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抗戰之逐日軍刀> 第一八五十九章 得與失

第一八五十九章 得與失

  李漢也不知道日本人的反應會這麼大,他原本以為這次可能是二十九軍要為自己背黑鍋了,沒想到最後倒霉的卻是國民政府。


  按照日本人提出的要求,這完全就是翻版的《何梅協定》,原本歷史上的《何梅協定》是在一九三五年時簽訂了,不過現在看來要提前整整一年了。


  本來以蔣介石為首的南京中央政府在對日的態度上就一直比較疲弱,又逢十九路軍數萬人馬在福建正擺明車馬的扯旗造反了。


  現在國民政府正在忙於應付《福建事變》,肯定是沒有心思來應對日本人的逼迫了。


  果然沒過多久,華北駐屯軍參謀長酒井隆開始約見何應欽,就五百日軍士兵殺事件,向何應欽遞交了日本華北駐屯軍司令官梅津美治郎擬訂的「備忘錄」,要求國民政府憲兵第三團、軍委會政訓處等撤出華北。


  以上機構都是蔣介石為加強對華北的控制而設,阻礙了日本使華北脫離國民政府而實行「自治」的陰謀,因此為日軍嫉恨。


  酒井隆還要求國民政府的中央軍撤出河北,並罷免對日本態度強硬的河北省主席于學忠。


  事關重大,何應欽忙向蔣介石報告,並在此後十幾天時間裡,何應欽與酒井隆就行了四次會談。


  何應欽第四次與酒井隆面談協商此事時,酒井隆又使出流氓無賴的手段,他把鞋子脫掉,放到談判桌上,然後盤腿坐在椅子上,並不時地用佩刀敲打桌子,要求何應欽按照日方擬訂的條約簽字。


  何應欽沒有當然不會答應日本人的這股要求了,他雖說是個親日派,但是親日和賣國的區別還是很大的。


  退一萬步來講,就算是他投降日本人又能得到什麼呢。他已經貴為國民政府的中央委員、軍政部長,就算是投靠日本人,日本人難道還可以拿出比這個更高的職位給他嗎?

  而且抗戰期間何應欽任軍事委員會參謀長期間,負責戰時軍制計劃和參與各個戰役的指揮,對抗日戰爭作出了不小的貢獻。


  另外何應欽還得到一份殊榮,那就是在四五年日本投降時,他在南京代表中國政府接受岡村代表日本政府投降,這是一個中**人所能享有的最大榮耀!


  看到何應欽顧左右而言他,酒井隆頓時大發脾氣,罵罵咧咧地出了門,沒走幾步,即解開褲帶,不避周圍眾人,當院小便起來,弄得何應欽哭笑不得。


  為避免日方的糾纏著自己不放,何應欽回南京向國民政府彙報,這件事他也做不了主,還得看蔣介石的態度。


  接到何應欽的報告時,蔣介石氣的將茶杯摔倒地上,本來中央政府在華北的話語權就很弱。


  如果再把行政院北平政務整理委員會和軍事委員會北平分會都撤銷了,那華北就成了第二個山西了,和他老蔣就真的沒有半毛錢關係了。


  這一點從後來的七七事變得到了驗證。七七事變前夕,日本人在華北地區頻頻生事,不斷的調兵遣將,蔣介石此時已經知道對日一戰在所難免,所以急調中央軍十多萬大軍開赴華北前線準備支援宋哲元抗日。


  結果宋哲元卻擔心蔣介石和日本人一樣是來搶地盤的,不讓中央軍入境,錯失了最佳的戰機,又連出昏招,將北平的北、東、南三面拱手讓給了日本人。


  雖然宋哲元後來表現的比張學良要強硬一點,但是華北地區**的優勢已經全部算是殆盡。


  華北地區十多萬中**隊連一場像樣的會戰都沒有打出來,就被日軍打的落花流水,完全沒有昔日二十九軍參加長城會戰時的英雄氣概了。


  可是憤怒歸憤怒,蔣介石也很無奈,僅憑他手中的中央軍,根本就不是日本人的對手。


  偏偏在這個時候福建又在搞獨立,而且陳濟棠這個南天王也蠢蠢欲動,這也讓蔣介石無法分心,儘管他想對華北的事情做出一點有效的實際行動,卻發現自己現在真的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最後中央軍鑒於國民政府目前狀態,也只能無奈的怒斥日寇的無恥行為。


  經蔣介石授意,何應欽在與日方多次秘密會商后,最後還是正式復函梅津美治郎,表示對「所提各事均承諾之」。


  何、梅二人往來的備忘錄和復函就是臭名昭著的《何梅協定》。


  《何梅協定》的規定的內容是:取消***在河北及平津的黨部;撤退駐河北的東北軍、中央軍和憲兵第三團;


  撤換***河北省主席及平津兩市市長;取締河北省的反日團體和反日活動等等,這個協定實際上等同於國民政府放棄了華北主權。


  《何梅協定》簽訂之後,東北軍和中央軍被迫全部撤出河北省,河北省出現了巨大的權利真空,恰逢此時石友三這個跳樑小丑糾集了幾千漢奸偽軍向北平進軍了。


  此時北平地區除了宋哲元的二十九已經沒有其他的軍隊,於是在南京中央政府的授意下,二十九軍接受了河北全省的地盤,宋哲元也因此成為了河北省真正的主人。


  「日本人欺人太甚,雨農,我要知道這次事件的全部細節。」


  《何梅協定》簽完之後,南京中央政府又被頂到了封口浪尖上去了,國人的輿論就是一邊倒,各地都有學生在遊行示威,大罵政府賣國。


  不僅徹底丟掉了華北的地盤,還成為全國人民口中的賣國賊,蔣介石心中的鬱悶可想而知了。所以他很迫切的想要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為什麼五百多個日本兵會死在察哈爾。


  「委座,這件事我已經調查清楚了,這件事完全就是由察哈爾保安軍司令李漢引起來的。


  在截獲日軍給劉桂堂運輸武器的消息之後,李漢親率保安軍警衛團連夜襲擊了日軍的押送隊伍,五百三十八名日軍官兵全部被擊斃。」


  這段時間戴笠的壓力可不小,這個**未來的特工王,現在已經開始嶄露頭角了,李漢在察哈爾的所作所為,竟然被他知道的一清二楚。


  難怪後來有人總結到,在抗戰期間,這個世界上只要有中國人的地方,就一定有戴笠的情報人員在活動。


  甚至包括印度支那、印度尼西亞、婆羅洲、台灣、暹羅、馬來半島、南太平洋群島、西蘭、緬甸和印度等地。


  「既然你能夠調查清楚,日本人應該也會知道,為什麼他們不選擇李漢下手,反而將矛頭指向了中央。」


  蔣介石問道,在他看來日本就算是想要藉此機會給中央施壓,但是以日本人那睚眥必報的性格,肯定不會放過這件事的始作俑者李漢的。


  可是蔣介石卻沒有看到日本對察哈爾有後續的動作,這讓他有些擔心李漢是不是和日本勾結在一起了

  「委座,李漢一口咬定這件事土匪幹了,和他保安軍沒有關係。讓日本該找誰就找誰去。


  而且李漢的態度非常強硬,曾公開表示,如果日本人想要藉機派兵進入察哈爾省,保安軍上下三萬將士將和日寇血戰到底。


  對此日軍華北駐屯軍司令氣的暴跳如雷,他已經聯繫了日本特高科的機關長土肥原賢二,要求土肥原賢二派遣特務幹掉李漢。」


  「簡直是胡鬧,這個李漢一點大局觀都沒有,他倒是好了面子裡子全得了,卻讓政府為他個人的魯莽行為買單。


  雨農,你以後在多注意這個人,有什麼情況立刻向我報告。」


  在蔣介石看來李漢這完全就是在排除異己,不過就算是要清除反對勢力也得分個時間和地點吧,就因為自己的一己之私給中央政府帶了這麼大的麻煩,有那麼一刻他真想把李漢一擼到底。


  不過蔣介石也知道就算是沒有李漢的這次事件,日本人也會尋找其他借口的,區別只是時間的早晚不同罷了。察哈爾有一個像李漢這樣**將領,從大局上來說對於政府肯定是利大於弊的。


  不過這件事讓蔣介石對於德國顧問提出整編全**隊的計劃更加上心了,中日之間早晚有一戰,民國的土地也就那麼多,他不可能無休止的忍讓下去。


  自己的一次膽大妄為,竟然讓《何梅協定》被提前一年簽訂了,李漢也被嚇出了一聲冷汗。


  他到不是擔心自己會打亂歷史軌跡,而是覺得事情發展成現在這個樣子,整體上來看還是民國吃虧了。


  他自己雖然是佔了一點小便宜,但是對於整個民國來說,顯然是弊大於利的。雖然中央對日的態度軟弱,但是還勉強保住了華北地區的大部分主權。


  可是換上宋哲元之後就完全變了,宋哲元打仗雖然是把好手,但是治理地方的能力就很有限了,特別是河北這樣的大省。他主政華北之後,華北地區的政事基本上都被後來的大漢奸給包攬了,宋哲元只負責收錢。


  這些大漢奸們在經濟方面,一方面尋求日本和偽滿的經濟支持,另一方面又大肆出賣華北經濟主權,使國民政府在財政上蒙受了重大損失,大量的民營企業倒閉,剩下的被迫搬遷到其他省份去。


  而且二十九軍徹底主政河北和京津地區之後,他們高層腐化的也很快。宋哲元把統稅、鹽稅、關稅、鐵路一概接管,所有的稅款全部扣下來自己用。


  南京撥給二十九軍建築國防工事線的五十萬大洋專款也被宋哲元全部挪用,除了拿出一部分分給手下的四個師長以外,剩下全部進了宋的腰包,而計劃中的國防工事連一塊磚都沒買。。


  a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