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望族風流> 430.第430章 百家爭鳴

430.第430章 百家爭鳴

  一群儒者,都是各家學術的代表人物,他們在那些儒生或者士子面前會表現出極高的風度,會呈現出高不可攀的冷傲,在講學時會有極高的修養,讓人覺得他們是仙風道骨。


  可到了學術研討會上,涉及到前各家學術流派之爭,一個個會將本色暴露,每個人就好像打了雞血一樣,純粹是為爭吵而爭吵,為了動手而動手。


  好在禮部那邊也早有準備,在開這學術研討會之前,就派人在旁邊看著,一旦有什麼爭執,就會有人出來維持秩序,等這些學術界的大佬們被拉扯著回到自己的座位,卻還是誰都不服誰,沒辦法的事情,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沒有一個人流派有足夠的說服力來讓所有人接受,這就是個價值觀取向的問題,不能因為別人學的是理學,就說理學不好,但也不能說心學或者是別的學派沒有其存在的道理。


  這是個無解的題目。


  紀寧心想:「朝廷沒事組織這種學術研討會的目的是什麼,難道純粹是為了讓這些儒學學術名家到這裡來打一架,比比誰的拳頭更硬?」


  話說這會檯子上的徐孺最是囂張,拿起桌上的筆墨紙硯就往別人身上砸,甚至還往紀寧這邊丟過來,但準頭確實差勁,也沒打到紀寧的身上。


  「徐老三,再這麼放肆,別說跟朝廷上奏,剝奪你的儒名!」台下有人威脅道。


  「你們有什麼資格剝奪老子的儒名?老子的儒名可比你們這些後生高的多……」


  動手不得,乾脆就打嘴仗,噁心人的話說多了也不嫌,紀寧感覺到這群儒生深深的惡意,他是抱著來聽儒學思想,見識一下當今理學、心學和雜學的最高水平而來,可不是來看這群人吵架打架的。


  每個儒者,不但有自己的文名,還會有儒名,說白了就是在理學、心學或者是雜學思想中有較高造詣的,會被文廟所認證,獲得「大儒」的稱號,有了大儒的稱號,基本就是一張大永朝各地的通行證,到了哪裡都可以開壇講學,甚至可以向那些來聽課的學生收取一定的費用,作為「車馬費」和「茶水費」,每次都能得不少銀子。


  這就好像是一筆生意一樣。


  有了儒名,很多人會對其趨之若鶩,但若沒有文名,走到哪都會被人所冷落。


  整個大永朝,有儒名的人不少,但可以稱得上是「大儒」的,總數也不超過二十人,而且大多數都已不再出來講學。


  這徐孺,就是大儒之一,在儒學界很有名望,所以他才會如此自負。


  「肅靜!」最後,翰林學士劉檸終於忍不住怒吼一聲,登時將正在爭吵中的眾儒者的氣勢壓下去,場面恢復了安靜。


  所有人不說話,看著劉檸,想看看劉檸有什麼見地。


  劉檸冷聲道:「朝廷請諸位到此來坐而論道,不是讓諸位爭吵,關於心學和理學孰高孰低的問題,朝廷並無定論,既然諸位都覺得自己的學說應該被奉為正朔,那就應該拿出自己的理據來,在這裡爭吵有意義嗎?」


  即便在場許多人心中不服氣,但他們還是保持緘默,畢竟這是翰林侍讀,在朝中有一定的影響力,他們雖然儒名很高,但充其量也只是個儒生罷了。


  也會有儒生從政的,但因為其研究學問研究到很迂腐,他們在朝中也很難有很高的造詣,反倒是在文廟可能會有所建樹,所以即便這些人能考中舉人,他們也大多會選擇進入文廟,而不是入朝堂為官。


  劉檸也是氣的夠嗆,以他的名望,其實是沒法壓住眼前這些學術界大佬的。


  他擺了擺手,讓禮部員外郎胡江卓上來說話,胡江卓理了理鬍子,這才走上講壇,在眾目睽睽之下說道:「朝廷明年要見外蕃使節,是為萬邦來朝,到時朝廷會有一場儒學的辯論會,為彰顯我大永朝在學術界百家爭鳴,到時誰若可在這次辯論會中表現優良,不但可為我大永朝儒家所定名,陛下也會將此人奉為我大永朝儒學界泰斗宗師,列儒名第一……」


  一句話,也說明了朝廷為什麼要舉行這次的聚會。


  朝廷是要給外邦的人展現朝廷內百家爭鳴,是為了朝廷的面子,這些儒者只是被拉出來參加一場辯論會,當傀儡,最後被似模似樣封個宗師,再給個第一的名號。


  讀書人都好面子,這些從事學術界的人也不例外,聽到這話,那些大儒級的人物都面露得意之色,似乎「宗師」和「第一」的名號已唾手可得,別人都不值一提一樣。


  胡江卓繼續解釋道:「屆時,朝廷也會派出翰林院、禮部一些學術菁英,文廟也會派出一些德高望重的學士來參加,同場辯論競技,諸位可要有個心理準備!」


  開始時在場的這些儒者還爭吵不休,但聽說朝廷和文廟也會派人來跟他們爭奪「宗師」和「第一」的名頭,登時又一致對外。


  徐孺怒道:「憑什麼?朝中和文廟,難道還有比在座之人學問更高的?」


  「徐老三,你也不能如此自負,文廟中那些大學士和稱號大學士,不比你的學問高?」有人斥責道。


  「他們那算什麼?研究幾個破文字,敢問有對理學研究比老夫透徹的?」徐孺不服氣,他最見不得別人詆毀他的學問。


  開始已經沒有什麼爭吵,但就是為了讀書人的臉面,這些人又開始爭執起來。


  紀寧嘆口氣,低下頭來,他雖然能理解這些人的思維邏輯,也理解不了這些人的瘋狂,為了一個所謂的正朔之名,就要爭吵,意義何在?


  不喜歡心學的,始終不喜歡;不學理學的,怎會了解理學的博大精深?

  「說是百家爭鳴,但其實不過是百家爭,沒見有什麼鳴!」紀寧輕嘆著說了一句。


  趙元容就在旁邊,似乎聽到紀寧這一句,她側目看了紀寧一眼,隨即目光又收回。


  胡江卓又道:「諸位,今日就當是來年盛會的預演,你們各自將學問整理,編輯成冊,朝廷也會刊印,當作天下士子的教材之用!」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