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史上第一家丁> 第十五:詩會前奏

第十五:詩會前奏

  贈給墨語嫣的那兩首詩,終究還是由廬林學院的學童流傳了出來。


  一首《小兒垂釣》和一首《村晚》直叫江州城的才子自嘆不如,墨家小姐的才氣芳名在短短數日內再一次傳遍了整個江州城,家家戶戶幾乎都在教自已的孩子熟讀這兩首名句。


  這倆首詩詞藻並不華麗,平凡百姓一讀便懂,不僅孩童喜歡。就連年歲已高的老翁也彷彿找到了童趣,正因為此,一時之間,前來墨府拜訪的客人可是絡繹不絕。


  儘管墨語嫣再三解釋,但和景千辰一樣,因為說不出詩出自何人之口,都被誤以為是自謙之詞,作不得數。


  不僅如此,事情演化得越來越讓墨語嫣為難。


  每年一度的梨園詩會是江州城萬眾期待的一大盛事,介時秦淮河比往時會熱鬧數倍,稍有名氣的才子佳人齊聚一堂,斗詩表演,平民百姓亦會賞著花燈,春菊,看著熱鬧,感受著詩詞帶來的風雅,佳人翩翩起舞帶來的緋美。


  在這個時代,才子佳人就是百姓追逐的明星。詩、舞、樂、畫的才氣比試,總得引人注目,得勝一方,名氣高漲,更有重金打賞,走到江州城哪個腳落都不會缺乏尊重。


  實際上,梨園詩會起初只是由梨園、潘園等幾個名旺家族故作風雅,為爭名氣高低而舉辦的斗詩會,那時候的規模比起秦淮花魁的規模還要小上一截。


  可是近些年因為戰事減少,百姓生活逐漸穩定,江州城的官府對詩詞的重視和推廣,以至於斗詩會的規模和參於人達到了鼎盛之峰。不僅原來幾大家族,甚至四大書院、還有比較大的商家酒樓都廣請才子和先生,希望他們作為代表為其參加詩會。


  為獲得詩魁之名,掛上「江州第一詩」的牌匾,在那一天,江州城的梨園詩會硝煙瀰漫,成為了一個兵家必爭之地。


  恰逢此時墨語嫣兩首童詩流傳出來后,盛名之下,難免招蜂引蝶。慕名前來邀請她代表出去參加詩會的家族、書院、酒樓可是排上了隊。


  畢竟這個時候,距離詩會開始的日子已經沒多少天了,有心在詩會上出風頭的商家,園府總會留心庸國哪個地方出現了什麼才人,或出現了什麼可讓人眼前一亮的名詩名句。為了獲得才子和名句,他們往往一擲千金也是再所不息的。


  其實也不難理解,古代的廣告手段匱乏。商家能仰仗的也就只有口碑和名氣。


  若能在梨園詩會上大出風頭,何愁名氣不來,何愁沒有商機。


  當然他們並不知道墨語嫣雖然才氣不凡,不久前還成了江州城第一位女教書先生,但對作詩其實並不如久浸此道的公子書生。


  這一點墨語嫣自已卻是有自知,她也知道《小兒垂釣》和《村晚》這首童詩,短短几日已經被江州城的百姓爭相傳誦,大街小巷常常都會聽到有人在誦讀,許多才子吟讀之後讚歎不休,都紛紛認定她的詩才,就算與去年的詩魁,梨園的賀知生相比,也遠勝有之。


  這便導致有的商家想到能要是能請到她出來參加斗詩會,那麼今年的詩魁想旁落也難了,於是都紛紛如潮水般地涌到了墨府,請求拜見。


  正因此,墨語嫣才感到為難不已,至今為止都沒有答應為哪個園府或酒樓商家出頭參加斗詩會。


  一天一天的過去了,外間關於詩會的喧囂聲此起彼伏,氣氛越演越烈。隨著可以挑選的詩才越來越少,前來邀請墨語嫣的商家也越來越多,物以稀為貴,更何況是良才,出價自然也是水漲船高,甚至有達千兩之多。


  這可苦了景千辰,每天都要幫墨語嫣擋下來客,害得他正事沒做多少。


  好在做這些雜事系統也給下人值,也不算是白費功夫。


  墨語嫣自小熟讀四書五經,性子難免也有些迂腐。這幾日在一直在家,足不出門,為的就是等候那贈她《小兒垂釣》和《村晚》這兩首詩的公子前來拜訪,好替她向眾人解釋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


  說實在,墨語嫣雖然知道那兩首詩稱得上是傳世之作,可若不是正好趕上了梨園詩會,也不會引起那麼大的轟動。


  此時她真的有些後悔,就算想把這兩首詩傳授給學童,也不應該選在梨園詩會將要舉行的時候,以至於鬧得滿城風雨。兩首童詩如果出現在平常的日子,雖然也會人稱讚和傳世下去,但絕不會引起那麼大的轟動的。


  世上畢竟沒有後悔葯可以吃,就在墨語嫣著急等待贈詩人出現的光景里,整個江州城都開始了籌辦梨園詩會的忙碌生活。


  時光從來沒有等過誰,就算是美人也一樣。


  秦淮河邊,一個個巨大的帳篷被搭建了起來,每個帳篷下都會擺滿桌子和椅子。當然帳篷上總會掛著所屬商家或園府的牌子,以標明所屬。


  詩會的比試品評地點在秦淮岸邊的正中央,帳篷自然就是以點評地點為龍頭朝秦淮河的兩邊延伸開來。去年哪個園府,哪個商行的成績越好,便離龍頭越近。短短一天的時間,紅的、綠的、黃色布料鋪滿了整個江邊,讓江州城彷彿像換了一件五彩的花衣。


  隨著秦淮河邊花衣的披起,不僅岸上熱鬧了起來,就連整條河裡的小舟也開始江集在了這一帶。


  別小瞧河裡的舟船,它們的用處可就大了,到了梨園詩會舉行的那一天,自然是人山人海,過往看熱鬧的人,賣小吃的小販子會把整條岸邊擠得水泄不通。


  在那個時候,詩的傳遞就會顯得非常因難。離點評地點越遠的商行和園府最容易吃虧,往往想到一首好詩,可等傳遞過來已經超過了時限,作不得數。有了小舟,詩可以從秦淮河上走,免去了不通的煩惱。


  而且一些小的商家也樂於在小舟上打點標語,推廣自己的產品。


  當然還有各種各樣美食的準備等場面,景千辰作為現代人,看到也是為之咂舌。


  細細一想,缺乏娛樂的年代大抵就這樣……


  雖然景千辰對吟詩作對並不感興趣,只從秦淮河附近的改變,已經可以想像得到真正斗詩會開始的那一天會是何等光景。


  而想深一層,這段時間,江州城美酒小吃的消耗量一定會大大的增加,自已若早一點重生,提前能把美酒釀出來。想必可以因此大掙上一筆。


  當然,時也命也。


  早點重生,那豈不是咒自已上輩子早點死嗎?

  這些不以他的意志所能掌控的事情,也不能太過糾結和強求。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