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零一章 準備
就這樣,突厥來襲的消息就這樣從長安城的北門傳開了。
才剛剛結束了那一場真武會引發的大混亂,許多人也並不並知道這是真是假。
全都將信將疑,只覺得這回不是會什麼唯恐天下不亂的人在造謠。
畢竟只是聽說而來的。
如果真是遇到了這種緊急情況,怎麼可能就這樣隨隨便便的傳出來了,就不怕他們恐慌,亂成一團嗎?
之巨的這和有可能是謠言。
大部分人都是沒怎麼在意。
只不過,他們沒看到的是,在北門兩人的情況罷了,
如果看到了,一個傲慢的守將,和一個帶著緊急情報的斥候,他們一定能明白,為什麼這個消息,就這泄露給他們這些草民的原因了。
而此時的皇宮之中,在得到了斥候確切的情報過後,華文帝等人,則沒有懷疑這事情的真假。
因為那一份書面的軍情報告,正是負責北方鎮守突厥的大將親手寫的,並且還蓋上了華文帝發的特別認真列印。
傳令的那一個斥候,華文帝之前也見過,他可以確認,這個任可信。
至於突厥直逼長安的情報,他也是相信有可能的。
古代之所以要攻城,一個一個城池拔出,然後才能開始向前推進,那是因為作戰,糧草是絕對的重要問題。
也就是吃的問題。
一支軍隊沒有吃的,就算戰鬥力戰再怎麼請,就算是一個打十個,餓個半死也是發揮不出什麼戰鬥力的。
甚至還有可能還沒有又開打,就已經跑路了。
如果向前進軍,不把自己被后的敵軍城池佔領,拔出掉,那麼糧草和補給的問題,那就很嚴峻了。
就像是橫叉在你身後的一個定時炸彈,後方的糧路,根本就不可能安全。
截了你的糧草和補給不說,甚至是截斷了你的退路。
什麼時候突然前後夾擊,那麼可就是腹背受敵了。
這棟多面受敵的局面,也是行軍打仗極為致命的一個情況。
唯一為了避免這些諸多問題,遇到敵軍所佔領的城池,那就必須要一定拿下,然後才能繼續進軍。
不然的話,那機會就是等於自斷後路。
這就就出現了那些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情況,憑藉著極少數的人,堅守某個地勢險要的險關,就可以將數十倍百倍的敵軍阻擋在外,不能繼續前進。
但現在所率領突厥十萬大軍直逼長安的禿仁可汗卻又是另一種情況。
第一他們作為游牧民族,作戰方式,就是與傳統的農耕文明國家不同的。
不要說是他們的戰士,就是連他們的女人小孩,能起能騎善射,從小就是在馬背上長大的。
他們的馬匹,同樣也是充足無比的。
為了保障行軍速度,他們甚至可以一人配備兩匹馬,交替輪換著趕路,並且也是完全有能力操控的。
如果他們真的做得夠隱蔽的話,做得足夠快的話,甚至連前線傳令的斥候還沒有把消息送回長安,他們就有可能已經感到長安,就像是神兵天降一樣,打他們個措手不及。
另外作為純騎兵,他們可以選擇繞而不攻,直接繞過那些易守難攻的城池,選擇進攻大華的首都長安。
在快速的佔領后,以戰養戰,足以支持長安城百萬人口的幾個糧倉,要補給他們,簡直就是九牛一毛,所以他們才可能會做出這一種冒險的舉動。
而不管再怎麼說,這樣冒險的作戰,都是冒著極大的風險的,如果沒有絕對的把握,華文帝也是覺得禿仁可汗是不可能貿然行事的,一定是得到了什麼情報,知道長安大亂,所以才會如此果斷的出手的。
就像是之前前朝那樣,同樣是在長安城,皇位爭奪,長安大亂,最後的勝利者剛剛坐上皇位不久,當年的那個什麼可汗也使就像現在這樣,果斷出兵,繞而不攻,千里奇襲,就從那個屁股還沒坐穩的皇帝那裡撈了不少好處。
現在這禿仁可汗,恐怕也是繼承了家族遺傳的血統,也是在這長安大亂過後,故技重施的來了這麼一出。
只怕是之前真武會的行動,就是已經包括了告知突厥,讓他們過來收拾殘局,幫助「打造亂世」的了。
只不過可能瞎眼老頭他們沒想到,他們的計劃,並沒有能夠完全實施,被他們阻止了。
恐怕現在準備到來的禿仁可汗,和那些突厥騎兵,還以為現在的長安城,就是想瞎眼老頭和他們承諾的那樣,亂成一團,隨他們進出搶掠的情況。
但現實的情況雖然不是那樣,但也沒有好到哪裡去。
在那一場大戰過後,長安城原本就不多的守軍,就已經消減近半,根本就不足一萬。
要面對沒有攻城器械的十萬突厥騎兵,固守長安城的話,還是有機會等到鎮守邊陲的主力趕來的。
但是現在的長安城,在那一場大戰過後,也沒好大哪裡去,尤其是之前的那一隻大蜘蛛,毀壞了不少建築與街道,就連之前堅固的城牆,都是被砸崩了幾道口子,目前還沒有完成修補。
至於在未來一到兩天就會到來的突厥大軍?恐怕也是趕不及了。
真要等到那時候,原本堅固的長安城,就只能是一隻缺了口子的水桶了。
但現在他們還有時間準備,一條兩天,即便不多,那也是可以做一些事情的。
畢竟就這樣放任那些突厥蠻子進來為所欲為,他們可不會坐以待斃,就算是不能避免慘劇,也是要讓他們流點血,知道痛才行。
不過這有談何容易。
突厥十萬騎兵,那可不是容易對付的。
雖然現在長安人口數百萬,但是那些都是沒有接受過軍事訓練的普通百姓。
要讓他們面對這些能騎善射的突厥騎兵,就只就是送死當炮灰。
況且站戰場上最恐怖的,不是兇狠的敵人,而是膽怯的隊友,這才是一支軍隊最害怕的地方。
人多又如何,照樣是會被專業的軍隊殺得丟盔卸甲的潰逃而去,歷史上以少勝多的戰爭,大概都是如此的,幾千勝幾萬,甚至是十萬烏合之眾,那完全都是有可能,並且極有可能的。
不過這一個對策,又談何容易,大臣齊聚,確實么有一個人能夠提出什麼,全都沉默不語。
只有柳隨風一人向前走了一步,似乎有了什麼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