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1.13
能賺一百文聽著是不少,多花些功夫不怕,可得預先買絲線,陳氏覺得沒有必要冒險。現在田免了稅,她和丈夫兩個人能吃多點,省出來都可以賣錢,沒必要做這有風險的買賣。
小陳氏來張了一眼,她的手藝只能縫縫補補,繡花就算了。
兩人都表現出沒興趣,何氏撇撇嘴,扭身回屋去了,即沒說綉,也沒說不綉。
這件事情在晚上春山被人背著回來的時候有了定論,說來也是巧,去鎮上的路是天天走的,熟的不能再熟,今天也不知怎麼了,過地溝子的時候,踩空了腳,把腳崴了。
好在是在沈家溝的地界上,同村的阿午爺瞧見了,把他送了回來。
沈華認得這位老爺子,是上次遇到沈員外說下雨幫她解圍的那位,她笑微微的看著對方,想想跑回屋抓了一把糖角子。雖然說老人幾乎不愛吃糖,但是家裡沒有別的可以招呼客人的,這勉強算是她表示一下友好和謝意。
阿午爺笑得滿臉都是皺紋,他從沈華手裡拿了一顆,說道:「小閨女還記得我啊,不錯不錯,阿午爺哪能吃你的糖,回頭沒糖吃該哭鼻子咯。」他伸手摸了摸沈華的頭,對沈老頭說,「你家這個小孫女不錯,模樣周正,性子也好,不錯不錯。」
沈老頭笑應了幾句,順著老爺子的話,也誇沈華,「年前吃了苦,然後就懂事了,花兒,快叫太爺爺。」又眼神示意其他幾個孩子。
阿午爺忙擺手,「喊啥太爺爺,就喊阿午爺,我聽慣了。」
沈華和春溪她們乖巧的喊了聲:「阿午爺好。」
「好好,好好好,都乖都乖。」阿午爺摸摸這個又摸摸那個。
沈婆子在旁邊招呼:「阿午爺留下一塊吃飯,飯都做得了。」
「不咯不咯……」阿午爺站起身搖搖頭,不給人挽留的機會,背著手步伐穩健的走了。
沈婆子看著阿午爺的背影搖了搖頭,低聲感嘆:「家裡冷鍋冷灶的,急著走做啥?」
沈老頭也嘆了口氣。
沈華聽著像是有故事,便說:「阿爺,我喜歡阿午爺。」
沈老頭把目光從門口收回來,唉唉的說:「你阿午爺命苦,苦了大半輩子,也沒個子女在身邊,還有啥奔頭。」
春山坐著沒能動,聽沈老頭這般說,問道:「那他兒子呢?」
春溪春文也聚過來聽。
沈老頭就坐下給孩子們講起了阿午爺的故事,說他當年也是娶了媳婦的,可趕上徵兵,當時他家兄弟四個,他是老小又是新婚,原可以不用去,可他非趕著去,說幾個哥哥有兒有女,就他沒牽挂,若是沒從戰場上回來,就讓那新婚媳婦改嫁。誰知道,就在他走後沒多久,新媳婦發現自個懷了孩子,一直到孩子出生他都沒回來。再後來阿午爺的爹娘不在了,幾個兄弟也分了家,新媳婦帶著孩子日子不好過就回了娘家,娘家日子哪就好過了?等幾年後,阿午爺回來去尋,娘家只說娘兩個走了,不知走哪去了。這人海茫茫,人若是不自個回來,上哪尋去,阿午爺就天天去村口等,一等就是三十年。
沈華聽著心中冷笑,沈老頭說的簡略,可裡面的意思一聽就明白,人走茶涼,這個世界就不能指望別人對你講良心。既然分家,哥哥們拖家帶口的能活得下去,一個女人帶一個孩子需要多點口糧,分的田居然活不下去嗎?
想想都令人心寒,親兄弟都不能相信,沈華越發覺得還是靠自己更實在。
……
晚飯桌上,沈婆子一直愁著臉,不停的看看春山,又看看王氏。
沈老頭瞧著心煩,不耐的說:「有話就說,吃個飯都不消停。」
「老大家的,你繡花真能掙一百文?一個月?」沈婆子做最後的確認。
何氏端著碗,掃了一眼沈成定,突然插口問:「你不是在縣裡幹活,聽說過春綉坊嗎?大嫂在他家接了綉活。」
沈成定瞧了一眼自個媳婦,不曉得她啥意思,便老實的說:「春綉坊也算是縣裡的老字號了,不少少爺小姐都愛去他家買東西,常瞧見他家店門口停了轎子。他家東西可貴了,我都沒進去過,那就不是咱能進的地方。」
沈成康也起了說話的興頭,跟著說:「大嫂接的啥綉活,別是給蒙了吧,我就見過有婦人從裡面出來的,我瞧著那花繡的可好了,春綉坊都瞧不上眼。」
何氏挑了挑眉,果然如此,她就知道大嫂是胡謅的,幸好問清楚了,不然白搭進去幾百文錢。
王氏笑了笑,「接了一個綉屏,我當初去也就是試試,憑我的手藝人家確實瞧不上眼,但那掌柜的瞧中了我的配色,就勉強收了,讓店裡的綉娘照著重綉,所以我得的錢不多,也就八十文。」
八十文還不多啊!
沈成定和沈成康對視了一眼,他們給人打短工,每天累的沾地就能睡,一個月才得幾十文錢。
「大嫂,你坐在家裡動動手指頭就能有八十文,這便宜事也就你趕上了,咱村裡其他人可沒這個福氣。」何氏心裡還是有些不信,刺颳了一句。
說到福氣,沈婆子突然問:「可是上次讓你去縣裡看成才的時候的事?」
王氏應聲:「娘,就是那次,平日我也沒機會去縣裡啊。」
沈婆子一拍手,喜道:「這就對了,這哪是你大嫂的福氣,這明明就是你大哥的福氣。你們去鎮上住也成,去縣裡賣綉活也能去瞧瞧成才,出門在外,他吃穿都沒人照顧,你得多用點心。」說完頓了頓,又接著說,「能賺錢是好事,但也要省著些用,多餘的錢就不用交回來給我了,直接給成才送去,讓他手頭也寬裕些。」
沈華前一秒還奇怪沈婆子怎麼突然同意了,下一秒就明白誰都不是蠢人,盤算一個比一個打的精。她還以為分家了賺的錢就歸各房,聽沈婆子的意思,還是得上交啊。
後來一想就明白了,不上交,沈成才讀書的錢哪來,沈成梅的嫁妝銀子哪來?也就是田裡的出產先歸各房,需要錢的時候每戶再往外出,王氏因為是長房,所以她連存私房的機會都沒有。
搬出去搬出去,趕緊搬出去,這種日子,她一天都不想過。
沈婆子終於鬆口同意王氏帶著孩子搬去鎮上,沈老頭也沒有表示反對,說好等種了棉花就走。
沙地里之前種的是糜谷,糜谷鬚根多,土壤疏鬆,是棉花的好前茬。俗話說:「穀子,玉米好茬口,年年倒產量高。」
等沈家把棉花苗種下地,已經十天過去了。入了立夏,基本就沒有閑的時候了,天開始一日一日熱起來,地里的苗子缺不了水,隔天就要去澆一遍。
王氏在走之前,趁著日頭好,幫著把糧倉里的糧食翻出來在曬,防止瘤兒蟲禍害新糧。順便把竹圍桶,笸籮等在糧倉了過了一冬的用具都找出來洗刷去霉除蟲,晾乾。
沈老頭估算著口糧,讓沈婆子給多帶些,別看四個孩子,吃的可都不少。
沈婆子想著自此以後老大不用跟家裡拿錢,一點也沒推搪,爽快的應下,還多給了幾把雞蛋。
把能做的都做了,王氏這才收拾東西帶著孩子準備走,臨行前,沈老二拍拍春山的肩膀說:「大山,好好讀書,過幾年也考個秀才回來,一門倆秀才,二叔站出去腰板都比別個直點兒。」
春山靦腆的笑著,「二叔,我曉得的。」
何氏瞥了眼春武,自從上次的事後,她就一直把孩子拘在家裡,可爬上翻下的也沒讓她少操心,她看著春山安靜沉穩的樣子,想著孩子還是得讀書,心思一動,便對沈老二說:「你咋就想著沾春山的光呢,大武也六歲了,是不是該送去先生那?大嫂正好住鎮上去,讓大武也跟著去唄!」
就春武那個性子誰管得住,而且別人家孩子責任也太重了,不出事便罷了,萬一出個什麼事,可就說不清了。
王氏這次沒含糊,直接道:「我瞧著大武的咳嗽還沒好利落,還是在家多養養吧,孩子還小,可以先讓爹教著,明年再送去拜先生也不遲。」
何氏不樂意,嘴角一撇一撇的,拿眼瞪沈老二,沈老二不耐煩,低聲問她:「分家了,你有束脩銀子?」
這時候談分家了,春山的束脩銀子難道沒她的份?憑啥到她兒子這,就分家了!
何氏氣不過,哼哼的扭身回屋去了,房門關的「砰」一聲。
沈老二朝東頭白了一眼,訕笑著說:「她就這臊性子,大嫂別在意,不早了,趕緊去吧,到鎮上還得收拾收拾。對了,大嫂要是去縣裡,別忘了看看那鹹菜生意,還做得做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