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庶女被太子退過婚,如今又步步高升,這真是她的造化啊,先前因為江四小姐的八字不好才退的婚,如今,那等兇險的瘟疫之地,那庶女都能平安歸來而且立下大功,這哪裡是八字不好!
長安街上。
「哎呦小公子這麼久沒來!」藥鋪掌柜熱情的迎了上來,依舊一身男子打扮仇妤和作書童打扮的青雲。
不知是不是他的錯覺,總覺得這位小公子變了許多,比之前加了幾分平易近人,彷彿有春風環繞,氣度大不一樣。
「公子這段日子,可發生了何事?」掌柜試探的問。
仇妤笑著搖了搖頭,光下意識的望向門口,不知道溫常恭這幾日可有在藥鋪出現過,他可痊癒了?
心中不受控制的為他擔憂起來,仇妤卻沒有察覺到自己的變化,掌柜的笑著,「公子的傷葯大受好評,這段日子我這藥鋪都要被踏破門檻了!」
「辛苦掌柜的,過一會兒我便讓人把傷葯送來,另外這是一張藥方,江南一帶的瘟疫雖然被控制,但還需要預防,這藥方是從江南一帶拿來的,掌柜的可以放心。」
江南?「天啊,小公子莫不是去了那等兇險之地?」掌柜當即變了臉色,可是看著仇妤清瘦的面龐,還好平安回來了。
仇妤沒說話,只是從袖中取出那一塊用油紙包著的胰,推到他跟前。
掌柜的有些疑惑,將那物事拿在手上,打開一看,有些驚訝:「這是胰?」
他又舉起看了看,見手中的胰成色均勻,味道幽香馥郁,其中夾著細小的花瓣,更難得的是,足夠精緻。
「這麼精緻的胰子倒是第一回見,公子這是從何得來?」
江仇妤對著掌柜的行了半禮,「這是家中侍女偶然做得,還請掌柜的幫忙相看相看」
掌柜的這下可是真驚住了,再拿起那塊胰仔細看了又看,眼中有些不可置信,但到底是有些見識,道:「只是不知公子那侍女如此手巧,竟還能作出香胰來了。」
他話里有試探的意思,仇妤又如何聽不出,淡笑道:「也是她自己機緣巧合之下,琢磨出來罷了。」
只聽掌柜的又說道,「胰向來金貴的很,這進貨的渠道也是隱秘,所以這價格一直虛高。有些商家便是想賣,也難以進貨,難得你這侍女有這巧手。」
想起之前自己家中夫人在買的東西,心裡隱隱有了些想法,卻也沒去細問,只道:「卻不知小公子今天來的打算?」
仇妤將自己的想法說了,末了朗聲地道:「開鋪現在自是不成,想著掌柜見的世面多見識也廣,給指點指點,或者在掌柜的藥鋪寄賣你看可行不?」
掌柜的把玩著手中的香胰,思量著道:「寄賣是可行的,但既然是寄賣,這盈利肯定要一分為二的,如果小公子要把這香胰放我這賣的話,我願意和小公子四六分,而且只需小公子提供這香方子,製作胰的人手和材料都由我來出,你看如何?」
四六分,人手材料自己都不用出力只用出香方子,這便宜不佔就是傻呀!當即,仇妤就跟掌柜的把契約書擬好了,本來仇妤是想把這胰放在寶顏坊寄賣的,又轉念一想,寶顏坊都有胰了,自己的過去也只是替寶顏坊打響口號,還不如自己找一家名氣好的藥店,現場製作然後現場賣的好。
幾日下來,仇妤忙著找製作胰的作坊,最後決定把位置放在春暉堂的後院,正好有幾間朝陽的矮房,這樣一來做好的香胰湯子馬上就可以放在磨具里,由專門的工人拿到前廳售賣,又考慮和藥鋪平時的經營衝突,春暉堂的掌柜做主把隔壁的鋪子買了下來打通了兩間鋪子的後院,準備開一家專門賣胰的小樓。
小樓命名桑珠香坊,既叫桑珠,仇妤已經擬好了製作香珠的香方,這香珠既可以放入香囊香袋隨身,也可以撒入帷幔驅蚊防蟲,這一決定可又樂壞了春暉堂的掌柜,這江小郞可真是個經商奇才。
這日,仇妤帶著茯苓白芷幾個丫頭在房裡描著香胰外包裝的花樣子,桑珠香坊的裝修已經快完成了,作為坊主的仇妤那是變著法的想開業點子,最後選擇描寫漂亮的香盒子打算讓青雲拿到外面做好了送到桑珠香坊里交給陳掌柜,用來裝做好的香胰,然後買多的客戶還附贈香珠。
這些天可是忙的不可開交,這時青雲端著一副上好的文房四寶說是大少爺送來的。
仇妤在府里脾氣好,從不做欺壓奴僕的事情,待人處事也大方,連著大少爺江連偁也覺得以前是自己小看了這個四妹,不由得想跟她處好關係。
「放下吧,把我前些日子納的兩雙鞋給大哥送去」仇妤頭也不回的跟青雲交代。
「是,小姐。」
這時,季節已是深秋,樹葉全都飄落,冬天的腳步漸漸近了。
但是在仇妤的桐花小築確是看不出半點蕭條,院子里栽的全是油桐,一棵棵蒼翠挺拔,油桐與油茶、核桃、烏桕並稱中國四大木本油料植物。油桐至少有千年以上的栽培歷史,據仇妤所知油桐是直到1880年後,才陸續傳到外國。?
院子西邊挖了個小池子,岸邊開遍了一叢叢的小野花,藍盈盈的花瓣在風中起舞,與別處相比,這裡竟是一片生機盎然。
到了農曆十月初一這一日,是人們上墳祭祖的傳統日子,多供以秋季豐收之物,意在報告祖先全面收成完畢。
在這一天上墳除了燒紙以外,還用彩紙剪做衣帽,焚於墓前,有「十月一,上墳燒寒衣」之說,意為祖先捎去過冬衣服。
而這個朝代的百姓多是用「煎餡食」祭祖。
盛京除了上墳祭祖以外,還於傍晚到野外路口,為沒有後人的死者祭祀,添「禦寒衣」。
江家老太太極為看重這個節日,所以打算在這一日帶著全家去觀雲庵祭祀祈福。
「馬上逢寒食,途中屬暮春。」
農曆十月初一一大早,趁著天蒙蒙亮,江老太太就打發身邊的大丫頭碧涵送祭祀要用的服飾來桐花小築,又叫碧落、碧霞、紫珠、紫玉幾人前往各院,該送衣的送衣,該起早的起早,整個江府可謂是燈火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