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樂不思蜀
第四十三章樂不思蜀
時間過的很快,張太極來到寧海州已經半個月。這些日子他過的很悠閑,每日里都享受著最尊貴的待遇,走到哪裡人們都是熱烈歡迎,也不能不歡迎,因為他的『太極液』治療疫病,效果實在太好啦!可以說是液到病除,不知挽救了多少必死的病人!?
經過張太極的『靈丹妙液』開竅以後,大夫也找到對症用藥的方法,都明俊已經可以正常的進食,偶爾還能下床走動,這讓不老赤非常高興,對張太極感激非常,吃的、住的、用的,全都提供最好的。
張太極倒不覺得如何,張家畢竟也是土財主,日常用度都還不錯。
可是跟張太極每天一起玩耍的孩子們,覺得跟著張太極這些天,過的就是神仙的日子,每天都有吃不完的好吃的,想玩什麼就玩什麼,還有人專門伺候!他們真是愛上了和張太極一起快樂的玩耍!
張太極前些天開始學習騎馬,高頭大馬他不敢騎,請不老赤專門給他挑了一匹性格溫順的矮馬,並由蘇海親自教他騎術,陪著他練習。
無論前世今生,張太極都沒有騎馬的經驗,所以當他第一次騎在馬上,心裡不由得有些害怕,趴在馬鞍上,什麼動作也不敢做。
蘇海牽著馬走了幾圈,張太極才找到一點感覺,慢慢的放鬆身體,用雙腳踏實馬蹬,雙腿用力夾著馬身,穩定住身體,一手抓著韁繩,隨著馬的動作,身體也跟著自然起伏。
看他有些樣子,蘇海放開手在馬屁股上拍了一下,小馬向前跑了起來,張太極有些興奮又有些害怕的大叫起來,隨著馬的奔跑,那種馳騁疆場,征服一切的感覺油然而生!
報平安的信鴿早就放飛回到家裡,韓月娥不放心張太極,派了幾個可靠的下人趕過來,同時帶來家裡的消息,家裡一切都好,韓月娥依然每天早上分發『太極液』,去往各地發賣『太極液』的人們,照樣非常賺錢!
左右無事,張太極就踏實的住在這裡,頗有些『樂不思蜀』的意味,自從學會騎馬之後,他每天騎著馬和穆倫他們到處跑,治理疫病,同時傳揚名聲。
就這樣又過了半個月,張太極才向不老赤告辭回家。由於牛奶充足,『太極液』做了很多,可以大量的供應,所以牟平附近的疫情,基本得到了控制。
不老赤對張太極再三挽留,應該是調查過張太極的家世,提出如果張太極願意留下,他可以保舉張百里在寧海州為官,
張太極自然是婉言謝絕,寧海州無論是地理位置,還是人口結構都不是他心中理想的根據地,不老赤無奈只能以重禮表示對他的感謝。
本來跟蘇海談好『救一個人要一頭牛』的條件,沒辦法履行,因為治好的人實在太多,多到無法統計,再說也不是每個人都出的起一頭牛。
張太極提出要五百頭牛馬做報酬,達魯花赤.不老赤非常慷慨給了八百頭,張太極自然不會跟他客氣,高興的答應。
不老赤真是不缺這些牛馬,他的牛羊馬匹等各種牲畜多的難以計數。寧海州大部分的牧民,都是為他的家族放牧。
穆倫和其他五個孩子,被張太極以為自己放牧牛馬的名義拐到手。這六個是他認真挑選過身體素質,品性都不錯的。
六個孩子也非常願意跟著張太極,他們都是孤兒,留在這裡也是給不老赤家族做牡奴,還不如跟著張太極做牡奴,起碼有好吃的!張太極真的只是讓他們做牡奴嗎?!
幾百頭牛馬,從膠東趕到膠西那麼長的路程,可不是容易的事。單單是挑選合適的牛馬就用了三天,張太極挑了牛馬各四百匹,牛就盡量要正在產奶的牛,方便回去以後收集牛奶,馬也沒有隻挑成年的,小馬駒子也要一些,公馬母馬都有方便繁衍。
這些馬都是蒙古馬,蒙古馬體形矮小,其貌不揚,然而,蒙古馬耐勞,不畏寒冷,能適應極粗放的飼養管理,生命力極強,能夠在艱苦惡劣的條件下生存。四個時辰可走一百多里路程。經過調馴的蒙古馬,在戰場上不驚不詐,勇猛無比,歷來是一種良好的軍馬
元朝對民間的馬匹管控極其嚴格,前期每當遇到重大的軍事行動,朝廷即臨時在民間強制性的徵調措施,從民間徵用軍馬時,蒙古人與各級官員可以得到一定照顧,允許保留部分馬匹;漢人與南人的馬匹則往往全部徵收。
伯顏當權時期,不但禁止漢人擁有兵器,而且連馬匹也禁,「朝廷疑漢官甚,南人不得置軍器,凡有馬者皆拘入官。」雖然這條禁令不可能得到完全的執行,但是也體出現民間的馬匹數量有限。
為什麼現在張太極能明目張胆的擁有馬匹?這是因為去年權臣伯顏倒台以後,元順帝起用脫脫當政,改元「至正」,宣布「更化」,就是所謂的「脫脫更化」。其中的一條就是開放馬禁,允許民間擁有馬匹。
不老赤安排蘇海帶著五十個蒙古騎士,驅趕著牛馬,護送張太極回膠西。一路上他們不能進入城鎮,晚上只能在野外宿營,遇到大片的農田還需要繞行,所以兜兜轉轉行進的速度十分緩慢,一天也走不了幾十里路,這還是那些蒙古騎士,都是放牧的好手,如果換做不懂牲畜習性的人,牛馬早就跑沒影了!
張太極也真是被磨得沒了耐心,讓蘇海帶人驅趕牛馬慢慢走,他則是帶著張福和穆倫等六個少年各自騎馬,沿著官道往膠西奔去。
幾個孩子像是出籠的小鳥,都撒了歡的放馬疾奔,感嘆終於不用慢慢吞吞的走路。等離開隊伍跑遠了,張福突然讓眾人停下馬,問張太極道:「我們這麼走了,萬一遇到危險怎麼辦?」
一句話點醒了張太極,他這才想到,自己和穆倫他們都是孩子,張福是個成年人,但只是個文弱書生,幾人缺乏自保的能力。現在的天下可不是那麼太平,要是遇到強盜匪徒可怎麼辦?
張福對於自己的一時糊塗,沒有及時的阻攔張太極,非常的自責。他已經習慣於聽從張太極的安排,甚至已經算是『盲從』了
轉身返回去吧,蘇海他們走的不是官道,誰知道現在他們走到哪裡。無奈之下,只能是硬著頭皮繼續往前,其他五個孩子,小孩子心性不一會就忘記了緊張,還是嬉笑打鬧,一副少年不知愁滋味的模樣。只有穆倫稍微懂事,不住的呼喝著幾個小孩子,讓他們消停一些。
幾個人一路沿著官道,天不黑就住宿,太陽升的老高才出發,盡量挑那些人多的路來走,遇到同路的往往還要跟人結伴而行,可以說是小心謹慎,張太極一直提心弔膽,心裡期盼千萬別出事!
往往是事與願違,天不遂人願!這一天幾人來到一片樹林前面,這裡前不著村后不著店,路上也沒有行人,大道蜿蜒的穿過樹林,沒有別的道路,張太極向樹林裡邊望去,只見林木茂密,遮天蔽日,看不到盡頭,不時的有像夜貓子一樣的鳥叫聲傳出,自然給人以陰森恐怖的感覺。
張福和穆倫都不住的往樹林裡邊觀看,那五個小孩好像也意識到危險,不再追逐打鬧,而是面色嚴肅的看著張太極,等他拿主意,總這麼等著一會兒天黑了更不好辦,張太極打定主意,高聲喊:「大家都跟上,我們以最快的速度通過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