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趙四娘家> 第一百二十二章 欣欣向榮

第一百二十二章 欣欣向榮

  人生再不如意,生活還是要繼續下去。


  不知不覺間就到了季春,這日一大早,一個穿著粗布褂子的鄉民領著他媳婦兒行至了姜家灘村口。


  只見一輛又一輛滿載貨物的板車從村子里駛出,正絡繹不絕地湧向碼頭。夫妻倆驚訝地發現這塊曾經土瘠民貧的土地上,如今竟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原來當天是姜家灘村辦作坊交貨的日子。原定為五天一次的交貨日,由於貨品銷量太好,現在已經改成了三天一次。也就是說,這樣的景象隔兩天就能看到一回。


  其實粉絲這種東西,實在是沒有什麼技術含量可言。儘管姜家灘嚴防死守,就為防止方子泄露,還是有聰明人自行琢磨出了粉絲的製法。


  不過值得慶幸的是,姜家灘作坊已經走上正軌,即使交貨量由每次一萬斤增加到每次三萬斤也能夠確保及時交貨,並且保質保量,絕不粗製濫造。優質穩定的供貨,再加上姜家灘產的粉絲早已名聲在外,即使其他粉絲相繼湧上市面,一時間也沒有對作坊造成太大影響。


  作坊紅火,收益自然豐厚,趙四娘家也跟著賺了一筆。然而,有些貪財的趙四娘這回最欣喜的卻是她家收穫了極佳的名聲,至於賺了多少錢倒沒怎麼在意。畢竟她家僅佔了村辦作坊的兩成乾股,生意再紅火也終歸賺得有限。


  不過,樂衷於發家致富的趙四娘雖沒能在粉絲作坊上賺到大錢。卻又想到法子從其他地方找補——開設食品加工作坊,將產品暫定為醬菜、調料和豆製品等。一直經營著的趙家鋪、剛開沒多久的養鴨場、正在籌備中的作坊以及鎮上管理著的鋪子等,趙四娘家為了經營好這份家業。全家人日日都忙活得腳不點地。


  饒是這樣,趙永忠等實誠人在百忙中仍然不忘鄉鄰,熱切地關注著村辦作坊的成長。


  「產品太過單一的話,就算今日沒有倒閉,也遲早會要關門。」這是趙四娘時常掛在嘴邊的話語,用以激勵家人去發揮想象力研發新產品。


  可惜趙四娘的這份苦心收效甚微,鼓勵來鼓勵去就沒見一家人中有誰拿出個像樣的點子出來。唯一的成果恐怕就是激起了家人的危機意識。然而讓趙四娘無語的是,家人們最先擔心的卻不是自家鋪子的存亡。


  原來趙四娘的那些家人杞人憂天地認為,粉絲作坊若只生產粉絲的話前景堪憂。於是他們強烈要求趙四娘再替作坊想個點子出來,幫助鄉親們渡過可能出現的難關。


  點子是這麼好想的?別說我想不出,就是有,又豈能再把賺錢的金點子拱手送人?對於家人這種極其「敗家」的想法。忙於摟銀子的趙四娘當然不會予以理睬。


  然而其他人倒還罷了。卻總不好拂了外公的面子。最終,由於姜老爺子也開了口,趙四娘只得咬牙應了,任命地搗鼓起了新點子。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姜家灘這片貧瘠的土地上實在是長不出什麼特產,一定要找出一樣來的話,那也就只有水裡的魚了。於是這回趙四娘決定讓作坊生產魚面和魚腐。


  魚面和魚腐,顧名思義。就是混有魚肉的麵條和豆腐。不過這兩種產品在製作成型后,一個要經過烘乾。一個要經過炸制。如此處理之後,可以保存很長時間,就能如同粉絲一樣販售到遠方。


  對於趙四娘的點子,姜家灘的全體村民當然是舉雙手贊成,而周掌事在試吃過由魚面和魚腐製作出來的各種菜肴后,也當即拍板決定大量訂購。


  和預想的一樣,魚面和魚腐在市場上獲得了極大的成功,甚至蓋過了粉絲的風頭。


  值得一提的是,魚面確實是新點子,而魚腐只能算是舊點子,還是所有權不在趙四娘手中的點子。


  原來當日,趙四娘已經把魚腐的方子連同魚丸的一起賣給了汪掌柜,且說好了三年之內趙家鋪都不再銷售魚腐,而今趙四娘想要大規模生產它,事先當然要徵得汪掌柜的同意。


  趙四娘早就聽說用到魚腐的「四喜丸子」這道菜,已經成為了慶豐樓的招牌菜之一。如今招牌菜中的主料就要由秘方淪為大街貨,趙四娘還真擔心汪掌柜會不答應,於是想著用另一道獨門菜譜去換。不過汪掌柜實在太過厚道,聽了趙三娘的請求,二話不說就答應了下來。


  唯一讓人擔心的是,無論是粉絲還是魚面和魚腐,都要大量使用番薯。而由於事先不知道番薯這種粗糧還能派上大用途,姜家灘乃至其他村莊都沒有儲存太多番薯。即便姜家灘已經專門安排人去遠地收購,但可以預見收回來的番薯即將跟不上生產。


  今年上半年的生意快要結束了。


  即便如此,姜家灘人都很滿足。作坊已經紅火了好幾個月,它所得的利潤足以讓全村人衣食無憂,今年再也不會有人餓死了。何況作坊還會再開的,下半年收了番薯,又可以繼續生產了,多好!


  「咱是從趙家村來的,想找從咱村搬來的趙永忠兄弟……」立在村口的夫妻倆好不容易才等到車流散去,隨即尋了個村民問路,人家一聽說是來找趙永忠的,趕忙放下手中的活計,當即領著倆人往趙家鋪走去。


  「大哥,我像是聽見了鴨叫聲。咦?這少說也得有上百隻吧?這戶人家得養了多少鴨子呀!」趙家村村民指著官道旁的那道一眼望不到盡頭的圍牆好奇地問道。


  「上百隻?呵呵,幾千隻都有!這是永忠兄弟家的養鴨場。這不快到端午了嘛?昨兒個他家還特地給咱村每戶人家送了一籃子鹹鴨蛋,香得流油。」姜家灘村民滿臉笑意地說道:「這可怎麼好意思喲!咱村受了他家這麼多恩惠,還沒來得及給他家送禮,反倒先收了禮!」


  莊戶人腳程快,說話間就到了趙家鋪。聽說趙家村的老鄉來了,趙永忠忙從鋪子里迎了出來,一看,原來是趙安和他媳婦兒趙氏。一問才知,夫妻倆今日是要去江北看望外嫁到那兒的閨女。趙老爺子得知后,就讓夫妻倆替他順路捎個信兒。


  說起趙安家,雖然他家也姓趙,卻不是趙氏一族中人,而是二十幾年前搬來的外來戶。不過這並不影響趙安和趙永忠的友情,兩個人也曾一起上山砍過柴,也曾一道下水捉過魚,是無話不談的好朋友。直到各自成了親,忙著養家糊口,這才漸漸淡了下來。


  見到了好久未見的老朋友,趙永忠登時喜出望外。他知道,趙安家境極其貧寒,根本湊不出像樣的嫁妝,這才不得不把大閨女遠嫁去江北。於是,即便夫妻倆再三表示出門時已經吃過早飯,趙永忠還是把他倆拉進了鋪子,好好招待了一頓。臨行的時候還硬塞了一籃子紅油鹹蛋和兩大串五香肉粽,這才肯放他們走。


  其實夫妻倆的閨女即將臨盆,這回是特地去親家送催生禮的。只是他家並不寬裕,勉強才夠溫飽,家中又有兩個半大小子,實在是拿不出啥像樣的禮。勒緊褲腰帶才從嘴裡省出了兩斤紅糖錢,又東拼西湊來了大半籃子雞蛋,這才好意思去登親家的門。如今得了趙永忠贈的節禮,總算是能體面地走親戚了。


  滿臉喜氣的夫妻倆再三道謝后一路行至碼頭,擔心人多會把籃子裡頭的鮮蛋碰壞,愣是抱著沉甸甸的籃子不肯撒手,急切地等著渡船的到來。


  還好沒過多久,就瞧見渡船載著滿船人從江對面緩緩駛來。


  趙安媳婦兒眼尖,船還在江心的時候就看見船客中有對眼熟的小姐弟,不由得暗暗嘆了口氣。


  趙氏娘家窮,婆家更窮,可再窮也不至於餓死——趙家村土地肥沃又依山傍水,只要手腳勤快,總有口飯吃。可是江北的那些漁村就不同了,自打朝廷下了禁海令,日子就一天比一天難挨,不少人家陷入了絕境。閨女上回來拜年的時候就嘆息道,和她婆家有親的這對姐弟家已經臨到斷炊的前夕,家裡頭大人又都病得起不了身,雖說在不斷地賣兒賣女,可兒女總有賣盡的時候,也不知道還能撐多久。婆家倒也想伸手幫上一把,無奈是自身難保……


  等到姐弟倆下了船,趙氏這才注意到原來他們一行共有三個人,另有一個十二三歲的小姑娘緊緊貼在姐弟後頭。可讓趙氏感到詫異的是,他們仨雖穿著粗布衣服,卻衣裳周全,而那姐弟倆更是渾身上下散發著勃勃生機。這並不像是過不下去了呀?(未完待續……)i1292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