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4章諾貝爾是資本家為長宏*
葉老師又打斷他,要台下的人提問,有的問題還真讓他不好回答。
一個人站起來問,「龍建華同學,你說賺錢是企業存在的唯一理由,這點我不能認同。我覺得企業應該是穩定社會的基石,是勞動人們發揮聰明才智的地方,是國家財富的產生場所;而不是資本家剝削的工具,更不是資本家斂財的途徑。」
這話一出,至少李秀琳和劉芷菲兩人強烈反對。
大家都是盡自己的能力賺錢,誰剝削誰了?
龍建華看著他,臉色不變地說,「無論在哪裡,企業都是穩定社會的基石,因為企業要招大量的人,間接養活很多家庭。只有他們的收入穩定了,人心才能穩定,社會才能穩定。」
「特區現在有一些外資企業,那些外資,絕大部分都是私人的,也就是您說的資本家,但他們給工人的工資更高,假如工廠的人提出有效果的合理化建議,那些老闆都要予以獎勵;」
「那些工人,絕大多數都是農民,他們拿更高的工資、拿著那些獎勵,為解決家庭經濟負擔做出了更多的貢獻,為社會穩定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還有一點很重要,那些外資企業都在照章納稅,同樣是為國家做出自己的貢獻。」
「資本家的投資也是有成本的。或是自己的錢,或是從親戚朋友那裡湊來的,這些錢放在銀行,都會產生利息;更多的是貸款來的,要付給銀行利息。」
「如果不掙錢,人家就沒必要勞心費力,還要冒著投資失敗導致虧損甚至血本無歸的風險。資本家不辦廠,很多人就不會有工作,後果就是沒有收入,或只能維持低收入;從這一點講,對社會的貢獻是很大的。」
「再者,我認為談不上剝削與不剝削。我問個很極端的問題,在座的各位,有人願意拿36塊錢一個月而無任何牢騷嗎?」
頓了頓,他說,「各位的工資不止36塊錢,是因為工作年限、知識水平和能力決定了不可能只拿36塊錢;但那些剛參加工作的人可能不會想到這一點,只想和你們拿一樣的工資。」
「同樣的問題也適宜於資本家。資本家,要麼能籌來錢,要麼有很強的管理能力,要麼因為掌握足夠先進的技術,這些也是人家的能力。」
「我們知道諾貝爾獎,諾貝爾是化學家、工程師、發明家、軍工裝備製造商和炸藥的發明者,他買下了卜福斯公司,並把公司主要產品方向改為生產軍工產品。在二戰期間,這公司把多項產品授權多國生產,賺取了大量的利潤,是純正的一個大資本家。」
「1895年他立下遺囑,拿出相當於920萬美刀的克朗成立了諾貝爾獎,設立物理、化學、生理或醫學、文學及和平5種獎金;這些獎的設立,為推動世界科技進步和世界和平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現在,諾貝爾獎是世界最著名的獎,是科學界的頂級獎,各種科學家和學者以能獲得諾貝爾獎為榮。」
有一個郵電學院的教授站起來大聲問,「龍建華同學,我們國家的科學家尚未有得到過諾貝爾獎的,你認為差距在哪裡?」
他笑道,「我對這個還真沒研究。不過,我認為有三方面的原因。第一個是我們很多技術都是保密的,沒向外公布,導致外界不知道;第二個,也許我們真的沒有這方面的成果;」
「第三個是性質不一樣,我們強調團隊,這個獎強調個人,或者說團隊的領導人。比如說,諾貝爾物理學獎是獎給在物理界有最重大的發現或發明的人,這裡強調的是個人,而不是團隊。」
「任何一個團隊,都必需有一個領導人,不然這個團隊沒辦法運作;既然有這個領導人,我們為什麼不將這個領導人的名字公開,而只寫某某研究小組去抹殺個人的作用呢?」
「我覺得,這是對有能力者的不公平,是沒能力者剝削有能力者的表現。」
台下很多人表現出茫然,也有一些人不著痕迹地點頭。
他隨後笑道,「不過,香島可能會有人獲得諾貝爾獎。」
有人大聲問,「是誰?」
龍建華笑道,「高錕博士,光纖的發明者。這是光纖物理學上突破性的成果,會改變世界通訊模式,並且已經在逐漸體現。」
劉芷菲怔了一下,轉頭附在劉老爺子耳邊說,「年初華哥把高博士從米國請回來擔任集團副總,主管研究院,還給他60美刀的年薪,1%的股份。」
劉老爺子扭頭看了她一會,「1%的股份是多少錢?」
劉芷菲皺皺鼻子,「如果分去年的利潤,可以分320萬美刀;如果剛剛授出去就贖回,差不多600來萬美刀吧。」
「今年的話就更多了,新建這麼多廠,新買這麼多公司;華哥預計今年的利潤有18到20億美刀,即使利潤分成也不少,可以達到1800萬到2000萬。」
老爺子連連咳嗽兩聲,輕聲說,「真捨得!資本家就是資本家。一個敢給,一個敢要。」
劉芷菲嘿嘿笑道,「爺爺,華哥說了,人聚財散,財聚人散,他選前者。」
老爺子吧嗒吧嗒嘴,沒再回應……
覃慧琰捂著嘴靠在李秀琳耳邊說,「這傢伙,是在給他的研究院打廣告呢。有那麼大一尊大神在,研究院的影響更大。」
李秀琳睜大眼睛看著她,「那個高錕博士是他們研究院的?」
她閑事不管,百事不探,對這些是一無所知。
覃慧琰無奈地看了她一眼,點點頭后坐正,眼裡精光一閃,低聲自語,「他那麼熱心地在香島推動網際網路上馬、通訊設施改造,大量採用光纖,是不是在幫他造勢?」
接著狠狠地說了一句,「這傢伙,太精了!」
如果龍建華聽到她的話,一定會佩服得五體投地。
沒錯,他就是這麼想的。
他不惜只拿60%的利潤,「低價」大量銷售光纖,就是想把其作用儘早顯出來,使得高博士儘早獲取諾貝爾獎。
重世研究院需要旗幟,通過這種方式吸引更多高級人才;而這面的旗幟目前只有高博士能擔當,他不能放棄這樣的機會……
龍建華回答完畢后,葉老師站起來大聲說,「龍建華同學在前年年底捐贈了近百萬美刀的設備給我們學院,就是那兩台液相色譜儀。我們學院很多老師都受惠於那兩台設備,多出了很多研究成果,我們的老師們都很感謝他。」
「本來我提議設一個龍建華實驗室的,他沒同意,只願意當無名英雄。」
與台下一片嘩然相比,覃慧琰就鎮定多了,她撇撇嘴,表示很不屑。
郵電學院的3億都是他捐的,到現在都已經捐35億多了。
PS:感謝長宏*大大本月投月票5張,擇忘之拜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