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攝政王他願意嗎?
第46章 攝政王他願意嗎?
那柳家小姐分明是前一步離開的,而攝政王出去的時候,柳家小姐已經出去一會兒,兩人怎麽會同時回來?
而且瞧著攝政王對這位柳小姐的神情,似乎不如往日那般冷清無情,竟然有幾分溫柔。
也不知道是燈火造成的錯覺,還是他們瞎了眼。
柳明決與柳明耀瞧見攝政王與自家妹妹一道回來的時候,對視一眼,眼中都是震驚。
他們也沒想到,自家妹妹竟然能在攝政王那裏,得到這樣的待遇。
而且兩人到底是如何遇上的?
柳明耀想破腦袋,努力找出一個理由來:“興許是在宴席外的花園遇上了。攝政王前些日子救了汐兒一命,算起來還是汐兒的救命恩人,汐兒為表感謝,去同攝政王說幾句話,也很正常?如此便一道回來了?”
柳明耀很是理所應當道:“而且汐兒畢竟與安和公主交好,攝政王是安和公主的親皇叔,看在安和公主的麵子上,也會對汐兒照顧一些的。”
柳明耀越說,越覺得肯定就是自己猜測的這樣。
柳明決沒有答話。
柳明耀還在國子監念書,不沾朝事,加上性格大大咧咧,並不能深刻的認知到攝政王的可怕。
軒轅宸絕對不是誰想要說幾句話,就能讓他駐足,聽對方說話,甚至還將對方送回來的人。
尤其是女子。
攝政王大權在握,無數人擠破了頭想要往他身邊塞女人,什麽絕色美女風姿綽約的佳人他沒見過?
可從未有誰能得手。
偏偏到了柳明汐這裏,這情況便有所改變。
而且……
柳明決恨鐵不成鋼的看了柳明耀一眼,卻什麽都沒說,柳明耀被看的莫名其妙。
柳明決回想著方才攝政王看自家妹妹的眼神,那樣的眼神,同為男人,他太懂是什麽意思。
若真是對自家妹妹如其他女子一般,攝政王絕不會,也不該用那般的眼神去看她。
罷了,聽娘說,妹妹如今也沒有嫁六皇子的意思,攝政王能對妹妹有意,日後也不失為妹妹的一個好去處。
柳天成與洛綰綰自然也瞧見了。
柳天成忍不住皺了皺眉頭,洛綰綰卻想起近來,柳明汐的舉動。
先是表示自己不再傾慕六皇子,而後為攝政王送了重禮。
眼下更是……同攝政王同行而歸,洛綰綰這個做母親的,忍不住開始在心中思考女兒的心思。
難道是不想嫁六皇子,想嫁給攝政王?
洛綰綰越想越覺得可能。
但攝政王可不是那麽好嫁的呀。
攝政王與六皇子不同。
六皇子隻是個不受寵的皇子,無權無勢更無母族,攝政王卻大權在握,什麽都有。
柳家跟鎮國公府加起來,也不能奈何攝政王。
柳明汐若真是想嫁過去,得攝政王願意才是。
攝政王他願意嗎?
洛綰綰偏頭,小聲讓身邊的媽媽到柳明汐席位附近去。
她怎麽瞧著,汐兒像是喝醉了的樣子,先前似乎也是跟著公主喝了幾杯酒。
興許是醉了,攝政王才會特意送她回來。
宋媽媽得了意思,扭頭到了軒轅明珠席位附近,瞧見公主身邊機敏的丫鬟注意到自己,衝她小心的招了招手,到近前問:“姑娘,我家夫人著我來問問,小姐是不是醉了?若是醉了,夫人想法子讓人送些醒酒的來,免得出了岔子。”
這宮宴上這麽多的達官貴人,皇上娘娘都在上頭看著,可不好醉酒。
萬一失了態,容易得罪貴人。
宮女輕輕點頭:“公主也說呢,沒想到柳小姐喝了幾杯果酒便醉了,媽媽快去吧,柳小姐這邊有公主瞧著。稍後過來的時候,小聲喚我一聲就是。”
宋媽媽這才放心,回去跟洛綰綰複命。
而上首,皇帝也注意到了這一幕。
他很是意外,沒想到軒轅宸也會有朝一日,對一個小姑娘流露出溫柔之色。
別人還會猜測軒轅宸是因為順路又或者如何,總之不大願意將攝政王與柳明汐扯上關係。
因為攝政王背後牽扯的太大,柳明汐背後代表的東西份量也不輕。
可皇帝不這麽想,軒轅宸這個歲數,別的男子在這時候不說妻妾成群,正妻卻是該早有了,不少人連孩子都能滿地跑了,圍堵軒轅宸至今孤家寡人一個。
軒轅宸是皇帝的親弟弟,二人關係一向不錯,軒轅宸又從未有過不臣之心,這點皇帝很是清楚。
都說天家多疑,可十分罕見的,皇帝對這個權柄在握的弟弟,放心無比。
這份放心,也興許是因為心知肚明軒轅宸體弱,活不長久,所以皇帝才會如此安然,毫無忌憚之心。
放心之餘,在皇位權勢之外,便不免生出幾分愧疚之情。
自己這個做皇兄的,這麽多年也未能幫軒轅宸定下一門親事。
過往是軒轅宸自己不願,皇帝不能逼他。
眼下終於有個女子,在軒轅宸那有了不一樣的待遇,皇帝當真是想不在意都不行。
他心思頓時流轉起來,俊美威嚴的眉目微微下壓,打量柳明汐。
柳明汐與軒轅明珠坐在一處,她同軒轅明珠交好這麽些年,皇帝自然是有所耳聞的。
眼下還是頭一次,仔細去打量這個小姑娘。
她年歲瞧著不算大,戴著麵紗,露出來的眉眼瞧著還算得上不錯。
又是出身柳家,這出身也算是配得上軒轅宸。
皇帝愈發滿意,偏頭低聲問皇後:“這……是安和常常與朕提起的那位柳家大小姐?柳尚書的愛女?”
皇後頷首:“正是。”她也未能料到,攝政王竟然會親自送柳明汐去席上。
這位攝政王,縱使她是他的皇嫂,是一國皇後,也時常不懂他在想些什麽。
眼下看皇帝的意思,似乎是因為攝政王,對柳明汐起了興趣。
皇後不動聲色的想著這些問題,麵上含笑回答:“正是。閨名明汐。與安和甚是交好,性格相契合。柳家女兒教養的不錯。”
皇帝聞言,更加感興趣:“哦,我瞧著她的年歲,及笄了?”
皇後道:“尚未,但也快了。十四歲,明年便是及笄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