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零二章 盤點家當
就在日軍信誓旦旦想要擊破八路軍根據地之時,教導師除了地方守備部隊外,全師所有兵力已在包頭集結起來,正枕戈待發,要給來勢洶洶的六萬日軍迎頭重擊。
包頭,教導師指揮部內,各部主官正襟危坐,一個個輪流發言,向張城彙報整編換裝以及近段時間刻苦訓練的成果。
「師長,我們裝甲旅的坦克兵已經初步學會了駕駛坦克,但操作坦克武器以及整合坦克隊形方面還不夠純熟。」新任裝甲旅旅長李雲龍向張城報告道。
「關於坦克部隊你暫時還不需要擔心,在為蘇聯教官付出了大筆美元之後,他們答應可以為我們出戰,此次坦克大戰將由蘇聯教官臨場指導,有他們在場親自指點,我想應該不會出大問題的。」張城鎮定地說道。
坦克兵是屬於技術含量比較高的兵種,不像步兵一樣可以招之能戰,於是,為了保險起見,張城給蘇聯教官付出了大量美元,邀請他們親自下場協助裝甲旅戰鬥。
至於給蘇聯教官付出的金錢,反正張城有絲襪比基尼這頭現金奶牛,花起來一點都不心疼,對他來說能用錢解決的事已經不叫事了。
「馮團長,你們航空飛行團準備得怎麼樣了?」張城又向馮達非詢問起飛行團的情況起來,和坦克兵一樣,飛行員也是技術含量非常高的兵種,來襲的第十二師團擁有一個飛行戰隊,看來一場空戰是在所難免的了。
慶幸的是張城可以通過歷史猜測出日軍飛行戰隊的編製情況,反觀日軍對教導師空軍的了解還停留在上次空襲太原機場之上,並不知道在經過蘇聯的援助之後,教導師空軍的實力已經今非昔比,這一點是張城可以利用的優勢,利用得好的話,教導師飛行團可以出其不意消滅日軍的飛行戰隊,奪取包頭的制空權。
「報告師長,我們飛行團因為在航空學校就已經掌握了蘇聯波利卡爾戰機的性能,操縱起來完全沒有問題,這次大家就看我們的表演吧!」馮達非信心滿滿地回答道。
「有信心就好,日本陸航使用的飛機是95式戰鬥機,性能方面比波利卡爾戰鬥機差多了,我相信你們完全可以取得此次空戰的最終勝利。」張城鼓勵道。
波利卡爾戰機的正式名稱是伊-16,是蘇聯最著名戰機設計師玻利卡爾波夫設計的,是蘇聯第一種懸臂式下單翼,可收放起落架的戰鬥機。
這款戰機出現時同期軸心國空軍主力還是雙翼機,包括德國的ar68戰鬥機和義大利的cr.32戰鬥機還有日本的九五式戰鬥機,所以起初伊-16戰績輝煌並使蘇聯突然擠身航空先進國的地位,體現了蘇聯成為航空大國的技術和生產能力,但也客觀反刺激了軸心國研究適應新時代空戰的戰術和飛機。
在實戰中,此款戰機比較亮眼的成績是在1936年的西班牙內戰中取得的,之後還大量援助民黨當局抗戰,在歷史上的張鼓峰戰役中表現非常出色。
伊-16戰鬥機最後一次亮眼表現是在蘇聯對日本的諾門罕戰役中,此款戰鬥機對日本的戰機還是形成了比較大的優勢,直到二戰時日本研製出一式和零式,才扭轉了日機面對蘇機的不利局面。
這款戰鬥機進入四十年代便過時了,可在1938年裡,它還是一款非常先進的戰鬥機,足以應對鬼子的95式戰鬥機了。
此時張城治下的榆林兵工廠已經開始了飛機的研製工作,張城拿出的戰機資料是二戰首席戰鬥機米國的p-51野馬,不過由於兵工廠戰機研製力量薄弱,導致這款戰鬥機的研製進展非常緩慢,很可能要到兩三年後才能生產出來。
不過現在日本的一式、零式還未出現,伊-16勉強夠用了,以如今八路軍薄弱的工業能力,張城還無法追求戰機的先進性,能解決戰鬥機的有無問題就已經讓人喜出望外了。
「對了,秀才,你的重炮旅訓練得怎麼樣了。」張城接著向重炮旅旅長孫秀才詢問道。
「報告師長,重炮旅的訓練情況非常良好,隨時都可以拉出去跟鬼子干仗。而且蘇聯的重炮威力非常強大,我有十足的信心摧毀日軍的重炮旅團。」孫秀才自信地回答道。
「有信心非常好,但是騾子還是馬,得拉出來遛遛才知道。」張城告誡道。
「明白,師長到時看我們的表現吧!」孫秀才大聲喊道。
「嗯。」張城點點頭,示意孫秀才坐下。
對於蘇聯重炮的威力,張城從來沒有懷疑過,鐵人同志一向都有重炮情節,導致蘇聯出產的重炮雖然樣子看起來傻大黑粗一點都不美觀,但實際威力卻是令整個世界都為之感到顫慄的。
「師長,經過換裝之後,我確信我們教導師的戰鬥力提高了不止一個台階,但畢竟拿人家的手短,對於蘇聯的援助,我們不能太過依賴了。」政委突然提醒道。
對於政委提出的這個問題,張城自然有辦法解決,等二次大戰進行到蘇聯最為危險的時候,張城完全可以憑藉穿越者的優勢販賣一些情報給鐵人同志,助鐵人同志取得幾場關鍵性勝利,這樣就可以把援助的人情債抵消了,不過此時二戰畢竟還沒有爆發,張城也不好明說,只得跟政委解釋說他會注意的,下不為例,這才打消了政委的疑慮。
接著後勤部長馮少傑又提出了一個實際性問題,那就是蘇式裝備的火力強大是強大,但也導致後勤壓力陡然加劇,而且炮彈、子彈消耗起來特別快,恐怕後勤補給跟不上。
張城卻認為補給不是問題,兵工廠的子彈、炮彈生產線完全跟得上火力的消耗,要求同志們不要顧慮節省彈藥,要用最大火力來消滅鬼子,以此來減輕部隊的傷亡。
張城如此有底氣,最大原因還是他再次使出了金手指,把後世全國六大銅礦之一的白銀銅礦給地質專家指點出來了,解決了兵工廠缺銅的問題,炮彈、子彈想造多少就造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