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重鑄清華> 二十三、靜極思動(五)

二十三、靜極思動(五)

  每逢歲首舉行「大朝會」,是始於西周的一種禮儀規格最高的朝儀,秦漢直至明清,歷代承襲不衰。「大朝會」即百官朝見天子。明代「大朝會」則由錦衣衛陳設鹵簿儀仗,教坊司陳列大樂,禮儀司陳列諸國文書、賀表、貢物,還設糾儀御史糾察百官,監督那些站久了愛打瞌睡或交頭接耳聊私的。待時辰一到,皇帝升座,鼓樂齊鳴,百官跪拜致賀,行禮如儀。禮畢則群呼萬歲、萬萬歲。清代的「大朝會」在氣勢宏偉的太和殿舉行,其儀制大體仿自明代。


  不過這個大朝會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而應該算是叫大起,除了軍機處之外,還有宗室親王內閣大學士還有六部九卿,不,如今已經遠遠不止六部了,有了交通部和教育部,加上理教院和理藩院兩院尚書,還有都察院左右御史,另外加詹事府科道給事中等低級官員,南書房侍讀等,這些官員雖然低級,可有權昂首挺胸進養心殿發表自己的政見,昔日宋太安御前發聲,一時間讓太後下不來台,日後軍機處準備禁止這些低級官員參與叫大起,或者只是觀政,不許發話,但是被太后拒絕了,她潛意識裡還是不願堵塞言路的。翁同龢是漢禮部侍郎,自然是能叫大起的。


  「朝中正人,都歸於老大人和李相之下,」李慈銘笑道,「軍機處既然是曖昧不明,那就該是咱們發聲的時候兒了。」


  「蒓客的意思,咱們應該要贊成宣戰?」


  「不然還能和皇上背道而馳嗎?帝師地位尊貴,可若要和皇上親近,這就不僅僅靠師傅的威嚴了,老大人熟讀史書,單單就說本朝,這例子就不勝枚舉了,朱圭之嘉慶朝,杜受田之與先帝,這不僅僅靠的是師徒之情了,不然就看張廷玉,作為高廟之師傅,怎麼還被訓斥,罷了相位,還請出了賢良祠?」李慈銘笑著說道,「老大人這內情都是知道的,何須學生再饒舌?學生就不說了。」


  「你說的在理,」翁同龢眼中露出莫名的光彩,點點頭,「就依蒓客的。」


  。。。


  「皇上是要宣戰的,這毫無疑問,不管是不是明面上,」曾國藩揮揮手,讓家僕下去,他也接到了叫大起的消息,「說起來,我心裡頭也存著一個妄想,若是此生能有一次指揮者軍隊和洋人對戰,也不枉費我這戎馬一生了!」


  曾國藩喟然嘆道,「只是我也知道,嘿嘿,這輩子大約是不能領兵了——仲華,江山代有人才出,老夫已經老了,接下來就是看你們的了。」


  「恭親王等人沉穩,一定是拗不過皇上的。你也不用上摺子了,安心操練士兵吧。」


  「中堂大人,」榮祿並非是武雲迪那種純粹的軍人,他也有些憂慮,「中樞意見不統,外出征戰絕非簡單。」


  「這不用擔心,」曾國藩捻須笑道,「本朝從未有政爭影響對外之事者,對著洋人,無論是誰,戮力同心,這句話是絕不會錯的。」


  「叫大起?」太后看著皇帝,「北邊的戰事不順,你想做什麼?想做大動作了?」


  「是,」皇帝十分沉穩,似乎這樣的對外戰爭能讓人一下子就成熟了起來,「兒子想著,總不能這樣繼續下去。」、


  「之前的事兒,別的都是極好,只是有一樣,我覺得不妥當,」太后說道,「一直沒有和俄羅斯人宣戰,我覺得不好,所謂名不正言不順,自然大家也就疑慮,朝廷到底要和俄羅斯人進行到什麼地步,西邊的還好,有左宗棠盯著,他忍了好幾年,一直想要在俄羅斯人那裡出口惡氣,可北邊的就不行了,大約是因為這個緣故吧,他們存著疑慮,不知道中樞的明確意思,自然是猶如沒頭蒼蠅一樣了。」


  不宣戰有不宣戰的好處,這樣可以靈活機動,萬一將來有什麼不妥當的時候,可以及時掉頭,只是如今這樣不宣戰的樣子,讓地方出面,大約是不利於戰事的,同治皇帝點點頭,「皇額娘說的有理,開弓沒有回頭箭,如今已經得罪了俄羅斯人,他們也撕破臉要在吉林動手,這之前的策略就用不到了,明個叫大起,是要讓朝野都知道,朝廷對俄羅斯的態度。」


  「這些事兒,你自己看著辦就好了。」太后擺擺手,「你皇額娘我別的不懂,但不能給你拖後腿,這點還是清楚的。你只要想清楚了,什麼事兒,我都是贊成的。」


  「還是要皇額娘時時提點。」同治皇帝十分興奮,臉上泛紅,「我已經準備好了,這事兒,」同治皇帝悄悄在慈禧的耳邊說了一大堆話,「您看,這樣如何?」


  慈禧臉色微微一變,「恩?這樣,倒也可以,只是,未免有些勞累皇帝了啊。」


  「倒也不怕勞累,」同治皇帝說道,「也是效仿皇額娘的意思在裡頭。」


  慈禧太后默默,「也好,只是不能太遠,不然有個萬一,就不好了。」


  「兒子知道,所以就如此如此,再也無不妥了。」同治皇帝說道,他見到太后興緻似乎不高,有些驚訝,「皇額娘不贊成兒子的主意嗎?」


  「也沒有,」太后看著同治皇帝,柔和的笑道,「每個人對著自己的子女,總覺得他是在冒險,願意自己涉險,也願意自己的兒子安全得呆著,這是人之常情,皇額娘年紀大了,」慈禧太后自嘲道,「想事情反而瞻前顧後了。」


  同治皇帝目光閃動,正欲說些什麼,唐五福來報,說是瑛妃到了,太后讓瑛妃進來,瑛妃穿著一襲紫衣,走了進來,見到同治皇帝微微一怔,隨即臉上露出了驚喜的笑容,行禮如儀,皇帝點點頭,看著慈禧太后,慈禧太后說道,「起來吧,五福,賜座。」


  皇帝看著瑛妃,「你這些日子都在做什麼?朕倒是少瞧到你。」


  瑛妃回道:「這些日子出了園子一趟,初三是先父的忌日,皇後娘娘放了臣妾的假,臣妾去了英烈祠。拜了拜臣妾的先父。」(未完待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