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重鑄清華> 三十五、議政輔政(二)

三十五、議政輔政(二)

  沈桂芬博聞強記,《高宗實錄》張口就來,「世易時移,未有一成不變之法,」睿親王不屑的看了一眼沈桂芬,「本朝之前,未有皇太后垂簾聽政,亦未有近支親王主持軍國大事!這可是都是本朝新創的,我只不過是舊事重提,把祖宗家法拿出來再論一論,如何不能使得?」


  德長也不是白痴,這樣的話說的清清楚楚,是的,同治一朝新設政局之制度,實在是太多了,太后垂簾,親王秉政,外有總理衙門,內又有諸多部院新創,誰也不能用「之前沒有」這樣的制度指摘睿親王的不是,再者,「議政王大臣會議」原本在清朝初設的時候就有此制度,綿延近兩百年,看過《雍正王朝》都知道雍正皇帝的兄弟們就在這個會議上發難,要雍正皇帝好看,只是後來被怡親王給化解了,當然,之前的怡親王還在盛京吃沙子,怡親王這個鐵帽子王爵已經空缺了十三年。


  「八王議政設立之初,太祖太宗時常要外出征戰,而國中未有內閣軍機處之設置,故此將理政大權託付諸王,代為管理,這是天恩浩蕩,將君上之權託付諸王,」文祥說道,「絕不是諸王應該所得之權,且自從軍機處設立以來,中樞之權已經有統率,國朝官制,從地方到中樞,從不入流的吏員到內閣大學士,管理嚴謹,並無八王議政之基礎,」文祥搖頭,「如今之國朝絕非當年,睿親王,你會錯意了。」


  恭親王十分不悅,問睿親王,「這事兒是你一個人的意思呢?還是你們幾個一起的意思?」


  「咳咳,」庄親王奕仁假意咳嗽一聲,慢慢走了出來,「恭王,這事兒雖然是睿親王的意思,但是我們幾個聽著,也沒什麼不妥的,今日趁著群臣都在,如何不議一番?」


  庄親王莊王的地位在鐵帽子王中,一直是十分尷尬的。正如時人所說:「庄王…功績聲望遠在諸王之下,其必湊一世襲罔替之數。」而清初八家鐵帽子王中,只有庄親王非嫡妻所生,並且不配享太廟,其地位可見一斑。一般認為,高宗在確定八家的時候認為太宗脈下至少佔據兩席,而太宗脈下除了肅王外,只剩下了庄王一家。這樣庄王才會進入世襲罔替的行列。話雖如此,雖然和其他七家相形見絀,但是庄王一門和其他恩封諸王比,實力還是稍強的,特別是八家鐵帽子王均為遠支,只有庄王改列近支,在關係上也與皇室更加接近,這在八家鐵帽子王中也是十分特殊的。奕仁素來都是和和氣氣的好老人,如今這樣一出來,殿內似乎起了別的變化,宗室那裡頓時似乎來了精神,接下去又有幾個親王國公等表示支持睿親王,只有禮親王世鐸沉悶不語,一時間,殿內似乎群情洶湧,大有立刻就要設置八王議政。


  「八王議政,斷斷不可!」寶鋆大聲說道,他看到了恭親王鐵青的臉色,「若是重設議政王大臣會議,爾等豈不是有廢立君上之權?再者,如今軍機處如何處置?」


  睿親王越過了寶鋆第一個問題,只是答第二個問題,「國朝之前都是由內閣處置朝政,世宗朝才設立軍機處直到如今,內閣都一直存到現在,軍機處日後不管事兒了,自然也能留下來!」


  寶鋆為之氣結,隨即又大聲反駁,養心殿內鬧成了一團, 「好了,」太后喝道,殿內頓時安靜了下來,「皇帝屍骨未寒,你們這些人就急著爭權奪利了?皇帝可還在西暖閣裡頭看著你們呢!」


  幾個膽小的大臣被太后幽幽的話語聲嚇得頸后的寒毛都豎了起來,太后看了幾眼宗室諸王,「六爺怎麼個意思?軍機處是怎麼個意思?你們來說說看。」


  寶鋆聽出來了皇太后對於諸王的不喜,當然,這麼多年來把這些宗室養的肥肥的,就是為了把他們的權柄都叫出來,不然以吝嗇出名的雍正皇帝,和以刻薄寡恩出名的乾隆皇帝,不會拿了這麼多鐵帽子王出來封賞,同治朝以來,又大開海貿,興辦工商業,只要是識時務的宗室們都賺了個盆滿缽滿,沒想到還是這樣的不知足,巴巴的想著把八王議政重新恢復起來?皇太后第一個就是不許,恭親王想到這裡,心裡的大石落了下來,還是文祥說話,文祥磕了個頭,「太后,微臣以為,不如派一親貴諸王大臣監國。」


  太后杏眼微微眯了起來,隨即若無其事的睜開,更為驚訝的是宗室諸王,禮親王的眉毛都要翹進了暖帽裡面,豫親王瞪大了眼睛看了看班前的恭親王背影,微微嗤笑,睿親王不敢置信的看著文祥,「文大人,文中堂!」睿親王又驚又怒,「我看你是得了失心瘋吧!」


  群臣又是連連交頭接耳,文祥說話不會事出無因,這派一親貴諸王大臣,除了大行皇帝的親叔叔,宣宗皇帝的第六子,原先的議政王,如今的世襲罔替鐵帽子恭親王,還會是誰?!?!

  恭親王只是站著不說話,許多人暗地裡盯著恭親王的背影,文祥不理會睿親王,只是繼續說道:「國不可一日無君,如今大行皇帝後宮有孕,只能是等待誕下皇子,這期間,自然需要有人總攝朝政,皇帝不在其位,自然無法垂簾聽政,如今之計,唯有簡派親貴大臣主持政務,上情下達,諸事通暢,這才不虞國事耽擱。」


  「國事耽擱?嘿嘿真是可笑,」睿親王怒極反笑,「那請問文中堂所說之監國是哪一位?」


  「當然是恭親王。」寶鋆大聲的說道。


  「從來都只是有太子監國,未曾聽說過旁人,」庄親王慢慢說道,「恭王並非儲君。」


  「成吉思汗去世后,指定太宗窩闊台繼承。但窩闊台還在遠方出征,無法舉行忽勒里台大會的選舉。這時拖雷擔任監國三年之久,直到窩闊台返回。拖雷亦非儲君!」朱學勤說道。


  論起這些史書上的事,睿親王這種宗室王爺怎麼知道,一時正在語塞時候,終於有人忍不住站了出來,「五代後漢時候,後周太祖郭威以臣子之身逼迫後漢李太后命其為監國,獨攬大權,最後篡了後漢天下,如今恭親王亦效仿前人乎!」(未完待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