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0章 捅一刀補一刀
就在朱純跟雲太后勢均力敵的節骨眼上,突然有一位大臣走了出來,讓朱純雙眼放光,心想,終於有人挺我了,還是司馬大人有良心啊。
「回稟太后,老臣有話要說。」
在緊張氣氛中突然冒出來的正是當朝左丞相司馬南。雖然同為丞相,官品也一樣,但司馬南的左丞相比起朱純的右丞相來說,差距還是很大的。
朱純在朝中深耕多年,大權在握,可謂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朝政幾乎由他一個人把持,又得後宮李太妃暗地支持,可謂權傾朝野。而司馬南看起來就像個打雜的似的,能管理的也就是個禮部、工部等無關緊要的部門,平時為官也是廉潔奉公、行事公允,與其他大臣走的也不是很近,人緣一般。
兩位丞相一比,立見高下。
司馬南能站出來著實出乎朱純的意料之外,也讓雲太后始料不及。雲太后只想到如何對付朱純以及李太妃的勢力,卻唯獨把司馬南給疏忽了。這也難怪,因為司馬南雖然是丞相之職,但做事、做人都非常低調,也難免不被人忘掉。
雖然雲太后猜不透司馬南的心思,但朝堂之上又不能不讓人說話,只能點頭應允,但心卻立刻揪了起來。畢竟,朝堂之上,話語權最重的無非就是這兩位丞相。如果二人心意相通,同時支持同一個親王,即便是當朝太后也無權干涉。
得到雲太后應允后,司馬南只說了一句話:「老臣力薦九王爺瑞王為新帝!」
就這一句話,立刻讓殿內跟炸了馬蜂窩似的,嗡嗡的響成一片。
前一刻還覺得終於有人站出來幫忙了,這一刻,朱純就覺得被人從背後狠狠的捅了一刀,而且捅的毫無徵兆。
這一刀可是把朱純捅了個心肺全亂!
你個老王八,你不支持老夫也就罷了,居然還敢在背後捅老夫一刀,尤其是在這麼關鍵的時刻!你這是連丞相都不想幹了嗎?
朱純心底別提有多惱火了,真想衝上去將司馬南摁到,卯足了勁揍一頓。
聽到司馬南的那句話時,朝中有些大臣倒像是突然看到了希望,其中不乏有人支持瑞王,但是沒人領頭,誰也不敢冒失。畢竟,當朝首輔可是支持肅王的,誰要是敢對著干,那日後說不定什麼時候被扣個莫須有的罪名直接滿門抄斬了。
這下倒好,雖然司馬南的真正實力、權勢與朱純比較起來還差很多,但畢竟還有個當朝丞相的身份,他這一站出來,議論聲中便多了很多小聲談及「瑞王」的大臣。
雲太后是後宮一姐不差,但後宮不得干政也是一條繞不過的規矩,正發愁如何跟朱純繼續對抗下去,卻見司馬南站了出來,原來的擔心現在都變成了欣喜。
「司馬愛卿,推薦瑞王為新帝可不能僅憑一張嘴,可有恰當理由?」
雲太后這一問,其實是想借司馬南的嘴說給其他大臣聽的,而司馬南自然也是心知肚明。
「回稟太后,老臣自然不會只憑空說說而已。瑞王天資聰慧,五歲時便可背誦四書五經,可謂神童,我朝太宗皇帝曾讚許道『惟瑞王有大才,可擔重任』,此一評,可勝過諸位親王;后至十二歲,其丹青造詣可謂非凡,連我朝御賜畫師、畫壇巨匠馬長遠都讚許有加,同時,瑞王還上奏朝廷開設御畫院廣攬天下人才,文人雅士稱讚不已;再至今,瑞王恭謙有加,常遊走於民間,傾聽民間疾苦,而且瑞王曾遊歷西北五年時間,此磨礪不可忽視……」
還沒等司馬南說完,朱純憋不住了,竟然說了一句日後引來殺身之禍的大話。
「斷斷不可立瑞王,瑞王風流成性、行事輕佻,難以服眾,絕對不可君天下!」
當朱純說出這句話時,周圍立刻變得鴉雀無聲,靜的十分可怕,此時如果掉根針,恐怕所有人都能聽見。
支持朱純的那些死黨們聽到這句話,嚇得也是一個激靈,心想,好嘛,你這是覺得自己死的不夠快,被人捅了一刀之後還要給自己補上一刀嗎?而反對朱純的人則心想,當朝首輔離下台不遠嘍,這是自己給自己挖坑還要使勁往下跳的節奏啊。
瑞王再風流成性,再行事輕佻,再難以服眾,可人家是親王,人家姓周。你一個朱純,權勢再大即便大到權傾朝野,可也僅僅是臣子一個,拿什麼資本跟皇室對抗?即便之前的皇帝對你青睞有加,什麼事都仰仗於你,可皇帝已經掛了!而且,人家也姓周,怎麼說也是同父異母的兄弟,都是一家人!對,你有李太妃的後宮支持、有肅王的軍隊支持,但他們現在人在哪裡?連議政的資格都沒有,根本不靠譜啊!
其實,說出這句話的時候,朱純也是瞬間反應過來,簡直是悔青了腸子,真想罵自己是豬腦子。但是,說出去的話就像潑出去的水,哪能說想收回來就能收回來?況且,他現在更不能在氣勢上輸了陣仗,要不然,真要讓瑞王稱帝,先宰的第一個人恐怕就是他這個右丞相了。
雲太后冷冷的看著朱純,半天才說道:「朱大人已為首相多年,為何說話還是這麼沒輕沒重?瑞王風流成性、舉止輕佻,可為什麼高宗皇上臨終的時候口諭要立瑞王為帝呢?難道皇上識人也有問題?」
啥?
皇上口諭要立瑞王為帝?
這簡直是天大的笑話,誰能證明?
朱純心想,太后這老娘們果然老道啊,皇上都已經死了,你讓我怎麼去證明?難道也跟著去死一回?尤其重要的,這句話是從太后嘴裡說出來的,朝中大臣誰敢質疑?
太后這一刀補得可是足夠狠的,一下子就將朱純之前費盡心思鞏固的陣營擊破,差點讓這位當朝首輔氣血攻心倒在朝堂之上。
可是,誰來當皇帝並不是一個人說了算,雲太后說的不算,首相朱純說的也不算,除了朝堂議政之外,還要傾聽民間呼聲。尤其是當下的情況比較特殊,那就是皇帝剛剛死了,還得先忙活皇帝入陵這件事。
於是,朱純及身邊的幾位黨羽要求延後再議,而且,由於此次朝堂議政來的突然,軍中幾位重要級的人物以及外巡的一些大臣並未到場,也不符合規矩。
雲太后也不專政,准許了朱純的奏議,因為她今夜的目的並非定下誰是下一任皇帝,而是正如之前瑞王所建議的,想知道朝中到底有哪些人是跟她對著乾的,又有那些人是真正支持她的。
除此之外,雲太后也是在表明自己的立場,為優勢不是很大的瑞王拉攏一部分朝臣。
當夜在朝堂之上發生的事情,不足一個時辰,瑞王已經全部知道,與他預料的差不多。只是,他萬萬沒有想到朱純的那張嘴竟然如此會挖坑,他本來還比較頭疼如何解決朱純那顆大釘子,這下倒好,機會都自己跑上門了。
當然,李太妃及肅王也快速得知了當夜議政內容,立刻開始了各自的部署,不但要在廟堂之上爭個你死我活,而且還要想辦法在天下百姓心中樹立良好的口碑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