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明末1615> 第二十二章:出海北上

第二十二章:出海北上

  萬曆四十三年九月二十二日

  天剛剛蒙蒙亮,湄洲島就沸騰了起來,差不多寨子里所有人都出來了。


  準備出海的100多人,領頭朝著碼頭不遠處的媽祖廟而去,祭祀物品昨天就準備好了。陳大孫天泉領頭跪下,祈求媽祖保佑,這次出海風調雨順,無病無災,順利歸來。一套形式做完才重新到了碼頭。


  陳大將陳升叫到跟前,囑咐道:「一定要注意安全,給我安全的回來。出去后多聽你三叔的,千萬不要莽撞,能不動手就不要動手.萬一有事,一定記住先保住自己,能安全回來就好。。。。。」


  陳升看著陳大這樣,眼睛也有些濕潤,在這個世界上,也許只有陳大會無條件的關心自己。連連答應著陳大的要求。


  這次出海,一共出2艘大號福船,其實就是二號福船;4艘小號福船,私人造的比二號福船小一號的福船。陳升這條船和4艘小號福船僅僅帶足了駕船的人,陳升這條船有23人,小號福船有15人左右。只有孫天泉所在的大船帶足了人手,有50來人,這條船就是作戰的主力。船里分別裝著銀兩,香料等南洋物品。


  如果是短途不裝貨物只裝人,大號福船能裝200多人,甚至更多。小號福船能裝100多人,根本不用這麼多船,不過從湄洲島到山東鰲山衛5000多里,這麼遠的距離能運一半人就不錯了。另外這個時代出海船發生意外很常見,萬一沉個一艘兩艘呢,所以要多帶船以防萬一,之前孫天泉北上招100多人,就帶了3艘小號福船。


  這個時代的船速,受風向與洋流的影響,5-10節不等,一切順利的話,差不多要走20來天就能到達。不過據孫天泉估計,現在走晚了,到北方海域后,可能北風已經漸起,可能要走1個月左右才能到達。


  船上與船下的人員相互揮著手,船慢慢離開了碼頭,朝著北方駛去.離湄洲島越來越遠,之後再也看不見,等湄洲島再也沒了影子,陳升才離開船尾,心裡竟有了離別的苦澀.

  接下來的幾天,每天白天航行,晚上就找海灣停船休息.常年海貿已經出現了許多,專門做南來北往海船生意的海灣集聚點.船隻都可以停靠休息併到岸上補充生活物品.這段時間南風較強勁,船速很快,也沒有遇到暴風雨什麼的,一下子走了好遠.

  這幾天陳升閑著無事,船上也不用他駕船.就開始不停的鍛煉身體,累了就邊休息邊閱讀帶來的紀效新書.如果讓陳升寫字估計不行,寫出來的也是簡體字.看書除了個別字認不出,大多數還是能看的明白.

  沒事就跟陳大派來的老海員聊聊,晚上停船后也跟孫天泉請教些不懂的地方.陳升再配合現在的知識,大概了解清楚了大明航海的近況.

  大明最重要的出海港口是FJ漳州的月港,是大明最重要的貨物集散地.覆蓋了北上日本九州,南下馬尼拉等南洋地區的海路.其他次要的港口一是更南方的廣州,一是杭州灣的舟山島,另一個就是北方的登州.福建漳州的月港能成為最重要的港口,是由貿易的貨物類型與航海技術決定的.

  先說貿易貨物,這個時期中國出口貨物主要是絲綢,茶葉,瓷器,流入的明朝的貨物是白銀.明朝流入中國的白銀主要來自西屬美洲和RB這兩個地方是當時世界主要白銀產地。流入中國的白銀主要是用來購買中國絲綢,其次才是茶葉與瓷器.而中國絲綢的海外市場以RB為第一,其次是歐洲,再次是美洲,而中國絲綢最大的生產地在江南.那為什麼在江南的舟山沒有成為大明最重要的出海口,這是由這個時代大明的航海技術決定的.

  再來說航海技術,現在的大明沒有經緯度的說法,也沒有這個技術.所以航海海船主要貼著陸地或者依照固定參照物航行,白天通過太陽,晚上依靠星星,藉助指南針辨別航向.以現有的技術,沒有固定的參照物,一到大海里就容易迷失了方向.漳州就是憑藉著台灣島這個最大的固定參照物及中國南海的季風與洋流成為了最大的出海口.

  不知道經過了多少人的生死,形成了現在的海路.從漳州月港出發,直線往東,只要航行時偏轉的不是太厲害,或者完全失去了方向,一定會被台灣島這個最大的參照物攔住.

  去日本的船的就要6-8月出發橫渡台灣海峽到達台灣,之後沿著台灣島及台灣與日本之間的一系列島嶼,藉助東南風與洋流,一直往北到達日本九州。等到11月-2月,西北風起,再從日本借著季風原路向南返回台灣,之後一直向西,橫跨台灣海峽,返回大陸.

  如果去南洋就要11月-2月出發橫渡台灣海峽到達台灣,沿著台灣與菲律賓之間的島嶼,藉助西北風和洋流一直向南駛向馬尼拉等地,到6-8月份再藉助東南風原路返回台灣島,之後一直向西,橫跨台灣海峽,返回大陸.

  雖然江南是絲綢的生產地,不過因為航海技術的限制,舟山島只能是江南與漳州貨物的集散中轉地,而不是出海港口.每年江南的貨物都要運到漳州月港等地集中,再分別運往日本與南洋.登州與廣州離成產地過遠,且登州只有朝鮮和日本航路,廣州主要到南洋航路,所以漳州附近成為了大明最重要的出海口.

  第5天剛過了台州海面就遇到了暴風雨,在南田島海灣躲了3天,等雨停了才再次出發,第九天下午到達了舟山島。舟山島官府力量不強,倭寇之亂時,成為了倭寇的老窩之一。戚繼光掌兵后重新整頓了大明沿海的水軍,才消滅倭寇,重新奪回來舟山。因為遠離陸地,官府力量薄弱,海貿大興后,舟山島成為了江南大多數參與海貿的士紳豪強的私港。江南要出口的貨物通過各種小船運到舟山島各個私港,之後轉運到能出海的福船上,出海貿易。外來的物品也同樣運到舟山島,之後再向江南各地區分散。舟山島成為了江南物品進出口的集散地。


  陳升抬眼望去,好多幾個人駕駛的小船,還有比陳升所在的船還大的多的福船,一派興旺的景象。孫天泉領頭,六條船順著水到駛向一處港口,之後依次在碼頭旁海灣里停下並下了錨。孫天泉之前跟陳升說過,要在舟山島停留一天,一是休整下,二是將船上的香料等南洋貨物脫手,併購買糧食,冬衣等物資。


  其他人都留下看船,孫天泉領著4個手下,陳升就帶著鄭武,6個人放下船上的小船,坐小船划向碼頭棧橋。離碼頭不遠處就是一個巨大土圍子,土牆大概有5米多高,上面有人在放哨,看大小竟然有湄洲島寨子的一半大小。碼頭棧橋上停靠著幾艘船,不少人正不停地向土圍子里運送貨物。


  等陳升乘坐的小船快要靠到棧橋上時,之前就在駐足遠望來船的十幾個人迎了上來。看打扮都是守衛,都帶著刀,走來時呈防禦姿態,手都按在刀把上。一個領頭的離著還很遠時,就駐足抱拳大聲道:「不知道哪裡來的朋友,敬請通報聲,我王大虎這裡先有禮了。」


  孫天泉這時從船上站了起來,道「王老弟,兩年不見就不認得我孫某人了?」


  王大虎盯著孫天泉看了會才笑了起來,道:「原來是孫大哥,請恕小弟眼拙,剛才離著遠沒看清。這月份不對,沒想著孫大哥能來。」最近幾年,湄洲島南洋生意越做越大,鄭家無法滿足湄洲島的需求,且最近兩年兩者關係惡化,湄洲島就加大了從之前就有聯繫的江南王家拿貨的量,這兩年拿了4船貨了。兩年前第一次拿貨時,就是孫天泉親自北上與王家達成每年拿貨的協議,當時結交了王家護衛頭領王大虎。


  王大虎轉身讓身後的手下退走,只領著兩個人走了過來。這時孫天泉領著幾個人上了棧橋,留下一個人看船。兩人先客氣了幾句,王大虎道:「孫大哥,你來的不巧,王老爺和幾個主事的都不在,你有事要等幾天,我馬上派人上岸通報。」


  孫天泉道:「王老弟,我這次來不是要拿貨的,我有事要北上,路過這裡補充些物資,並脫手些南洋稀罕物。」


  王大虎聽完后道:「補充些物資好說,不過南洋的物品量不大的話,按往日的價格趙先生就能做主,太多或者有其他要求,都做不了主呀。」


  孫天泉笑著說:」順路帶了些,量都不大,就按往日的價格算。還有件事要麻煩王老弟幫忙,這次北上不知道什麼時候回來,需要王老弟幫忙買150套冬裝.「


  王大虎想了想,道:「這也好說,我託人去安排。走,孫大哥,今天我請客,咱哥兩好好喝一杯。不過按照規矩,船上的人不能下來太多,只能委屈孫大哥的兄弟了,我安排人將酒肉送到船上。「


  孫天泉聽著東西賣了,物資都有了著落,笑著道:「既然是規矩,就要遵守。我先謝謝王老弟幫忙了。」兩人邊說邊走,陳升等幾個人跟著,朝著不遠處的土圍子而去。


  第二天,王家賬房趙先生清點了香料等物資並帶人運走。王大虎也幫著聯繫採買了糧食等物資,棉衣也買齊了。孫天泉私下分別送給了王大虎100兩,趙先生50兩好處費。這天陳升閑著沒事也領著鄭武到處轉了轉。


  再休息了一晚,船隊趁早離開舟山島,駛向北方。。。。。。。。。。。。。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