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封官
才一進房,衛澤便脫下外邊穿的孝服,命人去傳膳。
如果不是知道他無心朝政,不懂馭下之道,周瑛華說不定會佩服他的鎮定從容和臨危不亂。
宮女們端著掐絲戧金黑漆大捧盒,魚貫而入。
次間擺了張黃花梨雕鏤捲雲紋月牙桌,是平時吃茶、用點心的地方,晚膳就擺在這裡。
衛澤在這裡用飯,理當在正廳擺飯,偏他喜歡清靜家常,沒讓擺在正廳,堅持在次間用飯。
周瑛華從暖閣出來,在泡著花瓣香水的銅盆里洗凈手,「曹侍從呢?」
提起那兩人,衛澤神色一黯:「他倆是外臣,不能留宿內宮。」
從前衛澤帶著曹平和陸白到處晃,沒人會說什麼。現在進了宮,宮裡規矩大,曹平和陸白不是閹人,必須避嫌,天黑后只能待在外宮的僕役房中,不能入內廷。
這也是譚和川非要挑撥周瑛華和衛澤的原因之一,他是唯一一個能繼續留在衛澤身邊伏侍的近侍,只要讓衛澤對周瑛華生出嫌隙,那他就是真正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連內閣大臣都要看他的臉色行事。
在南吳,皇子們從小就被送出內廷,交由保母教養。皇子們長大之後,大多和母妃不甚親近,反而和身邊的侍從、宮人非常親密,甚至有皇子對近侍比對親生母妃還要好。
譚和川打的就是這個主意,天子面前的紅人算什麼,他要當的,是天子最信賴的人。
只可惜他高估了自己的分量,錯估了衛澤對周瑛華的信任。
「陛下……」
周瑛華才喊出一聲,衛澤立刻抬起眼帘,盯著她看,細長鳳眼微微眯起,明顯是不高興了。
周瑛華安撫他:「當著外人的面,該有的規矩還是不能少。」
說著話,她給衛澤挾了一筷子油鹽玉蘭片,守喪不能食葷,桌上雖然琳琅滿目,擺了十幾隻碗盤,其實清一色都是素菜,豆腐麵筋、蒓羹菜芽兒,連粥都是素的。
倒是有一盅燕窩湯,可燕窩其實沒什麼滋味,平時吃它,全靠本身的雞湯提味,沒了雞湯,委實難以入口。
衛澤夾起玉蘭片,咬了一口,眼睛忽然一亮,玉蘭片就是筍片,可他吃進嘴裡的,分明是一塊滑嫩的脊肉。
兩人對視一笑,心領神會。
「陛下準備給曹侍從和陸侍從封個什麼官職?」
總不能讓他倆一直無所事事,衛澤身邊只有這兩個可以用的人,當然不能浪費。之前讓譚和川吃苦頭,已經震懾住他二人,現在正是收買他們的好時機。恩威並施,才能收攏人心。
而且,景春殿的內總管已經定下是阮伯生,加上曹平和陸白,周瑛華不需要再多餘布置眼線了。
衛澤臉上微微一熱,環顧一圈,沒有立刻回答。
周瑛華朝如意使了個眼色,如意會意,領著稱心和一旁侍立的宮人們悄悄退出次間。
撒花帳簾放下來,隔絕了外人的窺看視線,東次間里只剩下衛澤和周瑛華二人。
燈燭靜靜燃燒,宮裡的紅燭是特製的,沒有油煙,蠟油從蠟柱上淌下來,凝成一道硃紅色瀑布。
沒了外人,周瑛華說話沒有顧忌:「是不是朝臣反對你封賞他們二人?」
「不是。」衛澤一攤手,有些破罐子破摔的勢頭,「我什麼都不懂,連六部官員到底是做什麼的都不懂。永寧侯說可以把他們倆送進吏部,先封他倆做個從六品的員外郎,以後再升遷。」
吏部掌管官員的任免、考核、升降、調動,吏部員外郎可是肥差,等他倆熟悉吏部內的規章,以後繼續往上爬也不難。
聽著還真是個不錯的美差,可崔泠怎麼會那麼好心?
他這是想架空衛澤,第一步就是隔絕衛澤和心腹侍從的往來。曹平和陸白擔任外職,公務纏身,勢必會和衛澤疏遠,長此以往,衛澤身邊還能剩下幾個忠心伏侍的侍從?
周瑛華偏不讓崔泠如意:「依我看,不如封他倆做黃門侍郎。」
黃門侍郎是內朝官員之一,是除太監、侍衛外,唯一能夠出入內外宮廷的官員,負責侍從皇帝,傳達詔令。級別官職雖然低微,但卻是和皇帝距離最近的天子近臣。
衛澤撓撓腦袋:「我不懂,永寧侯說他倆不認字,不好分派差事,只能先到吏部找個閑職,看著風光得很,俸祿不低,還不容易鬧笑話。我覺得員外郎還行。」
「誰說不認字就不好分派差事了?」
周瑛華淡笑一聲,黃門侍郎只是個跑腿的活兒,誰都能當,吏部的員外郎才是真的得會點本事才能夠服眾。
曹平和陸白兩眼一抹黑,去了吏部,一沒有淵博的學識,二沒有發達的人脈,三沒有響亮的出身,只會受人嘲笑戲弄。封他們做員外郎,兩人不僅不會感激,說不定還會在心底偷偷抱怨衛澤。
「你現在是西寧的皇帝,你說什麼,就是什麼。孟丞相有個外甥天生口吃,先帝封他做禮部侍郎,要他去招待外國使臣的時候,朝里可有人站出來說什麼?曹侍從和陸侍從是伺候你的舊人,有功於國,你想恩賞他們一個官職,正是天經地義。」
衛澤立刻點頭如搗蒜:「我都聽你的,明天我就去下旨。」
「……」
目的這麼輕鬆就達到了,周瑛華一時有些茫然,對著繼續低頭吃飯的衛澤看了半天,不知是該喜還是該憂:喜的是衛澤幾乎對她言聽計從,以後她的報復計劃將會暢通無阻。憂愁的是這傢伙果然是衛文帝的親兒子,偏聽偏信,她說什麼,他就信什麼。
等真相浮出水面的那一天,衛澤會不會恨她入骨?
不過那時她大概已經大仇得報,心愿已了,此生便是無欲無求,不論衛澤變成什麼模樣,她都不會動容。
只能先走一步是一步了。
沉默片刻,周瑛華決定再進一步,「這事不能由你說出口。」
「為什麼?」衛澤咽下半隻松花蛋,抬起頭,一臉茫然,「你才說我為他倆封官是天經地義。」
周瑛華不答反問:「孟丞相和永寧侯之間可否和睦?」
衛澤拄著筷子想了想,「永寧侯是孟丞相的女婿,說不上和睦不和睦,反正孟丞相說什麼,永寧侯大多不會反對。」
「那封曹平和陸白做黃門侍郎的事,交給孟丞相去處理。」
讓崔泠和孟謙義窩裡斗,才是最省力的報仇方法。
眼下崔孟兩家關係微妙,雖然時有爭執,暗地裡也勾心鬥角,但說到底還是站在同一個利益群體之上。
之前孟家想推舉衛姓旁支遠親繼任皇位,而崔泠挑中衛澤,兩方為了皇位之事鬧了不少爭端,孟巧曼更是直接把崔灧和馮堯的兒女扣在侯府當人質。
可即使如此,崔孟兩家終究還是沒有撕破臉皮。等衛澤安全抵達西寧國,孟謙義知道衛澤是大勢所趨,立刻和崔泠攤牌,這對近年來時有摩擦的翁婿轉眼又成為最親密無間的合作夥伴,齊心協力把衛澤送上金鑾殿。
周瑛華想讓崔泠和孟謙義決裂,必須從衛澤這邊下手。
衛澤有些犯難,「孟丞相連上了十幾道摺子,讓我尊孟貴妃為母妃,永寧侯私底下暗示我不能答應。」
他眼眸低垂,沉聲道:「我不想認那個女人做母后,她當著宮人的面呵斥我。」
句尾的調子漸漸放低,漸趨於無,有種訴委屈的撒嬌意味。
衛澤的出身太低,孟貴妃想做太后,偏偏膝下無子,劉皇后又占著嫡妻的名分,孟家便把主意打到衛澤身上:如果衛澤認孟貴妃為母,那不管孟貴妃是側妃還是貴妃,都能登上太后之位。衛澤也能通過認母改換出身,雖然他是皇帝,但奴僕之子出身的皇帝,和貴妃之子出身的皇帝,還是會有很大不同。
大概是覺得孟家的提議兩全其美,衛澤絕對不會拒絕,孟貴妃對衛澤的態度算不上恭敬,甚至有幾分頤指氣使,彷彿衛澤只是個一無所知的毛孩子。
衛澤受不了孟貴妃對他的輕視,加上厭惡孟丞相步步緊逼,心裡已經悄悄向崔泠靠攏,畢竟是崔泠把他從南吳國接到西寧國的。而且崔泠刻意縱容他的放誕無忌,不會要求他時時刻刻必須端著帝王的架子。
周瑛華不由失笑,孟貴妃果然囂張,衛澤以帝王之身親赴靈堂,她不忙著籠絡討好他,竟然還是當著外人的面給衛澤難堪——難怪她榮寵多年,身後還有孟氏一族獻計獻策,卻始終鬥不過來自異國的劉皇后。
要不是崔泠背叛盟約,轉投孟氏,聯手誅殺薛家滿門,逼得太子自戕,這西寧國的朝堂,哪裡會容得孟家說一不二?
想到此處,周瑛華忽然心中一動。
衛文帝新喪,宮裡的局勢雲波詭譎,刀光劍影中,衛澤懵里懵懂,孤身進宮,昨天夜裡,他到底經歷了些什麼?
雖然周瑛華自信他最後能夠化險為夷,有驚無險地登上帝位,但誰知這中間有多少艱難險阻?昨晚短短的一夜間,有多少人成了刀下亡魂,有多少陰謀詭計煙消雲散,又有多少無辜生靈枉送了性命?
一場宮廷政變,從發生到結束,往往只在頃刻間。成王敗寇,沒有人能未卜先知,眨眼間的一個細微改變,可以影響整個朝堂的格局。
每一任新帝的繼位,表面上看去都是風光得意、名正言順,誰知道其中經過多少艱難曲折?
即使有崔泠護持,衛澤昨晚肯定還是險象環生,說不定還差點沒了性命。
可他什麼都沒說,甚至沒有和周瑛華訴過一句苦,道過一聲委屈,彷彿他只是隨隨便便往衛文帝的靈堂一站,所有人立刻放下各自成見和私慾,對他俯首稱臣,爭相擁立他登基為帝。
他擔驚受怕一整夜,坐穩皇位的第一件事,不是封賞功臣、收買人心,也不是得意洋洋地巡視宮廷,而是立刻派人接周瑛華進宮。
可她沒有絲毫觸動,一心只顧著自己的謀划。
即使知道待在這個人身邊只是為了藉助他的身份,這一刻,周瑛華還是軟了心腸,愧疚里夾雜著幾分說不清道不明的紛亂思緒,「也罷,曹平和陸白的官職只是小事,不必為他們兩人去勞動孟丞相,讓阮伯生去辦就是了。」
衛澤響亮地嗯一聲,「我都聽你的。」
用過晚膳,聽得永巷深處鐘聲陣陣,這是在催促守夜的侍者關閉宮門。戌時過後,除了巡守的侍衛,任何人不能在宮內隨意行走,違者立斬。
內監喚來轎輦,請衛澤起駕回景春殿。
衛澤伸了個懶腰,一甩袍袖:「朕今晚就在這裡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