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第185章 惡意干擾
八月初四,再過五日便是三年一次的科舉。
這日,天氣大好,紀寧終於結束了長達大半年的埋頭備考狀態,在朋友唐解、韓玉等人邀請下,一起租一艘畫舫到秦淮河暢遊,放鬆身心,調節狀態。
參加今年秋試的除紀寧外,還有謝泰和宋睿。
不過,在畫舫上,紀寧等人飲酒品茶聽歌曲取樂,絕口不談秋試之事。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對面的淸倌兒撫琴唱完《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唐解、韓玉等人聽得陶醉,一陣拍掌叫好,額外賞了淸倌兒十兩銀子。
原來,唐解等人還從天香樓請了一位淸倌兒陪同彈琴唱歌。
此時,紀寧等人已經連續聽了幾首歌曲,所以聽完《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后,唐解等人便打發淸倌兒退下,然後他們飲酒聊天。
淸倌兒退下后,宋睿感嘆地說道:「還是天香樓的淸倌兒唱紀兄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最好聽、音調最準確,其他地方的淸倌兒唱出來,總是難免有些走調。」
「那是當然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的新曲調的曲譜除了紀兄擁有,就柳如是姑娘獨有。」唐解笑道,「許多青樓畫舫派人假裝欣賞柳姑娘彈唱《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然後偷偷地把新曲譜寫下,但是都無法寫出新曲調的原樣,總是有點走調,差了一點味兒。」
韓玉開玩笑地對紀寧道:「紀兄,天香樓靠著你這首詞和曲賺錢不少,你是不是應該去天香樓分潤一下?」
紀寧淡笑地搖搖頭。
「再不濟,也帶上兄弟們天香樓免費享受一番吧。尤其是讓柳如是姑娘專門為我們彈奏上一曲正宗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宋睿道,「紀兄你有請,柳姑娘一定很樂意。」
紀寧飲酒一杯,然後說道:「恐怕令你們失望了。我已經很久不與柳如是姑娘聯繫,都不知道人家是否還記得我。」
其實,自從潛心苦讀大半年以來,所有心思都在四書五經上,他幾乎把柳如是給遺忘了。
也就是登上畫舫,剛才那位淸倌兒彈曲唱歌時,他才想起柳如是。
只可惜當初柳如是邀約,他沒及時應約,柳如是心存芥蒂,關係徹底冷淡下來了。現在想起來,不禁有些唏噓。
「這倒也是。你都大半年不找她,關係冷下來太正常了。淸倌兒平日接觸的人太多。」唐解有些遺憾到說道,「本來,你是最有可能成為柳如是姑娘入幕之賓的人。」
「不過,為了中舉,一切都值得。」唐解又道。
韓玉、謝泰和宋睿三人齊點頭贊同,深以為然。
因為考慮到紀寧將要參加秋試,唐解又立即把話題岔開,閑聊其他去了。
江風習習,與朋友隨意閑聊著天,品嘗美酒、香茗、點心和風味小菜,觀賞江面及江邊如畫的風景,紀寧可謂是身心放鬆,心情愉悅。
大約到下午申時,突然聽見江面上傳來叫聲,紀寧等人轉頭沿聲看去,看見在左邊江面上漂泊著一艘高大的畫舫。
畫舫的甲板上站著幾個儒服書生,正對著他們揮手叫喊,邀請他們上來一聚。
「紀兄,要上去熱鬧一下嗎?」唐解徵求紀寧的意見道。
紀寧見唐解等人都有登上大畫舫玩的意思,他本人也無所謂,便說道:「既然邀請了,就上去看看吧。」
接下,宋睿去吩咐船夫把畫舫向大畫舫靠近。
一柱香后,紀寧等人順利地登上大畫舫。
登上大畫舫甲板,紀寧才發現上面聚集了不少書生。
這艘畫舫也是被一群書生承包下來,暢遊秦淮河散心放鬆的。
「咦,紀公子也在!」隨著紀寧登上甲板,有人認出紀寧來,不由驚訝地叫起來。
其他書生聞言,定眼看去,果然是紀寧,都不禁驚訝起來,引起一陣騷動。
這也難怪他們感到驚訝,自從去年紀寧彗星般崛起,光芒四射,攪動整個金陵城后,但不三四個月,紀寧就消匿下去,潛心攻讀四書五經,謝絕了一切聚會宴會邀請。
現在在秦淮河上突然看見紀寧,豈能不驚訝?
被眾書生認出,並瞬間成為焦點,紀寧從容淡定地向眾人拱手作揖道:「紀某見過諸位才子。」
眾書生紛紛客氣地對紀寧回禮。
客套寒暄一番后,紀寧、唐解等人正式被引入畫舫內。
進入畫舫內,裡面還有一大群書生。
「各位兄台,大家歡迎紀公子、唐公子、韓公子、謝公子和宋公子到來。」在甲板上接紀寧等人的領頭的書生對畫舫內的人大聲叫道。
聲音剛落,眾人正想表示熱烈歡迎時,一個陰陽怪氣的冷諷聲搶先響起:「不過是一個不敢參加科舉的懦夫,有什麼好歡迎的!」
本來熱烈歡樂的氣氛,一下子如深秋一樣肅殺下來。
紀寧沿聲看去,臉上隨之露出不屑的冷笑。
那人不是誰,正是吳備。
不過,與去年不同,吳備那本來英俊的臉上多了兩道疤痕,破了相,氣質陰沉了許多。
看見吳備破相,紀寧立即猜測吳備臉上的傷疤是因為張臨武失蹤案被張府用私刑留下來的。
不等紀寧說話,唐解已經替紀寧反駁道:「吳公子,你的話有些失偏頗了。紀兄已經報名參加五天後的秋試,怎麼能說是不敢參加科舉呢?」
「是嗎?那恭喜了,終於鼓起勇氣邁出第一步。」吳備嘲諷地說道,「只可惜,盛名之下其實難副。要是落榜了,那可要遺憾啰——」
其他書生聞言,不禁交頭接耳起來。
關於紀寧參加今年秋試的事情,在金陵城已經討論了好幾個月。
因為吳備和秦楓的有意引導,再加上一些嫉妒紀寧的人推波助瀾,金陵城對紀寧參加秋試的最主流的論調,就是紀寧沒參加過科舉,很有可能會落榜。
吳備和秦楓的論調也是有一定客觀性的,科舉考試不是作幾首詩詞那麼簡單。許多著名的詩詞人終生不第,至死也只是一個秀才或舉人功名。而且,第一次參加科舉,各種不適應,心理緊張等等,同樣會導致發揮失常,以致落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