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教子
帝王想要辦誰,只要把一個意思透漏出去,那自然是有臣子替他操心。
對於金光組,從撤三藩他搖擺不定的態度上康熙就打算收拾掉他,只是當時情況不允許,康熙也只能忍住。可如今三藩已定,換下早已經要打算頂替上的吳興祚,康熙並沒有什麼好猶豫的。
幾日後的早朝,當御史站出來彈劾金光組時,康熙便發下明旨,讓兩廣總督進京接受調查。而下朝後,康熙為了看看漢臣關於軍校的想法,便特意留下了漢臣李光地。
「軍校的招生你可有想法?」如今這滿朝文武誰不知道這建在京城西郊的軍校是康熙目前最為重視的事情。
「臣以為皇上現行的便極好。」李光地出聲道,「以考試形式作為入學門檻,不拘民族,臣並無異議,只是臣有一事不明。」
「愛卿當講無妨。」對李光地,康熙那可是十分器重,本來叫他來就是想聽聽意見,所以說這真有意見了,康熙自然不會介意。
「按皇上的意思,這軍校順利畢業的學生會安排進軍隊和軍部就職,可目前的形式卻是,六部大部分職位都是通過科技考試來任命,這軍校一出,那萬一有能文能武之人,豈不是要擇一放棄?要是這樣,許文臣里又要少一位能臣了。」
「愛卿所言之事,朕以考慮過了。」康熙大笑道,「科舉選才,和軍校並不衝突。」
李光地看著康熙,靜待康熙解釋,但是康熙直接扔給李光地一個摺子,上面所有的條例都是胤禛按照康熙的意思整理出來由胤礽抄錄的,畢竟這胤礽上輩子是康熙親自教導,就連字體也是和康熙的類似,如今康熙有了胤礽和胤禛,這處理朝政可是輕鬆許多。
仔仔細細看完摺子,李光地壓下心裡的震驚,心想,這要是科舉也能中第,再入了軍校學習四到七年,那到時候入朝定是十分得天子看重的。
「皇上思慮周全,是臣杞人憂天了。」要不是軍校只招十八歲以下十二歲以上的年輕人,李光地都想自己去軍校學他個幾年再入朝辦事。思及此,李光地暗自感嘆自己怎麼就沒趕上這個好時候,不過他想著雖然他已經四十歲了,可家裡孩子還能趕上這個好時候,便心裡舒坦了不少。
康熙見李光地那樣,心裡早就明白他是個什麼想法,不過康熙也不見怪,反而還很高興,畢竟李光地這個想法,就已經間接證明了軍校這一項舉措到現在都是十分吸引人才的。
「你家裡老三和老四年齡恰好,愛卿可有意願讓他們入軍校?」對於朝中重臣的家屬,康熙還是十分清楚的。
「皇上有如此國策,臣自是要讓鍾琪、鍾福試上一試。」李光地笑道。
「張英葬父乞假已有快一年了,朕記得他家老二廷玉守孝之後就恰好是十二歲。」康熙道。
提起張英,李光地心裡不由地有些嫉妒,只是一想到他如今丁憂在家,這心裡便暢快許多:「皇上好記性。」
「這廷玉不錯。」這個張廷玉他見過一次,但是康熙對其印象十分好。而他現在心中也有了別的想法,只是當著李光地,他是不會表現出來的。
李光地本就嫉妒張英,這個時候自然不會上趕著在康熙面前給張英刷存在感,於是也只是聽著。不過康熙也只是突然想起這茬略說幾句,並沒有深談的意思,於是又和李光地回到了朝政上。
張英為人正直卻又不迂腐,處理起朝政來,更是得康熙的聖心。對於張英這個人,康熙是十分欣賞的,自然也對他教養孩子上十分有自信。如今自己的女兒們也在漸漸長大,尤其是老大,本來康熙是要讓她和蒙古聯姻的,可是如今看來,康熙是不願也不敢把這老大弄去蒙古的,所以便漸漸起了把她留在京中的意思。
只是,這想法終究也只是個雛形,康熙並未下定主意。
而此刻被康熙惦記著的張英卻是和自己的長子張廷瓚、次子張廷玉和三子張廷璐在為父守孝的龍眠山草屋內談論軍校一事。
「廷瓚,你最近浮躁了。」張英親自給大兒子倒了杯清水道。
張廷瓚垂首不語,他雖然十八年中了進士,但是名次並不十分靠前,這就是入了詹士府,可是這兩年待下來,他自己也有些力不從心。這自從父親這裡收到京城建軍校的信件,這張廷瓚就動了心思。
「父親,兒子知道如今為祖父守孝並不能入京,只是心中……您是知道的,兒子在詹士府其實做的並不稱心如意。」張廷瓚羞於說出自己的想法,便越過不說。
「你的心思為父自是知曉。」張英臉上帶著淺淺的笑容道,「可你又怎麼知道,這軍校是你的機會?你善武嗎?當今建軍校明顯就是日後要培養心腹將帥和能臣的,你覺得你能勝任?你如今覺得詹士府不好待,那換一個地方就一定好待嗎?廷瓚,你不是孩子了。」
張英的話就像是一盆冷水,一下子讓張廷瓚清醒過來,「父親,是兒子魔怔了。」
「父親並不怪你,你今年十七,再過兩年就過了年齡。」張英道,「你的心思為父也知曉,無非是想讓為父替你求個情,讓聖上奪情,你便可不守這孝。」
被張英說中了心思,張廷瓚有些臊的慌,低著頭沉默不語。
而一旁的老二張廷玉和老三張廷瓚卻是有些失望的看著自己的大哥張廷瓚,這大哥是嫡長子嫡長孫,自幼被祖父帶在身邊教導,對他比任何一個孫子輩的都要好,可是在祖父孝期內,大哥竟然動了這等心思,兩人心中頗有些微詞。
「廷瓚,這軍校你是進不了的。」張英心內對大兒子有些失望,「當今聖上重孝,你就是奪情進了軍校,聖上也未必不會對你有別的看法,一旦失了聖心,你就算入了軍校又如何?」
見長子聽進去了,張英又道:
「你其實的造詣並不差,但是你不善與人交際,才會在詹士府做事束手束腳。這是你的缺點,你必須正視才能突破。」
「父親教育的是。」張廷瓚這會腦子也清楚了,他明白自己父親說的都是對的。
「中宮皇后三子,太子一位只要不出大意外,必是要出於中宮的。你在詹士府未必不會有出頭之日。」張英對宮中的局勢看的明白,就是康熙暗地裡讓胤礽胤禛替他起草摺子和處理朝政的事情,張英也從一些蛛絲馬跡中窺視了一二。他心裡十分清楚,這中宮二子從小就不凡,這未來的皇位絕對跑不出東宮。
張廷玉看著張英,心裡把張英的話記在心中。
「守孝,在不少人看來都是官場上的大忌,可在為父看來,這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張英道,「先不說這百善孝為先,這守孝本就是理所應當的一件事。單說說廷瓚你。」
「你如今在詹士府兩年,始終處理不好和你一起共事的臣子之間的關係,而你一直不改變自己,隨著時間增長,這弊端會越來越多,而你日後的路也會越來越難走。而丁憂三年,你要是抓住這個機會改變自己,那你離開的三年,就是你重來的一個機會,時間如水,歷經三年,你的缺點在很多人眼中都會越來越淡。」
張英看著三個兒子聽的認真,心裡也十分高興。
「父親的意思,兒子明白了。」張廷瓚道。
「你們兩個可明白?」張英看向自己的二兒子和三兒子問道。
「兒子明白。」兩人笑了笑。
「廷玉兩年後恰好十二,這兩年你守孝不僅要讀書,還要鍛煉好身體。」張英道,「你要是能夠在文在武都有建樹,日後必是不可限量。」
「兒子知道了。」張廷玉是張英六個兒子里最聰慧的,這一點張英自己也看得出來,他很想知道,這個兒子能走在未來走多遠。
不過張英不會知道,對於他這個二子,康熙也有點別的期許。
「父親,那我呢?」三子張廷璐問道。
「你和你二哥一樣。」張英笑道,轉而又對老大張廷瓚道,「你四弟五弟六弟還小,你平日多看顧著他們。」
張廷瓚應是,這他六弟今年和自己的女兒一般大,只有一歲。
「若芸丫頭你也多上點心,為父沒有女兒,對孫女也是一樣的愛,你那媳婦……」提起長媳,張英這個做公公的也不知道該說什麼,他這個姓張的都沒嫌棄自己的親孫女,那個當母親的倒是還嫌棄上了,想起這茬事兒,張英心裡就窩火。只是他終究是個有涵養的人,說人長短這等話倒是實在說不出來。
「兒子曉得了。」張廷璐道。
「齊家治國平天下,你就先從處理家裡開始改變。」張英道。
張廷瓚應是,張英便讓他先回府里去照應母親和家中幼小。
「你們二人不得對大哥有想法。」張英可是人精,剛剛兩個兒子的表情他全部收入眼下,這會大兒子走了,他才教育兩個小的。
「兒子不敢。」張廷玉張廷瓚道。
「你大哥心中並不是對祖父不敬,只是終有些憂慮朝中之事。」張英解釋道,「你大哥為人老實不變通,在詹士府確實是遇到了不少事情,為父希望你們二人對你大哥多些體貼,少點偏見。要知道,人無完人!」
兩人自是應下,張英見兩人是真心把自己話記下了,便讓二人去書桌邊練字抄佛經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