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三國之徵伐天下> 第二百八十七章 新的格局

第二百八十七章 新的格局

  孔融由宮人引領著進殿。 

  殿外馬良對荀彧說道:「楚王看中的都是些儒門學士。」 

  荀彧只是在大殿外面,靜靜的站著,剛剛吹過的微風把他衣服吹散開來,他竟然一句話都沒有說。 

  馬良心中不平的說道:「這是不是說,楚王要以儒學為用人標準?」 

  荀彧勸慰道:「不要這麼說。」 

  馬良指向那些大殿外面還在等待的其他人說道:「明擺著呀。」 

  荀彧作為曹操的外來臣子,自然自己做人的艱辛,他不僅僅要防止自己的這張嘴不能亂說,同時也不能參與任何人的事情,所以他勸慰道:「此次詔舉賢良,人眼都盯著,萬不可授人以柄。記住了:做著的,不要那麼說;能說的,未必照著做!」 

  也只是一個時辰的時間,宣室裡面傳來了一個傳報聲:「送孔融出宮——」 

  荀彧笑了笑,然後對著馬良說道:「這不,這回快了!」 

  接著,宣室裡面的傳報聲再一次響起:「楚王宣賢良龐統——」 

  荀彧、馬良兩個人站立在大殿外面,眼盯著龐統、孔融一進一出。 

  馬良嘆道:「參軍,你覺著了沒有,楚王做事比你我可是有勇氣得多呀!」 

  荀彧笑笑說道:「可不,你我快教不了他了。」 

  馬良說道:「才二十五歲,難以想象。」 

  荀彧低聲說道:「自古英雄出少年,人家率領幾千兵馬就打下一個宛城,控制了整個郡,又是數千兵馬打下荊州,數萬兵馬竟然能擊敗曹操、袁紹成為天下第一諸侯,是在是難以叫人琢磨啊!」 

  荀彧頭搖著,往殿內走去,側面地打探一下裡面的談話。 

  荀彧聽到了大殿之中傳來了聶澤風的笑聲:「……你說本王的做法對嗎?」 

  龐統的忙躬身施禮道:「對對對,楚王做得對!」 

  聶澤風的疑惑的問道:「是嘛,怎麼能一味忍讓,無所作為,因循舊化?那樣的言論不是莠亂國政嗎?你說是不是?」 

  龐統一味的奉承道:「是是是,楚王英明。」 

  此時,荀彧已經走進了大殿之中,聶澤風看見了走過來的荀彧。 

  聶澤風指著荀彧說道:「參軍,本王看就到這裡吧!」 

  聽到了楚王的逐客令之後,龐統連忙叩拜後由宮人引出。 

  龐統跨出大殿之後,荀彧問道:「大王覺得怎麼樣?」 

  聶澤風遙遙頭,嘆道:「三個人的學問沒法比。」 

  荀彧分析道:「那是,諸葛亮是可以是那種運籌帷幄,決戰千里之外的人士。」 

  聶澤風回復道:「對諸葛亮,要聽他的主意,人就不一定用了!」 

  荀彧一怔。 

  聶澤風不過馬上又開始有點猶豫的說道:「那麼一個狂妄的傢伙,朝廷也擺不下呀!」 

  荀彧解釋道:「大王既然唯才是舉,不用恐怕……」 

  反應極快的聶澤風:「用也可以,雖然少雷的稅收政策都是不錯的,國庫中的銀子是比較多,但是這些錢還夠用,我們還需要更多的錢,但是我又給天下百姓說我會永不加稅,那現在稅收實在是一個難題啊,自從賈詡有軍事將軍變成了三軍總參軍之後,軍事將軍,這個收稅的官一直空閑著,這樣吧,就任命他為軍師將軍,給我徵稅吧!」 

  聶澤風笑了,因為他想到是再打一次打勝仗,然後能幹出比漢武帝。比成吉思汗還要偉大的君主。 

  荀彧笑了,稱讚道:「大王的棋力又長了!」 

  聶澤風又說道:「孔融是個幹才,留在本王身邊做中大夫,萬事都管,萬事都讓他做。至於龐統,做個先生吧,學問還行,會改文章,又聽話。與其有本事不聽話,本王寧肯用一個聽話的!如果,合適的話我想讓他給魏延或者黃忠,這兩個老小子配一個軍師也好!」 

  荀彧試探的問道:「那其餘的賢良……裡面還是有不少人才。」 

  聶澤風然後回頭一看,一憋嘴說道:「不是有一個公車署嗎,先攢在那裡吧,視情隨時錄用嘛。不過,賢良中主張無所作為,因循舊化或以縱橫之言莠亂國政者,全部退回,一概不用,防止清淡誤國。」 

  荀彧帶疑惑的問道:「大王真的要以儒學為用人標準?」 

  聶澤風看了看荀彧,然後說道:「學問好,用他的學問!人材好,就用他的才幹!這就是標準!」 

  歷史刻意地安排了諸葛亮與聶澤風的這次會面。也許,聶澤風未曾想到,這個符合了他某些個人口味的《王道三策》成為了『罷黜百家,再尊儒術』的先聲,從而使儒學成為古代中國惟一公認的學說——國教,以致影響了他以後二千多年的中國歷史……」 

  而這個時候,熱鬧的是公車署,因為他們中間產生了難以想象的效應。 

  院中擁擠著各地來的賢良之士。 

  走在大街上,就能夠遠遠的傳來了鼓樂聲。 

  人群急切地騷動著。大門怦地開了。 

  進來的是宮廷儀仗,其後是傳詔的宮廷官員。 

  官員唱頌道:「聖旨到——」 

  眾賢良都恭敬候立。 

  進門的官員大聲宣佈道:「賢良諸葛亮」 

  諸葛亮忙從人叢中走出,躬身施禮道:「學生在——」 

  官員繼續倡道:「賢良龐統--」 

  龐統也從人叢中擠出,忙跪倒在地大聲:「學生在,在——」 

  「賢良孔融--」 

  孔融從人叢中走出:「學生在!」 

  官員大聲朗誦道:「三位賢良接詔--」 

  三人齊齊地跪地。 

  而旁邊沒有聽喊道聲音的儒生們,都交頭接耳,議論紛起。 

  官員督導:「詔曰:本王下詔舉賢良方正直言極諫之士,充實朝廷,以實現三代的至治局面,經殿試初征賢良諸葛亮為軍師將軍,掌管賦稅,龐統先生為楚王參謀,孔融先生為中大夫。欽此。…………」 

  宣讀完之後,眾人一陣讚歎。 

  「賢良龐統為先生——」 

  眾人又一陣讚歎。 

  「賢良孔融為中大夫-——」 

  又是一陣讚歎。 

  「軍師將軍,這可是一個最貴重的職位啊,這可是總參軍之前的職位啊!」 

  三人聽完之後,紛紛拜謝道:「謝楚王隆恩。」 

  官員繼續恭喜道:「著三位官員三日之內前往所在任職衙門報到。」 

  官員及儀仗撤去。 

  諸葛亮顯然地失望,因為他本來想取代賈詡成為第一謀臣,或者總參軍,而不是一個小小的稅官 。 

  龐統謙恭地回應著四面的道賀。 

  孔融對諸葛亮詫異的說道:「楚王對我極度地誇獎諸葛先生的學說,卻又為何只是任命先生為一個簡單的軍士將軍呢?」 

  諸葛亮笑笑道:「楚王也許喜歡吃雞蛋,卻又何必在意它是由哪只母雞生的呢?楚王就是楚王。」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曹節開始關係起了朝政,關心起來整個天下形勢。 

  王妃曹節的腳面前匍伏著諸多貴戚。 

  這一天,聶澤風在亭內看著各地報來奏報。 

  侍衛走來:「大王,王太后想請大王去一去,說是婚典的有些議程要與大王商量!」 

  聶澤風聽完彙報之後,便對著荀彧問道:「本王想了一下,興辦太學之事是否請本王的馬良先生主持?」 

  荀彧疑惑的回復道:「我已經按照楚王的意思,馬良臣已擬定任郎中令一職,大王請看,此為朝中一些重要職位的出缺,臣已擬定了個任補名單,這些人是必用之才,還請大王斟酌!」 

  聶澤風看了,然後淡淡的說道:「唔,倒是清一色的名儒。」 

  荀彧勸解道:「大王既已確立了用人標準,那就需用人不疑。」 

  聶澤風伸手握住荀彧遞過來的奏報,然後握住上報的奏報,回復道:「准了。」 

  而這一日,曹節邀請聶澤風到後宮一聚,當然對於這位楚王王妃,聶澤風不知道怎麼回復這個把自己間接地推到職位上的王妃。 

  剛剛進入了楚王王妃大殿的聶澤風,清清楚楚的看到賈詡候立在王妃曹節身前。王妃曹節進來打趣道:「……哦,楚王如此合作,可見他還是滿意我的安排的。」賈詡在一旁插嘴道:「楚王詔命參軍,明確一切安排皆從王妃的喜歡。」 

  王妃曹節卻有點生氣的說道:「可是有人卻對我說,楚王對婚典還不如對他的新政感興趣?」 

  賈詡忙在旁邊調節道:「楚王自然是把朝政看得更為重要。」 

  王妃曹節進一步說道:「楚王的婚典就不是朝政?如果婚典不是朝政,我這個王妃擺在什麼位置呢,江東使者都已經到鄴城一個月了,竟然還沒有見過大王,這個也就是朝政!」 

  賈詡竟然無言而對:「……」 

  王妃曹節,最終說道:「也罷,大王,和江東結盟實在有利於我們兩國的邦交。賈詡,你立即給我安排去。」 

  聽到王妃的命令之後,賈詡叩拜離去。 

  王妃曹節氣色十分不好。 

  王妃曹節喃喃道:「我現在是楚王王妃,雖然不是什麼賢妃,但是我也是六宮之主。」 

  而此時的江東則是戰火如火如荼,雖然孫策英勇無比,但是江東卻是豎排軍閥並存,荊州陳震按照聶澤風的意思暗中支持劉瑤、嚴白虎等人,就這樣,在荊州的支持下,劉瑤、嚴白虎,逐漸結成聯盟,和孫策的軍隊形成了拉鋸之戰,江東一直都在戰火紛飛之中,孫策一直想通過聯盟,徹底要斷絕劉瑤、嚴白虎的支持,而一舉蕩平整個江東。 

  [4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