉探望探望親眷了?」
威儀的嗓音,雖帶著幾許嘶啞,但清冷與質問之氣,卻是分毫不減。
這話一落,四下寂寂,無人敢在這風尖浪口多言。
唯獨國舅滿面複雜,神色也極是洶湧起伏,待得片刻后,國舅惱怒而道:「三皇子立下軍功,不過是想回京探親一番罷了,長公主豈能如此不近人情?又或是,長公主本就不願善待三皇子這兄弟,肆意想要三皇子這皇族命脈徹底老死在邊關之處,永世不得回京不成?」
鳳瑤瞳孔清冷,威儀而道:「贏易若立得顯赫軍功,本宮,自會酌情考慮讓他回京。但今日之功,著實,不可說服本宮讓他回京。」
她言道得極為乾脆,語氣森冷鐵硬。
說完,她微微轉眸,沉寂冷冽的目光徑直朝國師落去,繼續而道:「贏易乃國舅侄兒,本宮自是體恤國舅思念侄兒之意,如此,既是國舅如此想念於他,但又軍法不可廢,本宮此際,倒也想了個折中之法,不知,國舅可願聽聽?」
國舅眼角一挑,惱道:「長公主想的何法?」
鳳瑤瞳孔一縮,漫不經心的道:「贏易既是無法回京探親,但國舅,倒是可出城探親。不若,本宮給國舅半月之假,讓國師去邊關探親如何?順便,國舅還可以為贏易帶些衣食之物,好生去招待與他,也可,為本宮給贏易帶些東西過去,畢竟,冬日即將而來,邊關定是酷寒,本宮,也願準備些禦寒之物與宮中御廚腌制的一切肉制,由國師一併帶去給贏易。」
說著,眼見國舅眉頭一皺,愕然惱怒的觀她,鳳瑤嗓音一挑,繼續道:「對了,本宮還想起,想必惠妃也極為思念贏易,不若,國舅探親之行,便也將惠妃一併帶去邊關探親。本宮言盡於此,國舅且好生考慮,倘若國舅覺得此法可行,本宮,可當場下旨,差數十精衛,專程護送你與惠妃齊入邊關。」
森冷幽遠的話,清冷而又淡漠。
待得這話一落,國舅滿面起伏,眉頭也緊皺到了一起,整個人,著實憋屈難耐,卻又惱怒四溢。
「長公主倒是打的一番好算盤。此番將微臣與惠妃齊齊支走,意欲何為?」大抵是太過惱怒,國舅這話,說得倒是直白。
鳳瑤眼角一挑,心底淬了聲無腦之輩,隨即逐漸將目光挪開,陰沉而道:「本宮不過是好心之為罷了,怎麼,國舅如此言道,是因貪念京中繁榮,不願為了至親去奔波探望?又或者,國舅本就不關心贏易,是以無心為他吃苦奔波?」
這話,算是將國舅繞了進來。
國舅目光越發起伏,惱道:「長公主你莫要妄加揣度!微臣對三皇子,自是叔侄之親……」
鳳瑤淡道:「既是叔侄之親,如此,國舅便領著惠妃,一道去邊關探望吧。」
說著,嗓音一挑,「來人,備墨,本宮此際,要親自寫好懿旨,交由國舅。也望國舅到了邊關,也替本宮好生慰問慰問三皇弟。」
這話一落,當即有宮奴急忙備了筆墨紙硯而來。
眼見鳳瑤極是淡定的握了墨筆,正要書寫,國舅終歸是強硬按捺心神,緊咬牙關,當即屈膝跪了下來,僵硬而道:「此事著實是微臣思之不全,望長公主見諒。三皇子的確軍功不夠顯赫,加之軍法不可亂,是以,長公主不允他回京探親,也是情有可原。」
突然之間,她姑蘇鳳瑤皆從不近人情變為了情有可原了?
鳳瑤指尖的墨筆稍稍一頓,抬眼觀他,漫不經心的道:「國舅此際,是想通了?」
國舅滿面森硬,點點頭,「長公主不允三皇子回京,的確是因軍法嚴厲,也是在為大局著想。微臣方才略微短思,望長公主莫要見怪。」
鳳瑤淡道:「見怪倒是不會。只不過,經得國師方才那些話,本宮如今倒是突然覺得,三皇子好歹也是皇家子嗣,如今漂流在外,終歸是有些心酸孤苦,是以,本宮也著實有讓國舅與惠妃離京……」
漫不經心的嗓音,緩慢至極。
奈何后話未出,國舅已急忙出聲打斷,「長公主,微臣以為,這探望之事許是不妥。畢竟,三皇子入軍剛剛立功,正直大好年華與晉陞的好時機,是以,便望三皇子在邊關好生為國效力便是,倘若微臣與惠妃娘娘過去了,許是會亂了三皇子的心,如此一來,倒對三皇子並無好處。是以,微臣斗膽,請長公主莫要再讓微臣與惠妃娘娘出京,還三皇子一個安心拚鬥的環境。」
是嗎?
方才還義正言辭的要她允贏易回京,而今,竟突然改口示軟,站到了她姑蘇鳳瑤這邊。
不得不說,這國舅著實是小人之輩,但還不曾太過不可一世。
只不過,即便這國舅翻不了天,但時常在朝堂之上肆意找茬,如此之人,留在朝堂之中,並無用處不說,許是還會,時常令她鬧心。
如此看來,這大旭朝堂,著實,已然容不下這國舅了。
思緒翻騰搖曳,鳳瑤滿目清冷的觀他,並不言話。
眼見鳳瑤許久不言,目光也一直凝在自己身上,國舅眉頭皺得厲害,心底之中,也略微增了幾許發緊。
待得周遭氣氛也驀的跟著沉寂了半晌后,鳳瑤終歸是將目光從國舅身上挪開,幽遠而道:「不讓國舅與惠妃出城探親,倒也,未嘗不可。」
這話一出,國舅頓時如釋重負。
鳳瑤則眼角一挑,繼續而道:「只不過,國舅今日公然頂撞本宮,肆意懷疑本宮對三皇子的居心,將憑這點,也是以下犯上,不可饒恕。」
國舅剛松下的眉頭再度皺了起來,面色也逐漸發緊,「微臣不過是情急之下言道得罷了,並非真正有意對長公主不恭,望長公主見諒。」
他再度無可奈何的服了軟。
鳳瑤淡道:「雖是情急之下而言,但國舅以下犯上的頂撞本宮是真。本宮念國舅也是大旭老臣,不願多做追究,但也不可目無大旭律法,肆意饒過國舅。免得這天下之人,稱本宮包庇國舅,是以,這懲罰之意,定當執行,如此,本宮令國舅在府中,閉門思過七日,不知國舅,可要領命?」
國舅眉頭皺得厲害,著實未料到頭來竟成了自己有罪。
一時之間,心底的惱怒又是再度高漲,待得抬眸惡狠狠的朝鳳瑤望來時,眼見鳳瑤眼角微挑,森冷煞氣的凝他,剎那,心底的怒意又莫名的減卻了下來,待得強行按捺心緒沉默片刻后,他終歸是咬牙低沉而道:「微臣,領命。」
鳳瑤冷眼觀他,滿目森然。
本還以為這國舅仍要跳起來反抗一番,卻是不料,危及之時,這國舅也非太蠢。
如此一來,他誠服命令,她自然也不能再度惡對於他,本也想讓這國舅趁怒而起,肆意對她頂撞謾罵,她再新罪舊罪的一起判,奈何,這國舅竟突然收心斂性,強行誠服。
思緒翻騰搖曳,鳳瑤凝他片刻,隨即便按捺心神,淡漠出聲,「國舅領命便好。今日之事,本宮也不再追究。只不過,有時候夜路行得太多,肆意妄為得太多,總有陰溝翻船之際,再者,這大旭之中,仍有本宮坐鎮,是以,誰人都莫要想翻了這大旭江山。本宮這席話,國舅可明進去了?」
國舅僵然點頭。
鳳瑤瞳孔一縮,目光朝周遭群臣一掃,「爾等可是也記在心上了?」
這話一落,群臣不敢耽擱,急忙點頭。
鳳瑤森然煞氣的瞳孔這才稍稍放緩半許,隨即再度將目光朝劉太傅落去,沉寂無波而道:「三皇子回京之求,太傅差人去專程為本宮回絕。再者,三皇子平息邊關反叛,終是有功,責令他強行晉陞一職,賞千金。國有國法,軍有軍規,只要三皇子行軍有功,本宮,自按照軍規論功行賞。」
劉太傅恭敬垂眸,低低而道:「微臣領命。」
鳳瑤淡然點頭,「皇傅方才說,今日大旭發生了兩事,其一是三皇子軍功之事,其二,是何事?」
這話一出,劉太傅眉頭頓時一皺,整個人也頓時有些為難,並未立即言話。
鳳瑤靜靜觀他,目光也稍稍起伏開來,待得默了片刻后,她神色微動,唇瓣一啟,繼續道:「可是棘手之事?」
說著,嗓音一挑,「太傅但說無妨。」
劉太傅這才按捺心神一番,抬眸朝鳳瑤望來,低低而道:「昨日,突然有文書從大楚而來,邀長公主入得楚國,參與楚王大壽。甚至文書上還有言道,說是楚王要趁此機會,與長公主共商國是。長公主,那大楚之人,大多狡詐,楚王更是心狠手辣,不值信任,是以,就不知楚王突然邀長公主入楚,是否有詐。」
楚王有邀?
鳳瑤猝不及防的怔了一下,思緒翻轉升騰,一時之間,並未即刻回神。
太傅朝她凝了幾眼,繼續緩道:「此事,攝政王也知,但卻執意不讓微臣先告訴長公主,也自請以攝政王的身份代替長公主入楚。只是此事,還無定論,也不知大楚那邊,是否同意攝政王代長公主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