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我哥是孔明> 四十六計

四十六計

  讓人沒有想到的是,守在旁邊的梁習忽然說道:「可是軍師,聯軍也有可能分兵。」


  陳登不禁向梁習投以讚賞的眼神,旋即又說道:「不是可能,而是必然,聯軍必然會分兵進山,否則它就會始終處於追不上,打不著的被動挨打境地。」


  梁習點了點頭,又道:「如果聯軍真的派小部隊分兵進山,則我軍的地形之利就將不復存在,那時,我軍又該怎麼辦?」


  陳登不語,眼神卻投向了諸葛均。


  「怎麼辦?好辦!」諸葛均淡淡地道,「憑你幾路來,我只一路去!」


  「憑你幾路來,我只一路去?」陳登聞言頓時兩眼一亮,說道,「這話說得精妙!」


  諸葛均不覺有些有汗顏,這話可不是他說的,而是後世建奴首領**哈赤說的,儘管哈利油恨死了清國,卻也必須承認,**哈赤是個軍事天才,大明帝國的百萬大軍被其不到五萬八旗兵所擊破,便是鐵的明證。


  如今,諸葛均不過是借鑒薩爾滸之戰的戰術而已!


  當然,泰山之戰的兇險程度要遠遠超過薩爾滸之戰。


  薩爾滸戰役是明清之際重要戰役。也是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以少勝多的典型戰例。薩爾滸之戰由明朝發動,后金處於防守地位,然而該役竟以明軍之慘敗而告終,並由此成為了明清戰爭史上一個重要的轉折點。此役之後明朝對后金之戰略態勢由主動變為被動,明朝於東北地區的藩籬逐漸喪失,日後雖調兵譴將、征加糧餉卻再也無法獲得對后金的戰略主動權,並直至王朝覆滅。


  建奴五万旗兵只需面對二十萬明軍,而徂徠山之戰,一萬徐州軍卻要面對十幾萬聯軍!兵力相差如此懸殊,又豈是兇險倆字所能盡說!?不過,還是那句話,徐州軍已經沒有退路,退則必死,往前沖或者還能殺出一條活路!

  黑暗中,陳登忽又嘆了口氣,說道:「三公子,你可曾想過,當你集中兵力擊破其中一路精兵之後,又如何擺脫其餘各路精兵的圍追堵截呢?」說此一頓,陳登又道,「假如吾沒有料錯的話,聯軍各路精兵之間的距離必定不會相去太遠,你動其一路,則其餘各路必然會蜂擁而至,前堵后追,層層截殺。」


  「那也沒什麼。」諸葛均淡淡地道,「老套路,比一比咱們的腳快,還是袁曹兵的八字腳快,我想還是我們要快一點。」諸葛均想到後世革命軍的運動戰,想這樣的事情難不倒我。


  「你是想分兵?」陳登神情微動,又道,「分兵之後,又如何再次集結?」


  諸葛均頓時默然,這的確是個問題,需知這可是在古代,根本就沒有什麼便捷有效的通訊手段,一旦分了兵,再想完成集結可就難了,尤其是在泰山這樣的原始森林裡,分兵后再想重新集結,那就更是難上加難了。


  究竟要怎樣才能實現快速而有效的集結呢?

  秋末的黃昏來得總是很快,還沒等山野上被日光蒸發起的水氣消散.太陽就落進了西山。於是,山谷中的嵐風帶著濃重的涼意,驅趕著白色的霧氣,向山下遊盪;而山峰的陰影,更快地倒壓在村莊上,陰影越來越濃,漸漸和夜色混為一體,但不久,又被月亮燭成銀灰色了。


  遙望遠處,莽莽群山與浩瀚星空幾乎融為了一體。


  俯瞰山下,隱隱可見星星點點的火光,那是徐州軍的營火。


  徐州軍已在山下建起了大寨,既屯兵,又屯民,從山寨撤離時,諸葛均也把山區救起的百姓都帶走了,全加起來大約有六萬五千多人,雖然這些婦孺老幼會加重徐州軍的負擔,但這麼做完全是值得的。


  因為,要不了幾年這些孩子就會長大,就會成為兵源。


  至於那六千育齡婦女,卻能給徐州軍生育更多的孩子,提供更多的兵源!

  望著星星點點的營火,諸葛均忽然心頭一動,想到了一個絕妙的想法!


  幾乎是同時,陳登也轉頭望向了諸葛均,顯然,陳登也想到了什麼。


  諸葛均微笑道:「軍師可是有了應對之策?」


  陳登微微一笑,不答反問道:「三公子似乎也有了良策?」


  諸葛均點點頭,說道:「峰火戲諸侯啊!」說完,與陳登大笑起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