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搞事的藝術
猶豫了一會,這才說道,「在下一介刁民,提拔什麼的就不必了,此次前來,只不過是祝賀一些,順便辦一點事罷了。」
「祝賀?順便再辦一點事?」
華文帝聽到這話,突然有事眉頭一皺,只覺得好像柳隨風這個傢伙此次前來,並非祝賀這麼簡單。
從柳隨風的眼神中,也沒有看出一絲放棄妥協的神色。
尤其是嘴角那一絲微笑,更讓華文帝確定了柳隨風必定還要搞事。
「嘩」
想快點結束這一場對話的華文帝,也主動伸手去那柳隨風肩上的那一塊牌匾,反卻被柳隨風一側步,躲開了。
這些也更落實了華文帝的想法。
「你小子!究竟想幹什麼!」
聽到華文帝的話,剛剛退開的大批兵馬,又是緊張起來,紛紛又圍了上來。
終於弄好胯下馬匹的岳雲天,也來默默騎在馬上,在後面默默看著。
只想看看柳隨風是怎麼作死的。
一臉的幸災樂禍。
「嗚…不要…」
九龍大轎中的唐婉兒,聽到這個聲音,這個語氣,也知道實情惡化,向她最不希望的情況發展了。
「別緊張,可這麼多外邦友人和長安的百姓在這看著呢。
有什麼話好好說不行?偏要動刀動槍,這影響了不太好。
你可別忘了,身為一國之君,你的行為,可是一個國家的形象,別亂來哦。
萬一一不小心把我弄死了,明天上了一個《時代》雜誌頭條,被燈塔國帝國主義勢力抓住機會抹黑,可就不好了。」
被重兵包圍的柳隨風,完全一副有恃無恐的模樣,狡猾的壓低了聲音。
在柳隨風的提醒下,華文帝左右看看,也才發現,原來這一切,柳隨風早就算計好了。
經過之前那一番大鬧,整條太平街的人,幾乎全都在盯著迎親隊伍在看。
各國的商人。
長安的百姓。
之前在還在研究學習建築樣式的那些外來遣華使。
甚至是原本那些在使館里的各國使節,也都走了出來,不知道發生了什麼,正看著這一切的發生。
很明顯,柳隨風之所以選擇在這個地方跑出來搞事,絕對不是沒有考慮的。
如果說在這裡把事情鬧大的話,加上柳隨風本身就是一個話題人物,那恐怕就要傳遍全世界了。
這才讓原本有些發怒的華文帝壓了壓火氣,在眾人面前並沒有太失態。
而是向前走了一步,又靠近了柳隨風一點。
「你到底想要幹什麼,別給我亂來!」
聲音是比之前小聲了一點,還是語氣之中,仍是可以感覺到那一份不快。
「我?我當然不會亂來。」
不會亂來?鬼才信你!
這是華文帝聽到柳隨風這句話的第一反應。
早就見識過柳隨風的狡詐,如今已經落入了他的圈套里里,華文帝可不信柳隨風不會亂來。
但他乃一國之君,他可不會就這樣更讓柳隨風牽著鼻子走,只要柳隨風敢越界一步,挑戰他的威嚴,他馬上就會成全柳隨風想死的願望。
尤其是在這種不快的情緒下,絕對不會猶豫一下。
但正當他不想去那那一塊牌匾時,柳隨風卻又主動交給了他,並且聲音也自然無比的放大了無數分貝,態度也變得恭敬無比。
「公正無私,一言而萬民齊,這是小人對文正陛下的最深刻印象。
公正廉明,沒有私心,只要一句話,百姓就會齊心協力將事情辦好。
十八歲上馬,二十四歲打天下,如今更是剷除了關隴一族最大的毒瘤——秦家。
在為二十多年來,開科舉,收邊疆,精簡機構,接受批評。
廢除了下跪磕頭、女子纏足等陋習,打造聯賽以俠義之道帶動傳統美德的復興。
甚至是要成立元老大臣會監督自己的行為,限制自己的權利。
各種大規模、超時代的改革、變法也稱出不窮,效果立竿見影。
直至今日,已經帶領當年戰後滿目蒼夷、人心惶惶的大華步入了這麼一個盛世。
文化豐富,經濟發達,武力強盛,乃成為了萬國朝拜的超級強國!
之所以能使得大華二十多年來取得如此成就,正是因為陛下您的一系列英明決定,說是千古一帝,都是不為過!」
「呃……這個?」
華文帝被柳隨風實在贊得有點不好意思,甚至對著突如其來的畫風突變,給弄得有些懵逼了。
本以為柳隨風是要做出什麼出格的事情來,沒想到突然當著各國友人,這麼多百姓的面,狠狠的拍了他的馬屁,這可讓他有些猝不及防。
被柳隨風當著這麼多人這麼一贊,還真有一點飄飄然的感覺,甚至之前的那幾份不快,也都突然消散了,反而是帶著幾分得意的愉悅。
但此話一出,作為諫議大夫的魏徵,和整天在華文帝耳邊用旁敲側擊的方式輔佐的長孫皇后,也看出了柳隨風的套路來,知道這華文帝又是要被愉快的牽著鼻子走了。
那一種方法,也正是魏徵和長孫皇后兩人最常用的套路。
那就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拍一輪馬屁,把華文帝給拍蒙逼。
然後再搬出堯舜禹或者孔子孟子那些上古大賢,以他們自帶的「賢者光環」的行為,來對照如今華文帝的做法。
告訴她該怎麼怎麼做,而又不該怎麼怎麼做。
這是以下諫上最基本的套路,也是最安全的套路。
一般來說,只要不是那些桀紂那等昏君暴君,稍稍有一點自知之明的君王,都會接受意見,稍作自我反省的。
畢竟伴君如伴虎,除了君主開明之外,進諫水平,也是大臣長命的一個重要指標。
基本原理就是讓他開心,然後在搬出一個足以挑戰他威嚴的大人物,來挑戰他的威嚴。
這樣就不會讓他丟了面子,畢竟就算是皇帝,誰又敢說自己高於堯舜禹,誰又會覺得不如孔孟這些大聖人而丟臉呢?
能被人們用來與這些上古大聖賢比較對比,那就已經是一種至高的榮幸與認可了。
不過現在的情況,是嫁女兒聯姻這種家事,而是關於國家決策的國事。
要遠比朝堂上那些事情要複雜得多。
不然長孫皇后與魏徵,一個作為唐婉兒的媽媽,一個作為從小看著唐婉兒長大的忠實大臣,看著唐婉兒哭得如此難受,又何嘗不想勸一勸華文帝這事。
之所以沒有,那就是他們並沒有把握,不知道該怎麼解決。
現在看到柳隨風替他們站出來,在裡面,其實也是帶著幾分支持的。
只不過,接下來的話要怎麼說,這就是柳隨風今天能否活著離開的關鍵了。
既不能傷了華文帝面子,又要在不影響兩家的情況下替唐婉兒把這門婚事推了,這談何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