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定計
陳大仔細傾聽著手下各自的意見,自己也在思量,權衡之間的厲害關係。等下面都說的差不多了,看到陳升躲在角落一言不發。陳大非常滿意今天陳升的表現,可以說消滅鄭權的過程中陳升立下了頭功,第一個攻入院子,之後又帶人殺死鄭權攻入前院,直接瓦解了鄭權一伙人的抵抗,陳大才以這麼低微的代價拿下鄭權。雖然看不起鄭權,不過雙方人數差不多,陳大這一方主攻,且要最短的時間內攻下來,陳大拖不起時間。開戰前陳大估計死傷不超過百人,就算勝利。如果傷亡大了,鄭家攻過來,可能就抵擋不住,就算勝了,自己的實力也損耗的差不多了。沒了實力,周圍的寨子就會如鯊魚見到了血腥的樣子圍過來分食,湄洲島也只有等死的分。只能在鄭家攻過來前,放棄湄洲島逃跑,另找地方立足。這種情況是最惡劣的,一逃跑人心就亂了,背叛出賣內訌都有可能發生,如果不能儘快另外找到立足處,陳大這個小集團很快就會分崩離析,陳大與陳升同樣會隨時斃命。這次只死亡重傷了十幾個,輕傷了二十幾個,可以算的上微乎其微,手下士氣高漲,之後對付鄭家就有了更大的靈活度。
陳大之前以陳升領頭攻入新船立功,將新船分給陳升,並且抽調了不少人手給陳升。且陳升這段練兵時間,劉合劃撥了大量物資給陳升。手下幾個大頭目雖然不敢當著陳大的面說什麼,不過私下傳出不少怨言。如陳升年紀小,且對大家冷淡高傲,剛回來對湄洲島沒什麼功勞,就分到了最好最新的一條船。還有陳升的手下吃的好,住的好,裝備的也好,大家受苦受累這麼些年,還沒有那些新人待遇好,陳升及手下享受的都是大家拿命奪了來的的。還有抱怨大寨主太偏心了,以後大家日子都不會好過了等等傳聞。
目前情況陳大還是能壓制的,不過陳升一直沒什麼表現的,在只認實力的團體里,矛盾早晚會有爆發出來的一天。如果陳升不能服眾,就算是被陳大強行推到大寨主的位置上,陳大一去,陳升也會被手下推翻。
陳升這次帶著手下傷亡最大,立功也最大,馬上得到了老何,韓壯等人的認同,之前的雜音煙消雲散,之後就是再給陳升增加人手,大家也沒有什麼話好說。
陳大對著站在最後的陳升說:「升兒,你叔叔伯伯們都說了看法,這事你怎麼看?」其他幾個大頭目與主事都看向陳升。陳升雖然武功好,不過年紀小且又剛回到島上不久,對大家也冷淡沒什麼交往。之前都被只認實力的幾個大頭目輕視了。不過今天陳升及手下的表現,讓大家刮目相看。實力夠強,憑藉著30多人就打死打跑100多人,之前排在大家前面的三寨主鄭權都被陳升殺了。
陳升一邊聽著大家熱鬧的討論,也一邊思考接下來怎麼處理鄭家最有利。分析了下認為,就這麼妥協了不行,以鬥爭求和平,和平存;以妥協求和平,和平亡。
等陳大問道時,道:「大寨主,還有各位叔叔伯伯,關於這事我是這麼想的。如果現在派人找鄭家商討讓他們退兵,這就是示弱,讓鄭家以為我們湄洲島怕了他們,從而導致鄭家認為,我們在攻打鄭權時傷亡慘重,不得不去求饒。會不會退兵不好說,攻打過來的可能性到挺大。「
之前湄洲島的人從來沒看起過鄭家的看家護院,比鄭權的人都差多了,是些沒見過血的生瓜蛋子。這時都是從強者的角度考慮問題,將鄭家當成了案板上的魚,想的都是饒他一命還是殺魚拆骨,從頭到尾沒有想過鄭家敢打過來。不過聽陳升這麼一說,想了想也有道理。陳大與鄭權的人數差不多,不是湄洲島的人根本不清楚雙方的實力差距這麼大,按照一般人的想法,陳大就算勝了,也一定傷亡慘重,人心不穩。
雖然一開始就控制碼頭上的船,不過湄洲島四周環海,到處可以藏下一艘快船,雙方一開戰,鄭權一定會派人找鄭家求援,鄭權身邊跟班王虎就沒見了蹤影。等鄭家得到了雙方開戰的消息,會不會立馬趕過來參戰不好說。如果派人過去,鄭家得到陳大勝了,還會不會攻過來也不好說。
等大家想明白了,陳升接著說道:「就算鄭家退回去了,發生了這件事,湄洲島以後還能與鄭家交易么?我認為不可能了,鄭家能放手每年這麼大的利益么?不能的話就會不斷在岸上給我們湄洲島找麻煩,或者勾結其他寨子再次來攻打我們湄洲島。「這話得到了全部人的認同。
韓壯大聲道:」少寨主這話說的好,鄭家以後一定會和我們過不去的,就應該如老馮說的,將鄭家的人都殺了,我打頭陣,鄭老二那個老小子我早想殺了「老馮等幾個也叫好,」大寨主,就應該這麼干,痛快。」
陳升等大家話音落下后道:「各位叔叔伯伯,以後我們寨子還要在湄洲島立足,就不能殺到岸上去。一上岸抄了鄭家事情就鬧大了,官府不會不管,其他士紳豪強同樣會人人自危,不會再與我們湄洲島交易。沒有岸上的支持,湄洲島以後買不到需要的物資,搶到的東西也賣不出去,支持不了多久。「
等陳升這話說完,大家都沉默了。這要從南方大海沿岸的大情況說起,因為大明安定日久,人口越來越多,其實各個大家族同樣人口暴增,需要越來越多的資源滿足需求,不過資源就這麼多,各個強大的大家族佔得多了,弱小的貧民就活不下去了,被逼迫的走向之前無人涉足的荒島,大海。早年的倭亂,其實主力大部分都是被逼下海,佔據各個海島的這些破產農民。
等到戚繼光攻滅大部分海盜,小部分要麼逃走了,要麼躲藏起來了,要麼分崩離析了。戚家軍北調后,海貿大興,之前躲藏起來的海盜與越來越多逃跑而來的破產農民結合起來,佔據沿海各個島嶼,亦盜亦商。陸地的大家族及官府也同樣貪婪這塊肥肉,不過無法下口,於是紛紛與各個島嶼的海盜勾結起來,分一杯羹。這樣就結成了一個個利益小集團,很多人在這條利益鏈中拿好處。如果湄洲島敢上岸抄了鄭家,打破這個平衡,就得罪了利益鏈上的所有人,有湄洲島這個例子在,岸上的人都會擔心其他寨子有樣學樣,會聯合起來將湄洲島這個另類絞殺了。這種封殺,弱小的湄洲島根本承受不起,很快就會崩潰。
老馮脾氣最爆,大聲道:「這樣不是還拿鄭家沒辦法了,氣死我了。」
陳升接著話道:「馮伯伯,也不一定要這樣說,鄭家攻打我們同樣壞了規矩,雖然我們不能上岸,這不是鄭家下了海么,鄭家的船隊就在平海鎮,既然鄭家敢下海,消滅了他們,誰也沒話說」
各個大頭目對陳升這個主意感覺不錯,既打擊了的鄭家,鄭家受此重擊,實力大損。同樣沒壞了規矩,湄洲島能很快聯絡到其他買家,紛紛贊同這個主意。
陳大高興的看著兒子,說話條理清楚,各種厲害關係都能想到。知道懂規矩,這點最讓陳大高興,陳大做了多年大寨主,這麼多年見多了不懂規矩,隨意破壞規矩的勢力紛紛消亡。沒有實力而去挑戰規矩,只能碰壁而亡。只有懂規矩,在規矩範圍里才能活的下去,活的滋潤。
陳大思量著,這次與鄭家徹底鬧翻了,以後不可能在與鄭家合作了,如果這次不給鄭家一個教訓,消息傳了出去,讓周圍各個寨子與勢力小看了湄洲島,如果都來打湄洲島的主意就麻煩了。鬧大了也不行,官府一插手,事情就不好辦。如果燒了鄭家的船,在殺些人警告一下鄭家,鄭家以後也不敢明目張胆的難為湄洲島,事情發生在海上,畢竟官面上的說法是封海,不允許私船出海的,官府也不會插手,都說的過去,這麼辦不錯。
等大家說的差不多了后,陳大道:「雖然不能鬧的太大,不過這次一定要給鄭家一個教訓,被人欺上了門不敢還手,以後還有什麼臉面走出去見人。大家帶兄弟上船並多帶火排,連夜出發。鄭家船隊如果敢過來,就在海上消滅他們,如果不敢來,就到平海鎮用火排將鄭家船隊燒了。「
十幾個人都答應了一聲,分頭準備,老馮與韓壯興高采烈的領頭走了。
孫天泉將走在最後的陳升叫住,看著陳升,孫天泉滿意極了,這次生死關頭,陳升出了大力經受住了考驗。並且將剛分到手裡的人20多天就帶出了戰力。更難得是剛才的一番話,抓住了重點,理清了厲害關係,指明了方向。會帶手下,能打硬仗,分輕重有辦法,這都是頭領的要求呀,以後一定前途無量,自己女兒跟著陳升也不會稀里糊塗的丟了性命。
孫天泉這次還是帶人看守俘虜,守護寨子,和陳升說了幾句戶,吩咐要注意安全后才出去安排交接。
陳升隨後也出來找到自己的人,先派人將返回老宅的5個壯年漁民召來開船,之後領著其他人去找劉合,要材料造火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