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明末1615> 第六十七章:合作社(二)

第六十七章:合作社(二)

  將幾個圍子的首領和核心人員都清除后,陳升派人開始了人員編組和清查工作,範圍包括新掌握的六個圍子和之前的大灣營和開荒營。


  調查后發現,全部人口一共有六千多人,青壯男子有2800多人,老弱男子1500多人,青壯女子1000來人,老弱女子1000來人。也就是說在島上,強壯的男子生存率最高了,這樣也導致了男女比例失調,大多數男子都是單身。


  6000多人按照居住地方,依據青壯數量被編成了9個生產大隊,27個生產隊,81個生產中隊,280來個生產小隊。生產小隊長,中隊長,和副隊長從村民中選出,指導員由經驗豐富的老農或者專業知識的人擔任。這樣的話陳升需要從自己的手下中選出37個人,任命他們成為生產大隊長和生產隊長。


  人到用處方恨少,這37個人可將陳升愁壞了。陳升對自己的手下最清楚不過了,都太年輕沒什麼經驗,只能又向孫天泉和劉合借了幾個人,再從自己手下挑了一些人,不管合不合適先任命下去,以後再調整。


  鍾文駿鍾管家識文斷字,會算數能記賬,也被陳升啟用。被任命為供銷商店的第一任店長,統管幾個圍子里的所有店鋪,這時正帶著店夥計清算所有店鋪的物資並登記造冊,為供銷商店開業做準備。


  關於合作社計劃,陳升沒敢一開始就全面鋪開,先以秦二爺的圍子為試點,打算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積累點經驗后再全面推廣。


  首先是派人到各家各戶宣傳,要讓所有人都知道加入合作社的好處:第一可以保證所有人吃飽。第二就是生病了有人管,合作社有醫生和藥物。第三:供銷社向內部人員提供廉價的生活用品。第四就是五年後可以分到足夠的熟地,一定量的糧食和農具,乾的好的話還分房,分耕牛。。。。


  接下來,陳升將圍子里的中隊長,副隊長和部分指導員召集起來,這些人都是村民推選出來的,也算是村民的代表,要向這些人了解下村民的想法。陳升想來貧窮吃不飽飯的人應該都能願意,富裕戶應該都不怎麼願意。


  人到齊后,陳升道:「合作社的章程大家都知道了,好處也都通知到了,有什麼想法都可以說說?」


  過了好久都沒人出頭,陳升又道:「不要有什麼顧慮,在這裡不管說什麼我保證都不會怪罪,說開了以後,大家才好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更努力的幹活。」


  這時才有一個中隊長站起來說道:「陳首領,可不可以不收地,不收糧,大傢伙可以跟著陳首領開荒地。」


  「收地是為了將所有土地連成一片,更好的平整土體,要統一治水,修路,重新挖灌溉水渠,如果不收地,怎麼統一干。還有每個人都顧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還怎麼齊心干?不收糧的話有人就吃不飽飯,就沒法使出大傢伙的全力。並且地和糧也不白收,都先記賬,五年後返還同樣多的土地和糧食。「


  真正的原因是陳升窮呀,不這樣做怎麼將所有資源都抓到手裡統管,沒有這些資源也就談不上開荒和後續的發展了。


  」陳首領,收上去的糧食如果被你們拿走了,我們還怎麼活?「一名當指導員的老農帶著顫音道。


  「這個不用怕,收上來的糧食就存放在圍子里新建的倉庫里,你們可以推薦幾個人一起管理。收上來的糧食可能都不夠所有人吃的,我還要補上一部分。」各圍子首領和核心人員的糧食都在陳升手裡了,陳升並沒有將村民手裡的那點糧食放在眼裡。


  」現在說的好聽,東西都收走了還不是你們說的算?說的是五年後歸還,可五年後的事誰說的准呀。「一聽就是個有遠見、有想法的人。


  」漢太祖不是與關內人約法三章么,我們也可以立碑為證,將五年的約定刻在石碑上,立在外面,認人人可見,天地為證。「陳升發誓道。


  「陳首領,我是鐵匠,只會打鐵不會種地呀!」


  」那就繼續打鐵,合作社不久也會有自己的鐵匠爐,你同樣可以按勞動量拿工分。五年後不要地的話,工分可以換糧和銀子,自己開鐵匠鋪也行。「


  。。。。。。。。。。。。。。。


  接下來村民又提出了許多問題,有的是陳升預見到的,有的就完全沒想到過的,能回答的都當場給了答案,沒想好怎麼回答的只能告之以後再答。


  不管願不願意,地都被宣布收為合作社所有。從第二天開始,劉青、鄭武等人帶著手下開始挨家挨戶的收糧,還是有不少村民不願意,引發了好幾起衝突。有許多村民只交出一小部分,將大部分糧食都藏了起來。


  村民沒有多少糧食,就算全收上來也沒多少,所以每戶都收過一次后,陳升沒再派劉青等人去催收。陳升看重的是這種形式,看重的是從今以後的五年內收成。經過這次后,所有村民都有了概念,新糧下來后不會吵著要分糧了。再說,合作社管飯,沒有交易渠道,村民留著糧食有什麼用,等著爛掉么?


  等收耕牛和農具的時候,陳升感覺悲催了,全圍子才40多頭耕牛,10來頭還是秦二爺的,農具大部分都破爛不堪,主要的農具木犁竟然大部分連犁尖都是木頭做的。這才知道只有大戶人家才養的起牛,小戶人家到農忙時只能向大戶租借牛使用,借不起或者借不到的只能用人力拉犁,鐵制農具也是缺的很。


  發現這種情況,陳升就派人到其他圍子里去了解,這才知道幾個圍子都差不多,也就是說耕牛一定不夠用了。耕牛不夠用先用人力,但是農具就不能對付了,讓程管家將店裡的鐵料和收繳的秦二爺等人的武器,都拿出來製造農具。


  第三天,以圍子里的六個生產隊為主體,男女老弱能幹活的都動起來,一起出發開始幹活。陳升領著幾個大隊長按照昨晚商量好的,先按照每份工作的工作量確定總工分,然後再將這些工作分給每個生產隊去做。


  每完成一項工作,隊長就可以領回這項工作的總工分,回隊里再按勞分配,大概每天男青壯能分8-10個工分,女青壯能分4-6個工分,老弱只能分1-3個工分。


  最適合開荒的冬季已經過去了,現在主要為今年四月份的春耕做準備。陳升打算:一是平整土地,二是疏通水渠,三是將小塊地中間的荒地開墾出來,將土地連城一片。如果還有時間的話就是要燒炭、燒磚瓦、建住房、建水車。。。現在一無所有,有太多的東西想建了。


  大食堂在秦二爺的宅子里也建了起來,支起了幾十口大鍋,以後所有村民就要在食堂吃飯了。圍子里的漁民也被派出去繼續捕魚,以減少糧食消耗並補充營養。


  沒經驗,工作量也沒有統一的評定標準,湧現出各種各樣的問題。陳升就領著人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之後確定標準。雖然許多人心裡有疑惑有不滿,但是總算開始了,萬事開頭難。


  合作社章程在秦二爺這處圍子推動起來后,幾天後其他圍子也陸續跟著實施起來。


  陳升這段時間從早忙到晚,沒有得力的手下,有太多的雜事需要親自處理,連許四返回這件事,陳升也是聽過就丟在了一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