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1.第410章 虎鯊戰鬥機
你沒有看錯,確實是第三代戰鬥機,因為林封採用的划代方式和後世不一樣,第一代是一戰時期的木製雙翼機,第二代是二戰早期的全金屬單翼機,第三代是噴氣式戰鬥機。
現在擺在林封面前的,就是一架單座雙發雙垂尾的戰鬥機,從外形上有點像後世伊朗的閃電,也就是大家俗稱的雙垂尾型F5戰鬥機,就連尺寸上都差不多——如果還不知道的話,壯志凌雲之中的米格28總見過吧。
「這款戰鬥機,我將其命名為虎鯊,採用的是兩台最新研發的,單轉子無加力渦輪風扇發動機,全泡沫鋼結構,凈重250KG,最大推力20KN,推重比為8,大修時間間隔為3000小時。」前來為林封介紹的格魯曼,滿臉的興高采烈。
因為就目前為止,有正式列裝計劃的飛機,不過就是四款,其中兩款都是出自他的設計局,他雖然已經被封神榜所控制,但是也有自己的七情六慾,還是會本能的追求更好的待遇。
林封點了點頭,這一款發動機,才是真正的神器,也是材料科技走在前面,開花結果的證明,推比八的渦扇發動機,就算是放到二十一世紀,也沒有幾個國家搞得出來。
雖然小推要做到這個程度,難度要比大推稍微低一點,不過這隻不過是1930年而已,不使用各種不科學的技術而達到這一點,已經足以笑傲全球了。
要知道,就算是外銷型的那一款推比3的離心式渦噴,那也是二戰結束之後的水準,現在公布出來,估計都能讓許多國家打破頭了,這可是實實在在的代差優勢了。
這款小推是在美帝歷史上F5用的J85渦噴上改出來的,本來就是全鋼結構的發動機,直接換泡沫鋼就減重很明顯了,所以加了一外涵道變渦扇之後,重量反倒降低了一點點。
當然了這樣做的後果是,發動機的直徑略微增大了一點,對飛機的影響就是阻力增大,F5本來就不以急速見長,現在就更低了,不過好歹超音速了,用來打二戰是完全夠用了。
這樣做的優點就是,採用兩油四彈的標準空戰掛載的時候,可以在900KM的地方,執行半小時的空戰任務,畢竟林封手中是一個大國,戰鬥機太過短腿的話,配置的時候會相當的苦惱。
而且因為這款發動機沒有加力燃燒室,所以虎鯊是用的軍退超音速的,出門吹噓自己能夠無加力超巡,似乎也沒有啥不對勁的地方,還是相當漲臉的。
林封之所以在飛機裝備上,顯得相當的慎重,那是因為從二戰,一直持續到冷戰結束,一直都是技術突飛猛進的時代。
鐵甲艦時代有這樣一種說法,全世界所有的戰艦,還躺在船塢裡面的時候,就已經顯得相當的落後了。
在這個時間段內的飛機,同樣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這樣的現象,那就是等你定型列裝的時候,就很可能已經落伍了。
所以他才在飛機列裝上,顯得無比的重視,盡量做好性能和成本的平衡,不能落後於敵人,也不能太過於堆砌新技術,導致成本飆升。
而且再考慮到明帝國是一個超級大國,一旦裝備一款飛機,那麼數量就會相當的驚人,所以需要充分考慮到未來幾十年的需求。
要保證這一款飛機,能夠在剛裝備的時候,作為一線主力壓制敵人的飛機,然後再作為二線飛機服役數十年,一直到壽命耗盡。
如果搞得隔個幾年,就全國大規模換裝一次,就算你鎖定了金錢,部隊裡面也受不了啊,後勤和飛行員非起來造反不可。
林封努力的讓自己的思緒飄了回來,對格魯門說道:「給我介紹一下,這款飛機的具體數據吧。」
雖然林封全程關注,對所有的數據都相當熟悉,不過前來視察的袁蔚婷等神姬不知道啊,所以需要現場介紹一下。
「這款飛機全長15米,翼展9米,全高3.8米,機翼面積24㎡,空重4噸,最大載荷4噸,最大起飛重量12噸,最大速度1500KM/H,最大爬升率120米/秒,實用升限15000米,轉場航程3800KM。」格魯門滿臉自豪的介紹。
這個性能數據,放到原時空六十年代,都算得上相當漂亮了,更何況這個剛剛進入單翼機時代的世界,所有的神姬都滿臉的不可思議,死命的盯著這款飛機看來看去。
「你是說,這款飛機,能飛的比神姬更高高快,而且還是快了三倍之多?」索菲亞第一個沉不住氣,咋呼了起來。
格魯門相當耐心的解釋:「當然,我們已經試飛過幾百次了,這個數據肯定不會出錯的。」
林封趕緊插嘴,要讓她們這樣一直問下去,今天的測試也就別做了:「你們的疑問,回頭可以慢慢看資料了解,我們先聽他說完,然後看看實際測試的效果。」
「嗯,飛機已經準備起飛了,對性能有疑問的,可以先觀察一下。」這是袁蔚婷第一個發現,場上的飛機已經開始準備起飛了,立刻就勸了大家一句。
實際上,這款虎鯊噴氣式戰鬥機,雖然飛行速度在這個時代,聽著似乎很嚇人的樣子,不過內在的那些方便解說的氣動和航電等子系統,其實拿出來更加的嚇人。
氣動外形上,因為需要保證飛行品質的同時,還具備極低的使用費用,所以全面繼承了F5E的氣動,採用懸臂式的下單翼,梯形主翼前緣後掠角為28°。
主翼上加裝了前緣機動襟翼,在機翼前端設計有邊條翼,再加上雙垂尾構型,高亞音速空戰之時,不管是垂直機動,還是瞬盤和穩盤,都相當的優秀。
在航電上也突破很大,全面採用了新式數據匯流排,模擬式電傳操控系統,讓飛行員終於第一次,脫離了和操縱桿較勁的駕駛體驗,得以真正的將飛機的機動性優勢發揮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