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技術經濟萌芽
香島大學最大的禮堂能容納五千人,屬於香島最大禮堂。
秦文博和搭夥做飯的十五人在一點四十走進去的時候,發現只有中間最前面兩排和最後五排還有位置,其餘都滿滿當當的,後面還有人在快速走來,十六人趕緊在倒數第五排坐下。
前面那兩排傻子都知道是留給誰的,他們不會去出那個洋相;如果沒一點數,那可是真的出洋相了。
這時的台上空一無人,只立著一個麥克風,旁邊不遠處還擺放著一張桌子,桌子上有台機器。
禮堂里嗡嗡的,大家都在交流。
坐在秦文博身旁的王菁華彷彿地輕聲說道,「這麼大一個禮堂差不多都坐滿了,重世集團董事長真那麼有水平嗎?」
前排一個明顯是老師的中年人扭頭看了她一眼,「這位同學,你應該是這次的交換生吧?你們之所以能交換,倡議者就是龍建華教授。」
他旁邊的幾個中年也扭頭過來看了她一眼。
其中一個女老師也轉頭看向她,竟然是她的機械設計課程老師蔡莉莉,她明顯也認識王菁華,「好好聽吧,對你視野的提升很有幫助的。」
王菁華獃獃地看了她一眼,茫然地點點頭,甚至都忘了向她問聲好。
她沒想到,自己的專業課老師也會出現在這裡,還是坐在這後面幾排,這是一個設計理念很先進的副教授啊。
蔡老師看到她的模樣,笑道,「龍教授不但是管理學家,還是機械設計方面的頂尖高手。重世集團很多產品都是他設計出來的,他獨自申請的技術專利就有三百多項,比一年前我們香島大學在這方面的總和還多。」
不只是王菁華懵了,秦文博懵了,周圍七八個聽清了蔡老師話的同學都懵了。
國內沒有申報專利這一說,因為按歷史進程,要到1984年才通過《專利法》,此時最多在進行一些意見徵集之類的工作。
所以專利這個概念,他們只是從老師嘴裡聽說過,聽起來很高大上。
香島大學也在申報專利,說明這個專利還是很牛的。
香島大學一個學校的技術專利還不如他的多,這是什麼概念?
幾個人獃滯地轉過頭相互看了一眼,真的是遇到高手了!
秦文博心中更是驚濤駭浪。
那個和自己晚上找蛋白質、告訴他哪些是中藥、告訴他偷偷倒騰錢幣、幫他打架的建華,什麼時候在技術上變得這麼厲害了?
難道真的可以一通通所有?
正在他胡思亂想的時候,最前面兩排陸續有人就坐;扭頭看去,同一排已經全部坐滿;再轉頭掃描,他呆了。
禮堂後面的牆壁前,已經貼滿了一牆人!
再轉頭看向前台,看到黃校長竟然也來了,正笑眯眯朝後面的揮手。
黃校長是研究化工的,竟然也來了,建華的課真有這麼好嗎?
一點五十五,工程學院院長康盛星和一個青年並排從大禮堂的側門走進來,禮堂里的嗡嗡聲立馬停止,接著爆發出排山倒海的掌聲夾雜著尖叫聲。
「龍教授!」
「龍教授~」
正在胡思亂想的秦文博也跟著鼓掌。
王菁華把身體往他跟前靠靠,大聲說,「這個龍教授好像很年輕,但很有威嚴感。」
秦文博心中笑笑,頭也是輕輕點點。
當然很年輕了,還沒滿二十一歲。
只是很奇怪,為何在這裡會顯現出這樣的威嚴感來,在他家裡的時候可沒有這種感覺……
康盛星拍拍麥克風呵呵笑道,「我想我們很多同仁都認識龍教授,不然掌聲和尖叫聲不會有這麼激烈。」
「話不多說,接下來把說話的權力交給龍教授,大家歡迎!」
話畢,他往旁一讓,接著轉身往台下走去。
在疾風暴雨般的掌聲中,龍建華往前跨一步,來到麥克風旁,右手撫在左胸,朝台下微微鞠躬。
然後後退一步,來到桌子前,把一張幻燈片放上,背景牆上出現四個大字,「技術經濟」。
他來到麥克風前,發出魔性聲音,「女士們、先生們,老師們、同學們,尊敬的黃校長、麥克董事、維尼董事、包長春董事,下午好!」
「今天我講的內容是有關技術經濟管理。」
「技術經濟研究剛剛開始,我發表一下我自己的看法,算是一個拋磚引玉。」
「我們大家都知道,人類的追求不外乎兩種,一種是物質上的,一種是精神上的,馬斯洛先生從心理學角度對這兩者進行了研究,並得出馬斯洛需求理論。」
「但這不是我今天要講的重點,因為我要講技術經濟。」
「物質上的,表現為衣食住行;精神上的,體現的是一種主觀感受。」
「我認為,主觀感受在很多時候也要通過物質來體現,除了興趣相投、愛好類似的那些層面。」
「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一種感受,總感覺我們用的東西都不能滿足我們的需要,甚至距離我們的需要還差得很遠。」
「譬如說,在原始社會的時候,過的是茹毛飲血的生活;某一天,有人發現被火烤熟的肉更香,所以開始了吃熟食。」
「而那時候的火是很難找的,要麼是地火,要麼是天打雷轟出來的火,都不能擴散到遠方,所以人類或者類人猿只能固定在火的周圍。」
「隨著火周圍食物的消耗,人類或類人猿必須跑到更遠的地方去找食物甚至水源,光靠兩條腿的速度太慢,也走不了多遠;故而有了尋找東西代替他們走路的想法,騎牛、騎驢、騎馬的方式逐漸出現。」
「在那個時候,牛、驢和馬等動物都是食物,要想打到一頭都是很不容易的。這時候,問題就來了。」
「抓到的這些食物,是吃掉呢,還是用來當坐騎、以便於今后獲得更多的食物呢?」
「如果用來當坐騎,這些坐騎總會老死的,有什麼辦法讓坐騎能世代延續呢;這時候,他們想到了馴化、繁殖。」
「而馴化、繁殖是需要技術的,也需要時間,更需要投入,因為總不能讓那些動物把自己食物給吃完了。」
「於是,他們就開始籌劃,如何才能在部落能力允許的範圍內進行坐騎的馴化與繁殖,如何繁殖更多的馬、牛、驢等。」
「這就是技術經濟的萌芽,只不過研究者到這個世紀才出現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