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知恩圖報
送走了董氏一行,姜月娥明顯地感覺到姐姐和姐夫的情緒有些不對,不禁大感詫異。
「姐,剛剛還有說有笑的,這會兒怎麼啦?」姜月娥問道。
「小姨,沒啥事兒!我爹、我娘他們不過是在感慨咱家四叔終於要成家立業了,一時心情有些激動。」趙四娘胡扯道。
其實趙四娘一點兒都不介意把老趙家的那些齷蹉算計扒出來曬一曬,可考慮到爹娘的意願,特別是她不想讓趙永忠在姜家人面前太過難堪,決定還是不把事情的原委吐露出來。
「是呀,我只是在感慨,當年我嫁過去時還是個半大孩子的他四叔,一眨眼都要娶媳婦了,這日子真是過得太快了!」姜氏掩飾道。
聽了這個解釋,姜月娥似信非信的,不過比起這個,有件事兒讓她更好奇。
「姐,這個李家姑娘看起來是不錯,可我怎麼覺得你們對她家也太好了一點兒?就說送給她家的那兩份兒禮吧,要說你們也只是拐著彎兒的親戚,有必要送那麼重的禮嗎?」姜月娥把心中的疑問說了出來。
「小姨你不知道,這李家不僅是咱家的親戚,還是咱家的恩人呢!」趙四娘代為回答道。
其實昨兒趙永忠準備送些東西給李家,當時趙四娘覺得雖說她想把趙永孝對她的恩情在李家身上補報一二,可她剛剛已經照顧過李家的生意了,而兩家畢竟不是太近的親戚,送那麼兩封點心就足夠了,再加上一隻母雞絕對算是厚禮了。
可趙永忠硬是使眼色讓她同意把那袋米也送過去,趙四娘就覺得有些詫異了。要知道長樂鎮附近的幾個村子都很少種植稻米,因此這兒米價要比白面貴得多,最普通的米也得賣上八文錢一斤。雖說汪掌柜怕送太重的禮他們不肯收下,就沒送大袋的米,而是送了兩小袋,可每小袋米少說也有五十斤。也就是說,那袋米至少值四百文錢。
儘管趙四娘看到趙永忠期盼的眼神,很爽快地答應了。可她心裡還是覺得有點兒過了。
等到回來的路上,當趙永忠見買了這麼多布,提出第二天再送李家些尺頭時,趙四娘忍不住問出了心中的疑問,這才得知了其中的原委。
原來十幾年前,趙永忠剛一成親,家裡就打發他去鎮上做零工。同樣是在鎮上幹活兒,給自家看鋪子的趙永年能得到五文錢的飯貼,去隔壁麵館叫一碗湯麵回來當晌午飯吃,而做體力活兒的趙永忠卻連一文錢茶錢都得不到,只能吃自備的乾糧。
鎮上的零工並不太好找,幸運的是,由於里正家的介紹,趙永忠多半時候能夠在梁記找到份兒活兒干,而當年李家的飯鋪就開在梁記的旁邊。過世的李翠萍她爹李忠強偶然發現未來女婿的三哥蹲在牆角邊嚼著乾巴巴的乾糧充饑,心中不忍,便招呼趙永忠進去吃飯,實誠人趙永忠當然不肯了。在李忠強的一再勸說下,趙永忠才肯喝下一碗熱湯。後來但凡趙永忠去梁記打工,李忠強都會給他送去一碗熱湯。這一送就是好多年,直到李家的飯鋪停業為止。
這份情趙永忠一直都記在心裡,一直想要報答李忠強。只是他身無分文,眼見李家陷入困境,就只能站在一旁干著急。如今家裡的境況好了些,趙永忠當然想要盡自己所能去報答李家了。
「小姨,雖說那位李家爺爺已經過了世,可這份恩情咱家永遠記得!現在好不容易有些能力了,怎麼能不去報答一二呢?」趙四娘一臉鄭重地說道。
「四娘啊……」趙永忠聽小閨女的道出了他的心聲,直感動得不知該說些啥好。
「爹,咱們好好乾活,多賺些錢,爭取在四叔成親時多送些禮金!」趙四娘加油鼓勁道。
「誒!」趙永忠重重地點了點頭。
趙三娘見到他們父女倆旁若無人的互動,撇了撇嘴,心裡嘀咕道:自個兒受了趙喬氏的誤導,以為李家人不是什麼好東西,這才對人家不冷不熱的。和妹妹知恩圖報的高大形象比起來,自個兒就顯得有些忘恩負義了。哼!說到底都是趙喬氏那老妖婆不好!
由於這會兒離晌午還遠,鋪子里的客流量不是很大,閑不下來的趙永忠就帶著趙三郎,把王和泉送來的罈罈罐罐分成好幾趟,小心翼翼地運回了姜家。
等父子倆回到鋪子,姜氏姐妹倆就開始忙起了一家人的晌午飯。一家人吃過飯不久,就迎來了鋪子的第二個高峰時段。
雖然說今天沒有商隊上門,接近晌午時分鋪子里還有不少湯水和菜肴沒有售出。可是因為客人們口口相傳,在碼頭上打工的人基本上都知道這兒有家物美價廉的鋪子,很多人都願意來鋪子里消費上一兩文錢。於是沒一會兒功夫,吃食就基本上銷售一空,使得不少晚來一步的客人跌足長嘆,直呼來晚了。
還沒到正午,一家人就有說有笑地帶著傢伙事兒回到了姜家。
到了院子里,卻沒有看到楊氏和姚氏的身影,問過姜華后才知道,婆媳倆吃完晌午飯,就又跑去磨番薯漿了。
姜氏一跺腳,剛要和姜月娥一塊去石磨那兒把楊氏換回來,就看見婆媳倆一人拎著一個沉重的大木桶回來了。
「娘,不是讓你在家帶帶梨花就行了嗎?幹嘛跑去干這麼累人的活計?」姜氏一面說,一面搶上去將楊氏手裡的木桶接過。
楊氏笑道:「這點兒活計算啥?以前在船上風吹日晒,乾的活計比這不知辛苦多少倍,你娘我不照樣幹得好好的?你呀,盡瞎操心!」
姜月娥也勸道:「這些活兒都有咱們呢,以後你就不要管了。就好好在家享享福吧!」
楊氏搖了搖頭,拒絕道:「你娘又不是七老八十了,我今年五十歲還不到呢!哪裡就到了享福的年紀了?真讓我天天悶在家裡啥都不幹,那才會悶出個好歹來呢!」
趙四娘想了想,說道:「確實,老是悶在在家裡什麼都不做,那樣反而對身體不好。不過外婆,您也不能剛吃完飯就去幹活兒呀?而且雖說如今才是初春,可這兒正午的日頭也挺烈的。您這樣頂了個日頭,要是曬出個好歹來可怎麼辦?」
楊氏一聽,心裡甚是欣慰,說道:「還是四娘最懂我的心啊!四娘說得對,這個時辰是不合適。唉,其實我也不想挑這個時候的,只是……」
見楊氏欲言又止,姚氏解釋道:「我和娘一大清早就去挑了幾筐番薯拿去洗乾淨了,原本打算吃晌午飯前全部磨好的,可是去了好幾趟,石磨那兒都有人。雖說鄉親們見咱們來了,都願意讓咱們先用,可娘不好意思搶著用,就堅持把番薯先挑了回來。後來想想,就挑了晌午這個肯定沒人的時候去了。」
姜氏聽了,嘆道:「鄉親們知道咱家做生意,都把石磨緊著咱家用。他們都是等咱們用好了,才跑過來使。我看了心裡也過意不去呀!」
趙四娘沉吟道:「確實,咱們每天又要磨豆漿,又要磨番薯漿,老是占著石磨……這樣吧,反正咱們手上也有幾個閑錢,不如就買個石磨回來吧!」
姜氏反對道:「我看石磨就不用買了吧!咱們就吃點苦,趁著人家不用的時候……」
趙四娘勸道:「娘,節省是好事兒,可是有時候該花的錢它就得要花!咱們家的活計可不少,有功夫跑去一遍遍地查看石磨空不空,倒不如把那心思直接花到活計上面。畢竟石磨它也不值幾個錢,為了那點兒錢真不值當!」
經過趙四娘的這一番勸說,大家都同意添置一個石磨。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