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重鑄清華> 四十一、立后封妃(八)

四十一、立后封妃(八)

  禮親王興高采烈的從圓明園殿內走了出來,「奉皇上旨意,立一等承恩公桂祥之第二女為皇后!」


  大家臉上頓時浮現出了喜色,的確,皇帝馬上要大婚了,那麼就是馬上可以親政了,這是今年的大喜事,之前雖然因為別的事兒鬧了一點風波出來,可趁著皇帝二十大壽之前,就立好了皇后,這委實是一件高興的事兒,而且這件事兒大家看來幾乎是和政事無關,只是純粹的一件喜事。


  太后一手提拔起來的大臣們,包括軍機處的幾個,都十分的滿意,這一位皇后的人選充分的表明了,皇帝最在乎的還是皇太后的感受,不然怎麼會立皇太后的侄女兒為皇后呢?可見將來就算皇帝親政,最尊敬的還是皇太后,絕不會是其他人。


  醇親王一直吊著一口氣,這會子也參與了立后的事兒,緊張多度,有些頭暈,禮親王連忙叫太監們扶著醇親王下去休息,恭親王默不作聲,他身後的寶鋆無聲無息的嘆了一口氣,「還真的是這一位,皇太后的心,也實在是太大了。」


  李鴻藻、徐桐還有翁同龢,這幾個皇帝的師傅,又是有大學士的尊榮,故也在此地候著佳音,聽到了這個事兒,李鴻藻先是微微皺眉,隨即舒展,「這可是大喜事兒,皇上終於立后了!」徐桐在後頭極為開心。


  翁同龢瞧了一眼李鴻藻也不說話,只是捻須沉思,到了最後微微的搖了搖頭。


  圓明園殿內,五位秀女也得到了姑姑們的指示,依次退出了圓明園殿,她們沒有跟著皇帝,畢竟要和外臣相見,不太合適。


  既然是已經有了身份,那就不宜呆在園子裡頭了,要各回各家,然後預備著抬轎子入宮,大婚的日子要在秋天,那時候也已經迴鑾,不會再呆在圓明園裡頭,所以靜芬被帶著回到了武陵春色,也不做停留,直接就出了圓明園,坐在馬車上,雀兒只是嘰嘰喳喳的興奮不已在說話,靜芬摸著那把玉如意,瞧著窗外各式各樣的景色,不知道為什麼突然就無聲無息的流下了眼淚,「小姐您這是怎麼了?」


  「沒什麼,」靜芬抬起頭,用帕子擦乾了眼淚,眼中露出了堅定的神色,「我只是高興壞了,真不知道該說什麼,辛苦了這麼多年,終於有了一個好前程,我自己倒是沒什麼,總算是讓阿瑪稍微可以寬心一些了。」


  馬車又穩又快,不一會,就到了方家園劈柴衚衕,這廂早就飛報到了好消息,衚衕口就是敲鑼打鼓鼓樂齊鳴,人山人海,馬車好不容易排開眾人,到了承恩公府門前,桂祥早就帶著闔家老小盡數跪在門口了,靜芬拿著玉如意走下了馬車,桂祥淚流滿面,連連磕頭,「寒門得邀天幸,娘娘得立為皇后,實在是奴才最為榮耀之事。」


  靜芬默然良久,才親自扶起了桂祥和母親,「好不好的,且看著將來了,阿瑪,我從了你的意,入宮爭到了這一個皇后的寶座,」鞭炮轟鳴,蓋不住靜芬清冷之極的聲音,幽幽的傳入了桂祥的耳朵,「那你也要幫著女兒我啊。」


  「這是自然,」桂祥顫抖的微笑著,「奴才絕不會違背娘娘的。」


  在這個時候各大臣,就都到了勤政殿,今個勤政殿就是歸皇帝使用,國家的大事,主要是慶典,都要穿俗稱是所謂「花衣」的蟒袍,大傢伙知道今個是要立后封妃的,所以早就準備好了,在值房換好了衣服,有喜事也要進獻如意,軍機處總的進獻一把,各王宮大臣,也都要進獻一把如意,有的交內奏事處轉呈,有的當面進獻。


  御前大臣和軍機大臣的如意,當然是當面進獻,金鑲玉嵌,紫檀象牙,寶石水晶,珠光寶氣琳琅滿目的擺滿了御案,皇帝站在御案前,把手放在各式各樣的如意上慢慢的走了過去。大臣們恭賀皇帝立后,皇帝也不知道想些什麼,這個時候倒是也沒有很高興的樣子,聽到眾人的山呼,也只是淡淡的開口,「詔書寫好了嗎?」


  「已經準備好了,」禮親王說道,他揮揮袖子,讓許庚身上前,他是如今軍機處的一支筆,許庚身上前,呈上兩道黃面紅封里的諭旨,已經正楷撰寫清楚,皇帝先看頭一個諭旨,裡面寫著是:「欽奉慈禧端佑康頤昭豫庄誠皇太后懿旨:皇帝寅紹丕基,春秋日富,允宜擇賢作配,佐理宮闈;以協坤儀,而輔君德。茲選得一等承恩公副都統桂祥之女葉赫那拉氏,端麗賢淑,著立為皇后。」


  看到那個「麗」字,皇帝不免有些刺心,隨即提筆用硃筆劃掉這個麗字,在邊上注了一個「庄」字。


  「立后的詔書沒問題,就這麼辦吧。」


  「是,」禮親王應道,「下一本就是四位秀女如何封號以及品級的上諭,請皇上硃筆圈定。」


  這道上諭,仍用「奉懿旨」的語氣,宣封長敘兩女和賈氏西林覺羅氏四位。在「著封為」三字下,空著四格,另外附著一張單子,上面寫著八個字,都是「玉」字傍。皇帝雖是初次處理此類事件,但也不難想象,這八個字是用來選做稱號的。


  皇帝略看了看,圈了四個字,「瑾」、「珍」、「瓔」、「琦」,將四個封號放在了空格裡頭,十七歲的他他拉氏為瑾嬪,十五歲的他他拉氏為珍嬪,十九歲的西林覺羅氏為瓔嬪,十八歲的賈氏為琦嬪。「剛入宮就不宜太過高位,封嬪即可。」


  禮親王等人稱是退下,只留下了光緒皇帝一個人在殿內,他背著手,看了一會御案上的如意,慢慢的坐了下來,午後的陽光照耀進了深深的殿堂,照亮了皇帝年輕的面龐,他似乎有些興奮卻又有些悶悶不樂,悶悶不樂的緣故大約覺得現實沒有想著那麼美。


  這樣乾坤一定,其餘的事兒就很從容不迫的做下去了,十幾年前同治皇帝大婚的一套,剛好可以用來照舊用就是了,到了九月,就是大婚的日子了,過了重陽節,帝后迴鑾紫禁城,忙忙碌碌了半個月,九月底便是宣制奉迎皇后之日。


  午時未到,百官齊集,午正三刻,皇帝在太和殿升座,在凈鞭「刷啦、刷啦」響亮清脆的聲音中,王公百官,行了三跪九叩首的大禮,然後禮部官員宣制。宣讀冊封皇后的詔書,奉迎正使武英殿大學士額勒和布,副使禮部尚書奎潤,以及特派的奉迎十臣十員,跪著聽完,等皇帝還宮,隨即捧節由丹陛正中下殿,護送皇后的金冊玉寶,以及內中安放一柄御筆親書「龍」字金如意的鳳輿,出太和門,過金水橋,經午門、大清門,折而往東,緩緩往後邸而去。


  一到並非立刻奉迎皇后入宮,依照欽天監選定的時辰,直到午夜交進二十七的子時,皇後方始恭受冊寶。其時西風大作,恍如萬馬奔騰,圍觀之人都紛紛傳此乃吉兆。幸好鑾儀衛會辦差,數百對畫鳳喜燈,改用玻璃作燈罩,作得十分精緻靈巧,雖有大風,喜燭燁燁,不受影響。苦的是四位「奉迎命婦」,照例應該騎馬,風號馬嘶,在鞍上坐不穩當,個個嚇得膽戰心驚,拚命抱住馬鞍上的「判官頭」,口中不住念佛。


  因此,奉迎的儀仗就走得慢了。子正出后邸,由方家園經史家衚衕、東大街、長安牌樓、兵部街、東江米巷,進大清門,已將寅時。午門的景陽鍾大撞,聲震九城,天子腳下的百姓都知道皇後進宮了。


  鳳輿一入乾清門,有十二名太監,手執藏香提爐,引入乾清宮后的交泰殿,將鳳輿從火盆上抬過,在殿門外停下,皇后降輿,由四名女官扶著進殿。


  進殿又有花樣。門檻上預先橫放一個馬鞍,下藏蘋果兩枚,蓋上紅氈,皇后須從鞍上跨過,進殿交拜天地,然後引入交泰殿後的坤寧宮。


  大婚的洞房,照例設在坤寧宮東暖閣。但合巹宴設在西屋,皇帝與皇后在一雙全福侍衛高唱滿語「合巹歌」聲中,進用膳房所備的筵席。這自然是一個形式,歌聲一終,筵宴已畢,再由女官引入洞房。


  這個時候差不多閑雜人等都已經退出去了,皇帝有些不情願,但是今個是大婚的好日子,兩個人是必然要在一塊的,他微微咳嗽一聲,對著靜芬說道,「時候不早了,就請安置吧。」


  「是,」靜芬饒是大方極了,但是這個時候委實是十分羞澀,害羞著低頭不說話,皇帝喝了幾杯酒,見到盛妝之下的靜芬十分可愛,不由得心裡微微一動。


  帝后坐下的時候,已經是天麻麻快亮了,這一夜許多人都沒睡覺,瑛皇貴妃和榮壽公主一力主持內務,忙的不可開交,直到事兒辦的差不多的時候,才來到儲秀宮交旨,到了儲秀宮才發現,慈禧太后根本就沒安置,只是坐在東暖閣裡頭自斟自飲,還有一桌子的菜,安德海在邊上布菜,見到兩個人來了,太后喝了一杯酒,點點頭,「事兒忙完了?」


  「是。」


  辦這一件大喜事,榮壽公主和瑛貴妃兩個人是承上啟下的樞紐,已經好些日子沒有安安穩穩睡過一覺了。慈禧太后是萬事不管的,看她們臉上又黃又瘦,實在於心不忍,此時便憐愛地說道:「你們兩個夠累的!這會兒總算忙過了,息一會兒去吧!回頭來陪我聽戲。」


  「臣妾不累,」瑛貴妃連忙說道,「老佛爺若是不嫌棄臣妾,臣妾倒是可以陪著老佛爺喝幾杯。」


  「胡鬧,」太后笑道,「你這麼勞累,一喝就可醉倒了,且不忙著陪我喝酒,你先休息好了,過幾日總是要賜宴的,到時候你再陪就是。」


  瑛貴妃蹲了蹲膝蓋,退下了,太后也讓榮壽公主退下安置,榮壽公主搖頭,「女兒還要去瞧一瞧新入宮的四位嬪妃。」


  「你不說我倒是忘了,」太后笑道,「既然去,就別空著手去,小安子,你把內務府的好東西拿一點出來,讓大公主送過去,今個是五個媳婦一起進門,我這個婆婆可不能偏心。」


  榮壽公主笑道,「皇額娘是最公平的了,那裡會偏心呢。」


  「瞧一瞧她們有什麼缺的,剛進宮,人生地不熟的,只怕是覺得不比家裡頭方便,小李子去問,大約她們害羞也不好意思說些什麼,你去好些。」


  誰說皇太后不喜歡其餘的人選了,這明明是體貼入微的舉動,榮壽公主點頭稱是,她有些欲言又止,慈禧太后看的清楚,微微一笑。「是不是覺得今個皇帝似乎不太高興。」


  「女兒倒是覺得皇帝有些累了,」榮壽公主笑道,她故意用玩笑話打岔,就怕慈禧太后覺得皇帝不是樂意娶靜芬而不高興刺心,「他自己個選的媳婦,怎麼會不高興了?只是折騰這麼久,大約是累了。」


  「我可是沒有管皇帝選那個,」太后拿著酒杯,轉了轉,「我是他自己個選的,他長大了,」太後有些悵然,似乎這種成長她有些難過,卻又有些釋然,「知道利弊關係了,小孩子只看愛憎,大人才看利弊,他知道立誰為皇后,對朝政最好,最讓我安心,也最讓外頭的大臣們安心。」


  「皇帝是最孝順的,」榮壽公主也是看著光緒皇帝長大的,自然也要代為轉圜,「做什麼事兒,都不會讓皇額娘失望。」


  兩個人正在談笑之間,李蓮英拿著一本摺子進來,朝著太后打千行禮,「西聖爺,是倫敦發回來的電報。」


  「什麼事兒啊?」太后懶洋洋的倒了一杯酒,「英國人鬧什麼幺蛾子了?」


  「英國和日本簽訂了《英日友好互助條約》,英國人對日本提供了數以萬計的援助。」


  太后看著酒杯里純凈的酒,一口喝完,淡然開口,「知道了。」


  《母子君臣》一卷完

  下一卷,《傾國傾城》,最精彩最激動的一章,帝國的光輝照耀!敬請期待!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