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白蓮教主(四)
皇后十分的賢惠大度,皇帝很是滿意,「重華宮賜宴朕就不去了,皇后你安排著就好,」皇后還未說什麼,外頭就悄沒聲的走進了一個宮女,皇后看著宮女,問:「什麼事兒?」
「娘娘,老佛爺宮裡頭來傳旨,說是這會子想見一見閔妃。」
「那就趕緊著讓閔妃去吧,」皇后看了一下皇帝,見到皇帝沒有反應,連忙說道,「別讓皇額娘等久了。」
等到宮女出去,皇後站了起來,對著皇帝福了福,「臣妾帶著閔妃過去,免得閔妃找不到路,如果僥倖找到了,又怕她亂說話,那就不好了。」
皇帝微笑,「皇后辛苦了,」兩個人十分客氣,皇帝對著皇后尤其如斯,可少年夫妻之間的蜜裡調油,似乎還是少了一些。
皇后朝後退了兩步,轉身離開。走出了正殿,閔妃已經在外頭候著,見到皇后又是行禮,皇后臉上淡淡的,點點頭,「王妃得蒙太后老佛爺召喚,實在是天大的榮幸,我也不免要陪著你一起去了。」
「是,實在是勞累娘娘了。」
天色有些不好,又是陰天,有些陰冷,雀兒給皇后拿了一個手爐過來,皇后吩咐,「也給王妃拿一個。」
前來傳旨的太監還在,皇后對著太監說道,「老佛爺這個時候,可是在宮裡頭呢?」
「回主子娘娘的話,」雖然是慈禧太後身邊的太監,但是他對著皇后不敢沒有禮數,「老佛爺在欽安殿禮神呢。」
欽安殿就在御花園和順貞門之間的位置,「哎喲,我倒是忘了,今個是打醮的日子,」皇后微微一笑,對著閔妃說道,「你進宮的時候保準是被老佛爺瞧見了,不然那裡能夠之道你來了。」
兩個人一同上了轎輦,在宮中,皇后素日是不打儀仗的,今個不知道為何,整副皇后的儀仗浩浩蕩蕩的擺了出來,人滿滿當當的站在了景仁門前,雖然儀仗人數眾多,可各個肅穆站立,鴉雀無聲,兩個人一前一後,到了欽安殿。
閔妃抬頭一看,只見欽安殿重檐盝黃琉璃瓦頂,坐落在漢白玉石單層須彌座上,殿前出月台,四周圍以穿花龍紋漢白玉石欄杆,龍鳳望柱頭,月台前出丹陛,東西兩側各出台階。院內東南設焚帛爐,西南置夾桿石,殿前東、西各有一座方亭,平面方形四角攢尖琉璃瓦頂,為清乾隆時期所建,原名香亭。其構造有些別緻,亭子前半間敞開,後半間四面安有隔扇門而成為小室。
殿前院牆正中辟門,上書「天一門」。欽安殿前須彌座下左右各植有一棵白皮松,斑斕的樹榦,濃綠的針葉與潔白的石欄形成鮮明的對照。尤其西邊一棵白皮松根部外露,猶如一條卧龍,又像一位矍鑠的老者卧看門裡的連理柏,既然是禮神之處,那麼自然是十分肅穆莊嚴,可殿前的兩顆古木,為這一帶比較沉悶的環境平添無限情趣。
掌事都太監朱執義垂著手站在白皮松下候著,邊上兩排的宮女太監,見到皇后大駕到來,朱執義連忙上前打千,「給主子娘娘請安,給王妃請安。」
皇後點點頭,「起來吧,朱總管,怎麼今個又是你當差?」皇后奇怪的問道,「李總管呢?他不是要跟著老佛爺嗎?」
「回娘娘的話兒,李總管還有別的差事,不得空。」朱執義笑眯眯的說道,「所以今個奴才當值。」
皇後點點頭,就著雀兒的手抬腳拾階而上,閔妃跟在後頭,兩個人共用一把明黃色的華蓋,一同進入了欽安殿,欽安殿不算太寬敞,但是因為燭火香油四時不斷,故此十分的亮堂,清人信奉喇嘛教,但是欽安殿之**奉的卻是道教的神坻,道教中的北方神玄天上帝,又稱真武大帝。這是永樂皇帝最為信奉之神,昔日武當的道士忽悠永樂皇帝是真武大帝轉世,永樂皇帝奪取天下之後,對於自己真命在身深信不疑,故此不僅在武當山建起了和紫禁城一樣的規格的宮殿院落供奉真武大帝之外,又營建欽安殿在紫禁城之中時時祭奠,後來的嘉靖皇帝更是迷通道教,將欽安殿重新修繕,給真武大帝重塑金身,門口的兩顆古樹,傳聞就是嘉靖皇帝親手植下,清代諸帝雖信奉喇嘛教,但並不排斥道教,而且從皇太後起,諸教并行,但沒有中樞符詔,不得私下傳教,並嚴正號令一事,「國在教上」,諸教必須遵循愛國之意來傳教,「先愛國,再信教」,若是有****或者是教在國上之事,一概斥為邪教,人人得而誅之,皇太后似乎對著喇嘛教不太感興趣,熱河避暑山莊處許多喇嘛廟皇太后都極少涉足,以前對著中土佛教頗為青睞,這些年倒是又換了口味,對著道教感興趣起來。所以皇太后今個來到了此地,不過這也有慣例,康熙、雍正兩朝都先後在此設過道場,為皇太后祈求福壽安康。清朝每年元旦於天一門內設斗壇,皇帝在此拈香行禮。每年的節慶及農曆8月6日至18日,是道家的大祭日,明、清宮中的道官道眾按例設醮稱表,架供案,奉安神牌,皇帝前來拈香行禮,祈禱水神保佑皇宮,消滅火災。
皇太后打坐在真武大帝神像之前,邊上有一個花白頭髮,精神抖擻,飄然出塵的道士正在揮拂塵念念有詞,後頭鼓樂齊鳴,皇後跟在了皇太後身后,也打坐了下來,瞧見了那個道士身穿仙鶴道服,頭上戴白玉蓮花道冠,就知道這個人必然是白蓮教之中出眾的人物。閔妃是不信奉道教的,但是在這個時候,倒也不能夠不跟著做,於是也蹲坐了下來,橫豎誰也不知道她那大裙子下面是跪坐還是蹲坐,戴著白玉蓮花道冠的道士似乎並未察覺來人,只是自顧自的揮著拂塵,口裡唱著道詞,他倒是有著一副好嗓子,時而高亢入雲,時而又是低沉婉轉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