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四章 計核平計劃(二)
為了能夠更好的打擊日軍的機場,林定遠決定給bf-1o9h戰鬥機加掛最新裝備的三十六管蜂窩三十毫米白磷火箭彈,這原本是為了加強bf-1o9h戰鬥機的對地攻擊力所研的,白磷的特性和強化之後對金屬的腐蝕性無疑是攻擊日軍機場的最好選擇。
費長空開始部署頻繁的空中偵察,並且開始安排機群進行佯動,以吸引日軍的注意力,達到突然襲擊的目的,實際上林定遠還有一樣殺手鐧沒有拿出來,不是林定遠不想拿出來,是因為這個設備現在狀態並不穩定,用林定遠的話說就是貓一天狗一天的,費長空也清楚一些關於這個名叫雷達的設備,但是其的具體功效是否有說得那麼神奇?費長空認為還是要看事實說話,如果真的能夠料敵先機,那麼他完全有信心可以用二百架作戰飛機擋住上千架的日軍戰機,並且給予其重創。
要知道空戰最為重要的就是先現和雲層待機伏擊,前者是運氣,後者則完全要靠運氣了,如果先行佔領攻擊高度起突然襲擊,就會給予敵軍以重創,打亂敵軍來襲的攻擊陣型,給敵軍造成混亂的同時,予以重創。
林定遠策劃的襲擊是針對日軍在淞滬戰場外圍海域的日軍海軍航空兵的主力,就是日本海軍的航空母艦作為目標,因為缺少相應的魚雷和重型轟炸機,對於擊沉日軍航母林定遠沒抱什麼希望,但是最新研製的白磷特種彈在爆炸瞬間可以產生過三千度的高度,熔化其命中的部位,艦船尤其是作戰艦船,其的設計要求和建造要求比一般的船舶要求高得多,如果是船體內部出現區域性的損壞,那麼就必須返回日本本土進行大修,以日本的工業實力,如果給日軍停泊在淞滬吳淞口外的多達八艘的日軍航母來一個千瘡百孔,也夠日本人忙活二年的,讓日本人在家修理破爛,無疑會讓試圖大展身手的日本海軍航空兵的兵力投入受到影響。
尤其是日軍第一批投入的新銳戰機基本全部都是海軍航空兵的艦載戰鬥機,所以,林定遠迅的批准了費長空的作戰計劃,在林定遠看來,費長空的作戰計劃多少還是有一些的冒險,但是這是戰爭環境下,既然是戰爭就勢必將會冒險,犧牲也是在所難免。
不過,對於林定遠來說,經過連番的血戰,他終於也現了所謂蝴蝶效應最為要命的問題所在,那就是雖然他能夠先知先覺,不過討得的便宜也不過是在戰術層面上,同時等於在戰略層面上給了日本人重要的提醒,保康基地展得氣勢如虹,但是也同時推動了世界大戰之前的軍事科技的衍生和爆,比如德國的戰機、坦克和日本的零式戰機的提前問世,這些都是蝴蝶效應的餘波。
中日兩國巨大的綜合國力差距,讓蝴蝶效應的作用和量得以施放,林定遠清楚自己所面對的所謂蝴蝶效應不不是泛泛的指一件表面上看來毫無關係、非常微小的事情,可能帶來巨大的改變,而是應該隨著事物展的結果,對初始條件具有極為敏感的依賴性,初始條件的極小偏差,將會引起結果的極大差異,可以說所謂的蝴蝶效應是混沌學理論中的一個概念,簡單的理解成「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是混沌系統的重要特性之一,而且,在混沌系統中,初始條件十分微小的變化經過不斷放大,對其結果會造成極其巨大的差別,自己在戰術上沾的便宜,註定要在戰略上償還,而這將是絕對得不償失的。
對於林定遠來說,改變歷史才是他所有努力的成果,但是改變了歷史,他就等於失去了最大的優勢,而且歷史生的蝴蝶效應未必會向著有利於中國方面所傾斜,就等於千辛萬苦的努力,最後也有幾率讓受益者成為日本人,這才是林定遠最難以接受的。
不過,林定遠早就搶先從德國和歐美高價收羅了一批核物理學家和工程師,林定遠始終相信早起的鳥兒有蟲吃,其實對於林定遠所生活的年代,核物理研究,尤其是第一階段核武器原子彈的製造已經不是什麼秘密了,關鍵的是所需的條件,不需要在大量的反覆計算和摸索,對於林定遠來說原子彈是核武器之一,其是利用核反應的光熱輻射、衝擊波和感生放射性造成殺傷和破壞作用,以及造成大面積放射性污染,阻止對方軍事行動以達到戰略目的的大殺傷力武器,而最初的原子彈主要利用鈾235或鈈239等重原子核的裂變鏈式反應原理製成的裂變,對於原子彈來說,其的裝葯僅僅只限於鈾235、鈈239和鈾233三種裂變物質,中國國內的鈾礦的礦石有土狀、粉末狀,也有塊狀、鍾乳狀、腎狀等等,尤其是湖南境內的土狀鈾礦被稱為鈾黑,而廣西境內開採出來的塊狀的則稱為瀝青鈾礦,土狀的鈾礦沒有什麼光澤,塊狀的則具有瀝青光澤,鈾礦石是具有放射性的危險礦物,但是防護條件有限,林定遠也是毫無辦法,面對日本人來勢洶洶的進攻,國人除了犧牲就再無他法了。
最為,主要的是湖南與廣西兩地林定遠可供挖掘開採的鈾礦數量極為有限,而鈾235則是原子彈的主要裝葯,老外按照林定遠提供的基本數據和公式進行了反覆的演算,但是其要求的工作環境和硬體設施則就需要林定遠去想辦法了,林定遠非常清楚要獲得高加濃度的鈾235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因為,在自然界內天然鈾235的含量很低很低,甚至低到了讓林定遠無語的地步,鈾元素的同位素化學性質幾乎沒有差別,而且它們之間的相對質量差也很小,因此,用普通的化學方法無法將它們分離,採用分離輕元素同位素的方法也無濟於事。
所以,保康的「核平」研究所為了獲得高加濃度的鈾235,德裔猶太科學家和一些歐美科學家們曾用多種方法來攻此難關,最後林定遠拍板定案決定採用氣體擴散法終於獲得了成功,林定遠非常清楚氣體擴散法的有效,但是這一方案卻面臨一個巨大的問題,那就是所面臨的投資很高,並且耗電量很大,雖然如此這也就成了林定遠的救命稻草和獨木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