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重鑄清華> 二十八、春水微皺(五)

二十八、春水微皺(五)

  寶鋆話引起眾人深思,這是在理的事兒,不僅僅是有清一代的中樞權柄轉移之事,就從秦漢起來,曆數各代,均是如此,秦漢是獨相,三公秉政,到了隋唐,便被群相代替,中書省成為實際上的中央發布政令機關,三公已經成為虛銜,到了宋代,又是一變,以同平章事為長官,多由中書、門下兩省侍郎擔任,無定員。此外,以參知政事為副相,分割行政權。到了明代,朱元璋猜忌胡惟庸,連宰相都一併撤之,明代後世帝王又增設內閣,內閣大學士只有五品,實際的宰相卻有實無名,這麼一朝朝歷代革新下來,眾人都是極為清楚的,文祥雖然依舊不以為然,但是也不得不承認,寶鋆的話對極了。


  「王爺,您的意思呢?」寶鋆見著眾人默不作聲,便開口直接問恭親王。


  恭親王眨了眨眼睛,不發一言,問曹毓英:「琢如,你怎麼說?」


  「這個於閩中,不是咱們的人,倒也只是就事論事的,」曹毓英洒脫一笑,手裡還把玩著一個鼻煙壺,「王爺不如將計就計?」


  「怎麼個將計就計法?」


  「既然他彈劾王爺和軍機,不如我們上請罪的摺子如何?」


  眾人面面相覷,沈兆霖是從來極少說話的,聽到曹毓英的話,也忍不住說話了,「琢翁,這是假戲真做否?」


  「這是自然,如今王爺聖眷正隆,可也不得不未雨綢繆,太后留中於閩中的摺子,說明太后似乎有猶豫之意,也是試探外臣是否真如於閩中所說的『恭謹事上』,既然如此,王爺何不上請罪的摺子?」


  恭親王默然,「這妥當嗎?」在恭親王看來,如今剛是同治開元之年,正是君臣協力同心開創太平盛世的時候,實在是不宜在這些小事上糾結過多精力,且如今皇太后政事上雖然盯得緊,可除了軍務之外,政事上的人事任免都一概用印,絕不多言,除了垂問下任用官員的履歷而已,如此這般做,是否妥當?


  「王爺,切勿擔心,」寶鋆拈鬚微笑,「皇太后辦了這樣的大好事兒,朝中除了幾個腐儒說一些酸話之外,無人不稱頌的,靜宜園,不,如今應該說是英烈祠了,日日人潮湧動,香火不絕,也有愚民說祭拜護國忠魂,必然得忠魂庇佑,無事不順利,故這香山是一日比一日熱鬧,王爺管著內務府,怕是還不知道,英烈祠前頭開的幾家售賣香紙蠟燭的內務府官店賺翻了銀子吧?這是小事兒,咱且不論,列位也是瞧見的,歷朝歷代可有皇家御園開闢作為民用之所?這便是極大的創舉,又無論官爵高低,只論為國捐軀,為國捐軀者均可進英烈祠受帝后親祭,國朝香火供養,不瞞王爺,」寶鋆說著八旗的軼事,「我這裡頭同宗的幾個年輕小夥子,嚷嚷著要去參軍,得了軍功自然是好的,最不濟,也能搏一個上英烈祠的機會。」


  「皇太后之前宣召軍民抵抗洋人大軍,也是許下諾言過的,雖然逾了垂簾的規矩,可畢竟是深得京城百姓民心的,如今若是咱們毫無反應,這底下的人可是要戳咱們脊梁骨了,如今皇太后必然是春風得意的時候兒,於閩中這道摺子可謂是澆了一頭冷水,皇太后斥責呢,不合適,畢竟於閩中在理;若是虛心納諫呢,這臉面又是拉不下來,」因為是私底下說話,寶鋆也說話不顧及,「畢竟有損天威,故此猶豫不決,留中不發。為君上分憂,原本就是咱們分內的事兒,咱們給了皇太后一個台階下,就算有著那麼一點半點的擱車逼宮之嫌,太后英明聰慧,想必是不會往這邊想的。」


  恭親王點點頭,定下了主意,舉起酒杯喝了一口玉泉春,「這話原是沒錯,收到彈劾,任何人都要上請罪摺子的,琢如、佩蘅說的極是,」雖然有清一代,臣權大為削弱,甚至軍機處也就是皇帝的秘書班子,但是如今又不和世宗皇帝,甚至文宗皇帝那般大權獨攬,同治同治,說的就是君臣共治天下,君自然是垂簾聽政的皇太后,臣子的代表,那自然就是自己這個議政王了,為了同治朝的新政,這些表面上的功夫就要去做,何況恭親王心中也有些怨懟,這事越過軍機直接指揮禮部兵部,確實是侵害了自己的權威,所以那一日恭親王並未去香山,連帶地軍機大臣也未曾前去。「明個咱們就上請罪摺子。」(未完待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