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八四章 太原兵工廠(500均訂加更)
打下太原第二天,張城便帶著李玉林、高原等一批軍工幹部,前來視察太原兵工廠。
太原兵工廠是民國史上的三大兵工廠之一,和鄂省的漢陽兵工廠以及東北的瀋陽兵工廠齊名。早在1898年,晉省巡撫胡聘之受張之洞搞洋務建立漢陽兵工廠的影響,就在太原小北門外柏樹園千佛寺廟地建了廠房22間,命名為機器局。
機器局初始設備簡陋,又缺工匠,只能修理戈矛、馬刀、來複槍、小炮等物件。后從平津等地聘來一批工匠,比較複雜的廢舊兵器也能修配如新。
閻老西統治晉省后,害怕袁世凱猜忌而遭剷除,就在1914年將機器局改為晉省陸軍修械所。直到袁世凱死後,閻老西才敢放手大膽擴充軍工製造。
為解決資金問題,閻在修械所內增設了銅元局,用鑄造銅幣所得的巨額收入,擴建了廠房,添置了機器,並從天津等地招募機械技工,職工增至五六百人。
1920年3月,閻又下令將修械所和銅元局合併,改稱為晉省軍人工藝實習廠。此時軍人工藝實習廠職工已經由200多增至800多,機器設備63部,下轄16個分廠,生產子彈,手榴彈,火炸藥,手槍,機槍,山炮,野炮。年產75山炮和88野炮各12門,步槍3000餘支。
1923——1930年是太原兵工廠的發展高峰,閻老西勢力大幅擴展,生產的武器除自己的30萬軍隊使用,還賣給李宗仁,馬鴻奎,馬步芳,楊虎城。
在此期間太原兵工廠下設17個分廠,包括機械,衝鋒槍,火炮,步槍,機槍,槍彈,鐵工,炸彈,引信,壓葯,無煙葯,制酸,電氣,炮彈,壓殼,冶鍊,木工等。
職工多達15000人,機器設備3800部,月產輕重炮35門,迫擊炮100門,步槍3000支,機槍15挺,衝鋒槍900支,炮彈15000發,迫擊炮彈9000發,子彈420萬發。
1923——1930年間,兵工廠共產13式75㎜山炮600餘門,以及17式75㎜山炮,14式75㎜野炮,120㎜重炮,150㎜迫擊炮。75,82㎜迫擊炮射程3000米以上,13式75mm山炮射程7000米,精度好,重量輕,運輸方便,尤受官兵喜愛。
1931年閻老西在中原大戰中失敗后,向常凱申表示「造產救國,建設西北,不造武器,不打內戰」,提出「造產救國10年計劃」,對外生產民用產品,暗地恢復軍工生產,1933年,職工6000多人,設備3000餘部。
1934——1937年閻老西成立西北實業公司,統管山西所有工礦企業,太原兵工廠整合成18個分廠,職工8088人,設備4350台,最高月產:65步槍800支,79步槍3000支,衝鋒槍3000支,捷克輕機槍600挺,92重機槍90挺,迫擊炮150門,炮彈80000發,手榴彈30萬枚,子彈150萬發,火炸藥123噸。
值得一提的是太原兵工廠製造的手榴彈天下聞名,晉造手榴彈彈體分鐵皮與鑄鐵兩種。經過多次實驗和戰場的實踐,木柄鑄鐵手榴彈彈體可以爆裂成數十粒乃至上百粒彈片,殺傷力大,成為晉造軍火中的名牌,最高日產達十萬多顆。南京的金陵製造局和瀋陽兵工廠均紛紛仿製晉造手榴彈,全國公認太原研製的手榴彈威力最大、最好。
1937年11月太原淪陷前夕,閻老西遷出設備500餘部,半成品1000餘噸,材料30萬噸。分別遷至晉西南,晉南,陝省和川省的城固,興平,廣元,留壩等地。
日軍佔領太原后發現兵工廠內的設備很多是從歐美國家最新採購的,便打算將太原兵工廠的設備分拆運回本國。
好在日軍佔領太原才僅僅不到半個月的時間,已經分拆打包好的四千多部設備有三千多部還停放在倉庫里,太原火車站還有五百多部設備未來得及運走就被我軍繳獲,已經運走的設備有五百多部。
進入太原兵工廠巡視一番后,張城感覺這太原兵工廠的設備拆遷之後,工廠已經成了空房,除了地皮之外沒有多大價值了。
不過張城對此並不在意,他最想要的是太原兵工廠的職工資料,要知道太原兵工廠最巔峰的時候擁有職工一萬五千人,這些職工才是太原兵工廠最核心的財富呀。
若榆林兵工廠有這麼龐大的職工群,何愁不能千百倍地發展起來呢,而且太原兵工廠曾經在二十年代還製造過飛機,若是可以把當年那些製造過飛機的老職工找回來,在蘇聯專家的幫助下,榆林兵工廠也可以上馬飛機項目啊。
苦心人,天不負,張城在太原兵工廠老廠長李蒙淑的幫助下,終於找齊了太原兵工廠近十幾年來的職工資料,隨後張城便發動八路軍將士,挨家挨戶尋找兵工廠的老職工。
雖然閻老西把老職工帶走了一批,但戀家的人畢竟佔了大多數,兵工廠的職工絕大部分還是留在太原城內的,並不難找。
張城最重視的十八個分廠廠長也幾乎全部找過來,就連一些已經離職的老廠長都被他一一請了回來,其中最有名的無疑是發明「鎧字炸藥」的張愷了。
除了張愷外,槍彈廠、電焊廠、柳鍋廠、器修廠、水壓機廠、火廠、木廠、鐵工廠、鍊鋼廠、煉油廠、汽修廠、炸彈廠、炮彈廠、無煙藥廠、制酸廠的大批技術骨幹也被張城強行請了過來。
經過張城一連串半含命令半含邀請的動作,幾乎所有廠長及技術骨幹都答應張城隨兵工廠搬遷到榆林。
技術大拿們這麼輕易就答應搬遷倒讓張城大感意外,不過經過一番深入了解之後他很快就弄清楚原因了。
所謂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之前閻老西也曾經動員他們隨晉綏軍搬遷,但他們認為日本畢竟也是文明國家,以為日軍不會對他們怎麼樣,結果卻是大錯特錯,日軍的所作所為讓他們吃盡了苦頭。
如今八路軍打回來了,他們也曾經想回到閻老西轄下繼續為晉綏軍服務,可又想起晉綏軍那孱弱不堪的戰鬥力,很快又打消了這個念頭。
俗話說大樹底下好乘涼,思來想去,最終他們認為還是八路軍比較靠得住,所以這些技術大拿們決定跟隨八路軍,搬遷到榆林根據地去。